03.06 他汀類藥物都可能誘發哪些不良反應?

gys903


他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降脂藥物,可以有效的降低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事件。


常用的藥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丁、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藥三分毒”,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會有以下的不良反應,需要我們提高警惕:

  1. 肌肉綜合症:肌肉疾病是所有他汀類藥物最嚴重比較罕見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肌痛、肌觸痛、肌無力、嚴重可導致橫紋肌溶解。通常出現在早期,一般在他汀治療後4-6周。當出現肌肉症狀,肌酸激酶高於正常上線10倍時,就可診斷為肌炎,肌病症狀如沒有及時發現,繼續用藥,很可能會導致橫紋肌溶解和急性腎衰。橫紋肌溶解症很少發生在單服他汀類藥物時,當於貝特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煙酸類、環保黴素等連用時,風險較高。服用他汀類藥物避免食用葡萄柚汁。

  2. 高血糖:他汀類尤其是大量,可引起患者血糖異常,表現為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升高、新發糖尿病及糖尿病血糖控制惡化等。研究表明:阿託伐他汀增加約為22%糖尿病發生率,瑞舒伐他汀約18%,辛伐他汀約10%,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沒有影響。


  3. 肝毒性:他汀類藥物的肝毒性和劑量有關,各種急慢性肝炎伴中重度肝功能損傷的患者禁用。在使用他汀藥物時應監測轉氨酶,治療中,若轉氨酶升高3倍以上應立即停藥。

  4. 認知功能:他汀類藥物可干擾膽固醇的合成,膽固醇在大腦的形成及其功能至關重要,降低濃度可能會引發精神和神經症狀,嚴重的易激惹、攻擊行為、認知障礙、記憶喪失勃起功能障礙等。


藥學小蟲


他汀類降脂藥可以降血脂,穩定斑塊,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標配核心用藥之一,但不少人擔心長期服用後會有一些不良反應,長期應用他汀類降脂藥有哪些不良反應?問題大嗎?

1、肝損問題。這個是長期應用他汀類降脂藥最常見,也是很多人最擔心的問題。長期服用他汀類降脂藥後,部分患者會出現轉氨酶升高的情況,發生率約0.5%~3.0%,呈劑量依賴性。其實他汀類降脂藥對肝臟的損害較輕,即使發生後即使停藥大多也可基本恢復正常。在最新發表的《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共識組聲明》中指出:在服用任一他汀的患者中,有0.5%~2.0%轉氨酶輕度升高,但有臨床相關意義的轉氨酶升高只有10萬分之一,甚至不建議無症狀患者查肝酶。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報告系統數據庫並未發現使用他汀增加致命或嚴重肝損傷。簡單說,只要沒有肝硬化、活動性肝炎,服用他汀降脂藥對肝臟的損害是非常輕微的,且多是可逆的,不用過於擔心。


2、相關肌肉不良反應問題。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出現相關肌肉不良反應包括肌痛、肌炎和橫紋肌溶解等,但國外的隨機研究發現,他汀的肌肉症狀僅0.1~0.2%。他汀類藥物相關的肌肉症狀包括:肌肉疼痛,無力和疼痛,通常對稱,影響大腿、臀部、小腿和背部肌肉。他汀的患者肌肉相關不良反應很多是主觀性不良反應。


3、誘發糖尿病問題。長期服用他汀有增加新發糖尿病的危險,發生率約10%~12%。但服用他汀可使每千例患者中額外增加1例糖尿病,但同時預防了5次心血管事件,獲益還是大於不良反應,所以無論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還是糖尿病患者,有他汀類治療適應證者都應堅持服用此類藥物。


4、認知功能問題。他汀治療可能會引起一過性認知功能異常,發生概率不高。《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共識組聲明》認為,他汀類藥物治療不會對認知功能產生不利影響。

5、其他。可能會出現頭痛、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狀,多可以耐受。

總之,他汀類降脂藥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且對於在心血管危險分層不同的人群中,他汀治療後LDL-C每降低1 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對危險減少20%,全因死亡率降低10%,如無禁忌症,還是應該服用他汀類降脂藥。


醫患家


他汀藥物可以誘發的不良反應,貌似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我也不止一次的回答過,但既然還有人再問,咱們就一起再來學習一下,他汀可以誘發哪些不良反應?

一、肌肉疼痛

肌痛,是他汀藥物口服後的一個常見不良反應,大多數患者會慢慢適應或者減輕,但如果持續不緩解,就需要警惕橫紋肌溶解的可能性了!

二、橫紋肌溶解

出現橫紋肌溶解,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比如肌肉疼痛,酸沉甚至腎功能不全,發燒等症狀,查心肌酶譜可鑑別!此時,就需要減量或停用他汀藥物!

三、肝功能損害

肝功能損害,可能是他汀的經常被提到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雖然多國指南已經不把複查肝功能作為推薦,但在我國,其比率還是比較高發現轉氨酶升高兩倍以上,也需要考慮停用或者減量他汀藥物!

四、消化道副反應

出現食慾不振,納差,乏力,腹脹等情況,也在口服他汀藥物的患者中較為常見,需要加以警惕!

五、血糖異常

他汀會增高糖尿病的新發風險,所以,血糖異常在他汀口服後也會被發現,需要嚴密監測血糖情況指導治療!

他汀副作用,還有其他一些,但總體副作用發生率並不高,但一旦發生需要嚴格重視和警惕,避免更大副作用才是王道!


心健康


他汀類藥物具有良好的調脂作用,臨床上可以用來治療高血脂症等疾病,常用的他汀類藥物包括阿託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等。

雖然他汀類藥物具有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具體包括:

1.消化道反應

他汀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消化道反應,主要以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及食慾下降為常見表現,屬於他汀類藥物進入人體後刺激產生的正常反應,通常在給予相應的對症藥物治療後,症狀可快速緩解。

2.肌損害

他汀類藥物對患者肌損害主要以肌肉疼痛、乏力為突出表現,其中較為嚴重的是橫紋肌溶解症,肌酸激酶水平顯著升高,如不加控制,進一步惡化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所以當出現此類症狀時,應及時停藥,並前往醫院進行治療。


3.轉氨酶升高

他汀類藥物能夠導致肝臟功能指標轉氨酶水平升高,且長髮生在用藥3個月以內,因此在服藥期間應當禁止飲酒、過度勞累等可對肝臟造成損傷的行為,並進行適當的飲食管理。

4.神經症狀及精神抑鬱等

少數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可導致周圍神經異常或精神抑鬱,周圍神經異常表現為脂端麻木、輕觸痛等。精神抑鬱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鈍等。對於此類患者可採取泡腳、戶外活動等相關護理干預。


謝謝,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咚咯隆咚


他汀是世界範圍內使用最廣泛的調脂病,主要作用有3個:一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二是降低甘油三酯;三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大部分心腦血管患者都需要口服他汀治療,但他汀也有以下4種不容忽視的副作用。


1.轉氨酶升高

他汀類藥物能減少肝臟的膽固醇合成,很多人在使用他汀的3個月內會出現轉氨酶升高。很多學者認為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肝損傷而可能是器官適應他汀的過程和膽固醇降低的結果。所以短暫的輕度升高可以僅做觀察,若升高大於正常上限3倍,也就是高於120U/L,建議停藥或者調整藥物。


2.肌病

即肌肉損傷,人可能出現發熱、全身乏力、肌肉痠痛,嚴重時甚至出現腎衰竭。如果肌酸激酶超過正常上限5倍就需要停藥或者調整藥物。

有研究認為,他汀之所有會損傷肌肉是因為它損傷了輔酶Q10,而輔酶Q10能保護肌細胞完整性,因此因吃他汀類藥物產生肌肉痠痛的患者可嘗試使用輔酶Q10來緩解不適。


3.糖尿病

許多研究指出口服他汀可以導致患者血糖升高,特別是使用的劑量較大的時候。這是因為,他汀類藥物能妨礙肝臟利用葡萄糖合成膽固醇,這樣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少了個“去處”,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而引起高血糖。

但該用藥時還是要用藥,不能因噎廢食,但提醒大家使用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監測血糖值。


4.影響認知

神經細胞生長、維持大腦正常功能需要大量膽固醇,而他汀能降低膽固醇水平,其中也包括腦膽固醇。而大腦缺乏膽固醇會產生明顯神經功能缺陷,可能導致一些精神和神經症狀,如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差等。

但停藥後很多患者可以恢復原有功能。也可以選擇只在肝臟起效的水溶性他汀。




作為心血管醫生對於他汀藥物的瞭解必須熟悉到像吃飯用筷子一樣。

首先我們簡單說一下他汀的作用:

1、調脂:降低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2、抗炎、穩定斑塊,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對於大部分高膽固醇及冠心病、腦梗死、心絞痛、心肌梗死、支架術後、搭橋術後等等患者,基本上要終生服用他汀。

如此長時間的服用他汀,自然擔心他汀的不良反應。

所有他汀最常見不良反應:

1、肝功能損害

幾乎所有的他汀都會有造成肝功能損害的副作用,且和他汀藥物有一定的量效關係,也就是吃的量大,副作用越大。

但如果能及時發現停藥後,肝功能幾乎都能恢復正常。且最常發生於服用頭三個月。所以我們要服用他汀前及第一個月複查肝功能,以後每年也需要複查。

2、肌毒性

也就是他汀有損害肌肉的潛在風險,引起肌酶升高,導致肌溶解,後果很嚴重。理論上肌酶升高十倍需要停藥,但臨床為了安全起見,我們一旦發現肌酶升高懷疑與他汀有關係,就需要停藥。

所以,服用他汀期間需要監測肌酶,且如果出現肌肉疼痛,全身乏力等表現,需要儘快複查肌酶。

3、新發糖尿病

他汀會誘發新的糖尿病,但他汀給患者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他汀本身導致糖尿病所造成的危害。

如果他汀誘發新的糖尿病,就按照新發糖尿病處理,無需停藥。

所以,我們也要監測血糖,如果發現血糖升高,也不要擔心,因為他汀本身給我們會帶來更多好處。

當然他汀除了這三個主要副作用,服用他汀還可能造成腎功能損害,可能引發血管神經性水腫、頭痛頭暈等神經系統症狀,腹痛、噁心、胃腸道等副作用。


總之,我們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有沒有必要服用他汀,如果有必要,還必須弄清楚服用他汀都有哪些不良反應及副作用!


心血管王醫生


首先他汀類藥物是臨床最常見的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屬於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所以不僅僅有調節血脂的作用還有較低膽固醇的作用,還有抑制血管內皮的炎症反應,穩定粥樣斑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AS)程度、抗炎、保護神經和抗血栓等作用,所以臨床應用很廣泛。


下邊小克為大家普及一下他汀類藥物有哪些常見的不良反應?

1、他汀類藥物服用期間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服藥,所以他汀類藥物首先在肝臟部位代謝,所以容易導致轉氨酶升高,使得肝功能受損,而且停藥後轉氨酶會降至正常,但是出現無明顯誘因的轉氨酶升高及活動性肝炎期間的患者服藥時應該注意對肝功能的檢測。

2、還有就是藥物首先要經過胃腸道分解,所以一些藥物的又害成分,會導致刺激或破壞胃腸粘膜,使得胃腸液分泌無規律,導致胃腸粘膜受損或受刺激出現噁心嘔吐、腹部疼痛不適、腹脹便秘等症狀。

3、神經系統及內分泌腺體受刺激,導致出現頭痛,頭暈、耳鳴眩暈,出現皮膚紅疹、皮膚潮紅等症狀。

4、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由於個體存在差異,導致對於極少數患者在服藥後出現無法解釋的肌肉疼痛不適、肌肉痠軟、僵直或痙攣等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聽取醫生的建議停藥、減量或服用另外一種他汀類藥物。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講,最離不開的藥物就是他汀類藥物,這也是心內科醫生使用最得心應手的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有著良好的降脂療效和心腦血管獲益,但同時他汀類藥物使用的潛在風險和獲益是臨床醫生和患者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對於他汀類藥物,不能只關注它的療效,也需要警惕它可能誘發的不良反應。

  經過臨床醫生長期的關注,發現他汀類藥物有可能會誘發以下這些不良反應,因此在使用他汀類藥物時,一定要加以警惕。

  一、容易造成肝功能損害,藥物容易影響肝功能,這是藥物的共性,他汀類藥物對肝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會導致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的升高。

  二、容易造成肌肉疼痛,肌痛是他汀藥物口服後的一個常見不良反應,大多數患者會慢慢適應或者減輕,但如果持續不緩解,就需要警惕橫紋肌溶解的可能性了。

  三、容易造成血糖異常,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有增加新發糖尿病的風險,但其發生率在相關的臨床實驗研究中報道不一。所以,血糖異常在他汀口服後也會被發現,需要嚴密監測血糖情況指導治療。

  四、易引起橫紋肌溶解,這也是他汀類藥物最易出現的。出現橫紋肌溶解,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比如肌肉疼痛、酸沉,甚至腎功能不全、發燒等症狀,查心肌酶譜可鑑別。

  五、造成消化道副反應,易出現食慾不振、納差、乏力、腹脹等情況,也在口服他汀藥物的患者中較為常見,需要加以警惕。

  任何藥物都有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但不能因為他汀類的副作用,而忽視它的療效。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他汀類藥物可能誘發哪些不良反應?

目前他汀類藥物應用很廣泛,一些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經常被醫生告知要終生服用他汀類藥物,因為這類藥物可以穩定斑塊,防止其脫落。另外他汀類藥物也可以提高患者的預後,今天我來聊一下他汀類相關的併發症。

1.引起高血糖:

有調查表明他汀類藥物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尤其是大量服用他汀類藥物;但是這個併發症的發生率比較低,而且這點併發症和它的好處相比真的不值一提,希望大家不要擔心;

2.損傷肝臟:

大多數藥物是經過肝臟代謝的,他汀類藥物也不例外;有部分患者在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時候會出現黃疸、肝臟腫大、乏力等症狀,而且轉氨酶也會升高;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或者轉氨酶升高達到正常值的3倍以上是需要暫時停用他汀類藥物的;

3.橫紋肌溶解症:

他汀類藥物可以損傷肌肉細胞,引起橫紋肌溶解症,患者主要表現為肌肉痠痛、肢體無力、全身不適,有時候症狀不明顯,這時候需要檢查肌酸激酶,如果肌酸激酶明顯升高,則需要停藥並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4.消化道症狀:

他汀類對胃腸道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他汀類藥物可以造成一些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等消化道反應。

最後小結:他汀類藥物可以引起高血糖和橫紋肌溶解症以及消化道症狀、損傷肝臟。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隨著老年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需要服用他汀類藥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他汀類要是也是以膽固醇升高為主的血脂異常治療的首選藥物。那他汀會有什麼不良反應呢?

他汀類藥物都可能誘發哪些不良反應?

  1. 他汀類藥物相關性肌病 指應用他汀類藥物後發生的肌肉組織疼痛或無力,包括肌病(不伴隨肌酸激酶增高)、肌炎(同時伴肌酸激酶增高)和橫紋肌溶解症(肌酸激酶顯著增高,高於正常值上限10倍,通常出現尿色變深及肌紅蛋白尿)。

  2. 肝毒性 他汀類藥物的主要代謝場所是肝臟,其肝臟損害作用主要導致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升高,臨床表現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炎、膽汁鬱積或無症狀性轉氨酶升高。其中以無症狀性轉氨酶升高相對多見,肝臟毒性大多於用藥後3周至6個月內出現。

  3. 過敏反應 有患者應用氟伐他汀後,次日清晨面部浮腫,後來發生全身水腫,涉及面部、軀幹、下肢等多個部位,考慮為藥物所致過敏反應。有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後顏面到手足出現充血性皮疹,表現為小米粒大小相互不融合的丘疹和伴痛癢的斑丘疹,相互融合成片。

  4. 眼外肌麻痺 服用阿託伐他汀出現單側眼瞼下垂,考慮為該藥所致提眼瞼肌炎。服用普伐他汀出現眼瞼下垂,逐漸出現雙眼沉重感,約2周後出現視物重影,用力向左轉眼球時,左眼外展不能,考慮為左眼外肌麻痺。

  5. 性功能障礙 服用他汀類藥物有關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有患者在服用辛伐他汀2周後出現性慾減退,維持原劑量繼續用藥6周後出現陰莖勃起障礙,

  6. 多尿 他汀類藥物中只有辛伐他汀有多尿的不良反應,尤以夜尿增多明顯。

  7. 消化系統不良反應 他汀類藥物還可能引起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如腹痛.腹瀉、急性胃絞痛、噁心、納差、腹脹、便秘、消化不良等。

  8. 關節痛 服用辛伐他汀後左手中指中節有輕微疼痛,繼續服藥疼痛加劇,並有明顯腫脹感,中指關節活動不便。

  9. 下肢不寧綜合徵 辛伐他汀會造成雙下肢出現難以名狀的痠麻不適,以雙踝部、小腿為主,雙下肢需不停地活動以減輕症狀,夜間不適感加重,肌酸激酶同功酶和羥J酸脫氫酶輕度升高。

怎麼防治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呢?

  1. 調整藥物劑量 治療時應按推薦的治療劑量,從小劑量開始,用藥一段時間後 確證無任何不良反應時,方可根據需要適當增加劑量,讓病人承受最小的風險而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2. 考慮病人的特殊病理、生理因素 為了防治他汀類藥物相關性肌病,應對服用他汀類藥物的病人進行隨訪,密切關注是否出現肌無力或肌痛症狀。使用他汀類藥物的病人在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功能,一般在用藥兩個月後複查肝功能,並與用藥前比較。如轉氨酶水平高於正常範圍或為用藥前2倍以上,應立即停藥,並且在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右上腹不適、黃疸、乏力等症狀。

  3. 聯合用藥 貝特類藥物與他汀類藥物合用,效果與風險均增加,兩藥聯合應用適用於存在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血脂異常,尤其是合併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徵的病人。避免他汀類藥物與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真菌藥、硫氮卓酮、胺碘酮、環孢素等藥物合用。

總結:為避免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應嚴格掌握他汀類藥物適應證和禁忌證,不宜輕易改變用藥的劑量,用藥過程中要密切監測患者有無不良反應。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