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最近比较热的一个话题,莫过于《庆余年》。

前有电视剧情别具一格,颇有口碑。后有播放平台玩弄手段,在Vip基础上,衍生出VVip。随之而来的。

最终,整部电视剧先于平台被暴露出来。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前几天,又因为一篇这样的文章被顶上了知乎热搜榜。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通过阅读整篇文章,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文章观点。

  1. VVIP对于播放平台而言,于情于理。毕竟对于平台而言,全年都是处于亏损状态。这样的行为应该得到理解。
  2. 指出了当前的影视市场,是不挣钱的。作为内容创作者艰难。
  3. 对比Netflix的收费标准,指出了人们当下精神上是个穷人,结尾对“中国人”这个词更是加重语调。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看完以后,首先对这个文章作者,感到奇怪。他的国籍是什么?

其次,不难看出,当下影视市场发展之中的一些矛盾。

作为播放平台,收费在其看来是理所当然,于是,VVIP也没什么不对。

但问题关键在于,这是凭空使出的一招杀手锏。让观众猝不及防,这种看一半,才知道想看还得付钱才能看,无异于一种欺骗行为。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目的就在于诱导观众消费。

同时,播放平台也是在不断的试探观众的底线,以此,可以得出一种结论,它不是不挣钱,而是挣钱来得不够痛快。

凭借着火爆的影视剧,对观众进行半路打劫式的割韭菜行为,从《庆余年》就可以看出,只有怨言和骂声。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在vip基础上提前看6集,然后再交50元,继续看6集。

这种套娃式的撸羊毛,作为一个常年追剧的雨落君而言,这种做法无疑是很令人恼火的。

因为,对于这些平台而言,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想着法子从观众身上撸羊毛。

早在《陈情令》播出的时候,玩的同样的套路。增加超前点播,一集6元,6集30元。就能够提前知道大结局。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这种半路截杀的做法,尽管观众一边骂着“吃相难看”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忍痛花钱。

而这也可以看出,平台在变着法子让观众变成N次消费。

当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收钱,也没有人会生气。但半路割韭菜,对于那些因为电视剧好看,开了会员的人而言,这样的公平在哪里。

无疑,曾经为了看剧开会员的人,在这样的套路面前,仿佛成为了一个掏钱无底洞。

真正的冤大头,成为了掏钱的那部分人。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而无疑是在将平台与用户针锋相对。而当愿意花钱的人去看盗版时,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不得不说,可惜。

平台没有原则的刺激观众,带来的是观众的背道而驰。

当内容创作变得没有版权支持的时候,那应该靠什么来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支持正版,无疑是出于对内容创作者的尊重。盗版自然也是应该抵制。

但面对平台无底洞式的套娃,于观众而言,属于削弱了其版权意识。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对于盗版,一直以来都比较活跃。最早的如《爱情公寓》,抄袭了反而有的观众觉得没问题。

紧接着,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到《少年的你》,都一次次的告诉我们,盗版疯涨的背后的,是一个文化产业的衰弱。

最终,谁又会用心去创作。

但这不是平台一味加价的理由。如开头,相比于Netflix,国内的播放平台都处于亏本状态,但背后不仅是会员贵,更多的是内容的创作,更加的丰富多彩。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真真切切的让观众体会到,物有所值。

比如,著名的《纸牌屋》《爱,死亡,机器人》等剧,都与观众形成了良好的观影体验。

而不是,类似国内三大视频平台,一味对于内容,一再的加价。

从Netflix的发展中,也可以看出,好的内容不怕没人买账。

这部大热剧,竟然因为它上了热搜

可见,平台亏损的背后,是内容的匮乏。

说到底还是质量不行。

从平台看,观众不应该成为盈利的主要对象。

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内容,才是平台的方向,这样的平台,还怕赚不到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