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張家口人 省裡發文老家的村子分5類規劃,看你家是哪類……

@張家口人 省裡發文老家的村子分5類規劃,看你家是哪類……

規範我省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增強規劃的科學性、操作性和可實施性,11月15日,省自然資源廳印發《河北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試行)》。導則提出,我省村莊分為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併類、保留改善類等5種類型你們村屬於哪一類?如何規劃?快隨小布一起來看 ↓

@张家口人 省里发文老家的村子分5类规划,看你家是哪类……

根據導則,我省村莊規劃編制堅持分類推進、多規合一,生態宜居、產業興旺,全域管控、節約集約,保護優先、突出特色,尊重民意,簡明實用等原則,為科學指導村莊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根本遵循。

導則提出,我省村莊分為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併類、保留改善類等5種類型,並明確了各類村莊的主要特徵及編制指引

同時,要求劃定村域內生態、農業、建設空間及管控邊界控制線,標註各類控制線座標,提出保護控制要求。

產業發展佈局、宅基地佈局與住房建設、道路交通、生態保護修復和土地整治、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等規劃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

@张家口人 省里发文老家的村子分5类规划,看你家是哪类……

適用範圍

河北省範圍內行政村(本導則所指村莊均為行政村)編制村莊規劃,應按照本導則執行,並符合國家、省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城鎮開發邊界內的村莊,可納入城鎮詳細規劃統籌編制。

規劃期限

村莊規劃期限應與上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持一致,

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

規劃範圍

村莊規劃範圍為村域全部國土空間,可以一個或幾個村莊為單元編制。

村莊類型

全省行政村劃分為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併類、保留改善類等類型。

@张家口人 省里发文老家的村子分5类规划,看你家是哪类……

各類村莊規劃指引

城郊融合類

範圍特徵:

城郊融合類村莊是指市縣中心城區(含開發區、工礦區,以下同)建成區以外、城鎮開發邊界以內的村莊。

其主要特徵是:

村莊能夠承接城鎮外溢功能,居住建築已經或即將呈現城市聚落形態,村莊能夠共享使用城鎮基礎設施,具備向城鎮地區轉型的潛力條件。

編制指引:

市縣中心城區建成區以外、城鎮開發邊界以內的村莊

,可納入城鎮詳細規劃統籌編制;確需編制村莊規劃的,不得與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牴觸。

城郊融合類村莊

應綜合考慮工業化、城鎮化和村莊自身發展需要,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逐步強化服務城市發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的作用。

集聚提升類

範圍特徵:

集聚提升類村莊是指鄉(鎮)政府駐地的村莊;上位規劃確定為中心村的村莊。

其主要特徵是:

人口規模相對較大、區位交通條件相對較好、配套設施相對齊全、產業發展有一定基礎、對周邊村莊能夠起到一定輻射帶動作用,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村莊。

編制指引:

鄉(鎮)政府駐地的村莊納入鄉(鎮)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編制;上位規劃確定為中心村的村莊,應以本村或與周圍幾個村莊為單元編制村莊規劃。

規劃應統籌考慮與周邊村莊一體化發展,促進農村居民點集中或連片建設。

合理預測村莊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結合宅基地整理、未利用地整治改造,留足發展空間。

推進村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提升對周圍村莊的帶動和服務能力。

有條件的地區應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村新型社區。

特色保護類

範圍特徵:

特色保護類村莊是指已經公佈的省級以上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觀旅遊名村,以及未公佈的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自然景觀保護價值或者具有其它保護價值的村莊。

此類村莊一般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特徵:

文物古蹟豐富、傳統建築集中成片、傳統格局完整、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具有歷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特色景觀、地方特色產業等特徵。

編制指引:

特色保護類村莊規劃應與該類村莊的保護規劃相銜接,將核心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等納入村莊規劃,並結合《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編制辦法》等有關技術規範要求編制,其他保護類村莊也可參照執行。

規劃應統籌保護、 利用與發展的關係,保持村莊傳統格局的完整性、歷史建築的真實性和居民生活的延續性,提出特色保護和建設管控要求,對村莊未來發展提出具體措施。

搬遷撤併類

範圍特徵:

搬遷撤併類村莊是指上位規劃確定為整體搬遷的村莊。

其主要特徵是:

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人口流失嚴重或因重大項目建設等原因需要搬遷的村莊。

編制指引:

搬遷撤併類村莊不單獨編制村莊規劃,納入集聚提升類村莊規劃或上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編制。

確實近期不能搬遷撤併的村莊可根據實際發展需要,應堅持建設用地減量原則,與“空心村”治理相結合,編制近期村莊建設整治方案作為建設和管控指引,突出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內容,嚴格限制新建、擴建永久性建築。

保留改善類

範圍特徵:

保留改善類村莊是指除上述類別以外的其他村莊。

其主要特徵是:人口規模相對較小、配套設施一般,需要依託附近集聚提升類村莊共同發展。

編制指引:

保留改善類村莊應編制村莊規劃,按照村莊實際需要,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統籌安排村莊危房改造、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土地整治、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各項建設。@张家口人 省里发文老家的村子分5类规划,看你家是哪类……

規劃內容

發展定位目標和規模預測

(1)發展定位目標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依據上位規劃,結合村莊類型、規劃評估結果,充分考慮人口資源環境條件、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居環境整治等要求,合理確定村莊發展定位。

按照優化佈局、補齊短板的總體思路,統籌村莊發展和國土空間開發保 護,確定村莊經濟發展、生態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村莊建設、公共設施配置、人居環境整治、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目標,明確村莊規劃控制指標體系。

(2)規模預測

人口規模預測。依據村莊人口歷年變化情況,

結合縣域鎮村佈局規劃和村莊發展趨勢,綜合考慮人口自然增長、產業發展、環境和生態資源承載力等因素,合理預測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規模。

建設用地規模預測。遵循節約集約高效用地的原則,落實上位空間規劃管控要求,確定各類建設用地佈局、規模和範圍線。

國土空間佈局

按照生態環境不破壞、耕地保有量不減少、集聚提升類外的村莊建設用地規模不增加的要求,明確村域開發保護格局,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村莊建設邊界,不得突破上位規劃設定的約束性指標及強制性要求。

結合村莊實際劃分村域森林、河湖、草原等生態空間,農、林、牧、副、漁等農業空間,住房、經營性建設、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等建設空間,劃定村域內重要控制線,標註各類控制線座標,提出保護控制要求。

(1)生態空間

包括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的重要生態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外的一般生態空間。

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落實上位規劃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將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到地塊,明確生態系統類型、主要生態功能,在勘界基礎上設立統一規範的標識標牌,確保生態保護紅線落地準確、邊界清晰。

劃定一般生態空間。將生態保護紅線、農業空間和建設空間範圍外,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認定為“其他草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灘塗、沼澤地、鹽鹼地、裸地” 等地類和縣級以上林業草原主管部門認定為林地(生態林)的地塊,以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認定為生態保護重要區的地塊,劃入一般生態空間。

(2)農業空間

包括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範圍內的重要農業空間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範圍外的一般農業空間。

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上位規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劃定成果,對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準確標註村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

劃定一般農業空間。將生態空間、永久基本農田和建設空間範圍外,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認定為“耕地、種植園用地、牧草地、坑塘水面、農村道路、設施農用地、田坎、溝渠”等地類和縣級以上林業草原主管部門認定為林地(商品林)的地塊,以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認定為農業生產適宜區的地塊,特別是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已建設高標準農田、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區及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認定的潛力區域,劃入一般農業空間。

(3)建設空間

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合理劃定村莊建設邊界,統籌安排宅基地、經營性建設用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村莊建設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

為增強規劃彈性,對難以明確具體用途的建設用地,可暫不明確規劃用地性質,予以規劃“留白”。有需求的村莊可因地制宜,預留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保障村民居住、公共公益設施、零星分散的鄉村文旅設施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等用地使用

(4)其他管控邊界

除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村莊建設邊界之外,按相關技術要求劃定村域內地表水體保護控制線、鄉村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災害影響與安全防護範圍線、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其他重要用地控制線。

產業發展佈局

根據村莊用地條件和發展需求,結合村莊生態、農業、建設空間管控要求,科學劃定產業功能分區,統籌一二三產業發展和空間佈局

(1)村莊產業類型

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產業發展策略,鼓勵以鄉鎮為單元合理確定村莊產業類型、用地規模。依據村莊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遵循宜農、生態、綠色、低碳的原則,發展村莊特色產業

(2)村莊農林牧漁業用地佈局

結合當地實際選擇合適的農林牧漁產業,合理確定生產用地佈局。對農田進行整理,選擇合適的種植產業。家禽家畜宜集中飼養,飼養場地的選址應避開農村居民點用地

,佈置在村莊常年盛行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位,應與農村居民點保持足夠的衛生防護距離。

(3)經營性建設用地佈局

合理確定商業服務、農副產品加工、倉儲物流、旅遊發展等經營性建設用地用途、規模、強度等要求,鼓勵經營性產業用地複合高效利用,禁止發展汙染產業。引導工業向城鎮產業園區集聚。

(4)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突出地方特色,結合市場新需求,實現“農業+”多業態融合發展深挖田園風光、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推進農林牧副漁、加工流通、文化旅遊、健康養老和信息等產業深度融合,引導新產業新業態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經營。鼓勵利用閒置建設用地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宅基地佈局與住房建設

按照上位規劃確定的農村居民點佈局和建設用地管控要求,合理確定宅基地規模,劃定宅基地建設範圍,嚴格落實“一戶一宅”。充分考慮當地建築文化特色和居民生活習慣,因地制宜提出住宅的規劃設計要求。

(1)宅基地用地佈局

按照上位規劃要求和村莊發展實際,結合村莊佈局現狀,充分考慮村莊戶數及人口規模、宅基地面積標準等因素合理劃定村莊宅基地範圍。宅基地佈局應考慮方便居民生活需要,處理好宅基地與村莊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綠化景觀及山體、水域等關係。對每處宅基地進行編號,區分在用、閒置和規劃宅基地。

新規劃宅基地應安排在農村居民點建設邊界內,標明每處宅基地範圍、位置、面積規模等指標。

新規劃宅基地不得佔用耕地,儘量減少村莊住房建設對自然環境的干擾,慎挖山、不填湖、少砍樹,避開地質災害隱患區,滿足鐵路、公路等設施退讓要求;應優先利用村內空閒地、閒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引導集中建設,改變空心村狀況

(2)住房建設管控與風貌引導

提出村莊住房建設的建築密度、建築高度、建築退讓距離、日照間距等規劃管控指標(參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 和各地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及屋頂形式、院落圍牆及入口造型、重要細部節點、建築色彩、建築材料等風貌引導要求,形成能夠體現地域特色的村莊建築風貌。

新規劃的村民集中住宅小區,應確定村莊院落和住宅的平面佈局形態,結合村莊地形地貌、道路、綠地等空間佈局進行規劃設計,避免簡單兵營式排列。

(3)院落與住宅設計

村民住宅院落應佈局合理、使用安全、交通組織順暢,充分考慮停車空間、生產工具及糧食存放要求,形成庭院綠化美化、整潔舒適的院落空間。充 分考慮戶均人口規模、生產生活習俗、現代功能需要,設計 3—5 種有代表性住宅戶型,供村民選擇。

@张家口人 省里发文老家的村子分5类规划,看你家是哪类……

道路交通

(1)對外交通

落實上位規劃和交通專項規劃確定的區域性道路、交通設施建設要求,根據村莊發展需求,加強與過境公路的銜接,以及鄉鎮、農村居民點之間的連接。

2)村內道路

結合村莊現狀,儘量利用原有路基、 空閒地,優化村莊道路佈局,明確道路寬度、斷面形式及建設標準,確定道路控制點標高。合理設置公交站位置、會讓港灣等交通設施,保障道路通暢。新建、改建村莊,村內道路應全部硬化。

(3)田間道路

村莊應考慮農業現代化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需要,結合大型農機具集中停放設施佈局,合理設置田間道路,保障農田耕作、農業物資運輸等農業生產活動。

(4)廣場與停車場

結合村莊出入口、閒置用地、村民活動中心設置廣場和停車場,嚴禁侵佔農田、毀林填塘。

廣場建設規模應適中,場地應平整、暢通,宜生態鋪裝。合理確定停車場規模,在不影響道路通行的前提下,適當採用路邊停靠方式。

(5)材料選擇

村莊車行道路宜採用混凝土或瀝青為主的路面,其他道路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鄉土化、生態型的鋪裝材料。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路面宜採用傳統或與原有風格相協調的材料,保留和修復現狀中富有特色的石板路、青磚路、石子路等傳統街巷。

(6)照明設施

村莊道路應設置路燈照明,宜採用節能燈,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基礎上推薦採用太陽能等新能源燈具;因地制宜設置線杆、路燈,採用一側或兩側交叉佈置的方式設置;沒有條件架設線杆的路段,可結合建築山牆佈置照明設施。

(7)旅遊類村莊道路

有旅遊等功能的村莊應結合旅遊線路,統籌考慮遊人規模和環境容量,科學安排旅遊道路網絡、慢行系統(遊覽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車道等)及停車設施(旅遊停車場、自駕車營地、交通驛站等)。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基礎設施

根據村莊自然條件,明確配置各類基礎設施的原則、類型、標準、規模、時序,提出各類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方案, 確定重大基礎設施佈局和管控要求。

(1)區域設施

區域性的水利設施、供水、排水、燃氣、供熱、供電、通信等各項基礎設施,按上位規劃或專項規劃要求進行落實。

(2)給水工程

確定供水水源、供水方式,與縣鄉農村安全飲水規劃銜接。預測用水量,合理確定管材、管徑, 明確輸配水管道敷設方式、走向、埋深。確定水源保護措施及水質監測管理措施,保證水源水質符合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3)排水工程

因地制宜選擇排水體制,有條件的村莊應採用雨汙分流制;現狀採用雨汙合流制的村莊,遠期逐步改造為分流制。預測雨、汙水量,管溝宜採用重力流,標註排水流向、排水管管徑或溝渠斷面尺寸、坡度、高程。山地村莊應規劃截洪溝,收集和引導洪水。

(4)電力工程

綜合分析村莊所處地區的用電水平, 合理確定用電量指標,預測村域範圍內用電負荷。根據村莊實際條件選擇電纜敷設方式,改造村莊供電線路,確定供電電源和變電站位置。

(5)通信工程

合理佈局固定電話、互聯網、有線電視、廣播線路等設施,確定建設標準和敷設方式。優化現有通信設施,完善通信基站等設施。

(6)供熱燃氣工程

以發展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循環再利用、綠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根據地形地貌、 資源稟賦、經濟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的確定供熱形式和能源使用方式。

使用燃氣的村莊,應合理確定村莊氣源,預測村莊燃氣需求量,明確燃氣調壓設施、位置及燃氣管線走向和敷設方式,保障用氣安全。

(7)環衛設施

結合村莊規模、集聚形態和發展實際, 預測垃圾產生量,確定生活垃圾收集點和轉運站位置、規模。推廣村莊生活垃圾分類,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有機垃圾資源化。合理確定公共廁所位置,已實現集中供水的村莊,應採用水衝式廁所;缺水、寒冷地區村莊可採用環保節能型廁所。根據“廁所革命”要求提出戶廁的改造方案。

(8)物流設施

交通方便的村莊可發展物流產業,明確物流設施等級、規模及位置。有條件的

結合信息化發展, 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基地。

(9)殯葬設施

落實上位規劃要求,引導村莊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設。在自然地質允許條件下,殯葬設施應當建立在荒山、荒坡、非耕地或不宜耕種的土地上,禁止在耕地、林地範圍內及公路、河流兩側建設。

公共服務設施

依據村莊類型、人口規模和實際需求,確定村莊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業服務、集貿設施、養老設施等公共建築的規模位置及空間組合形式。鼓勵以鄉鎮為單元,統籌佈局村莊公共服務設施。

除小學、幼兒園、集貿市場外,宜將村委會、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室、健身廣場、戲臺劇場、農村小超市等進行集中佈置,形成村民活動中心和公共開放空間。

旅遊資源豐富的村莊,應增加相關的服務設施。傳統村落公共服務設施的設置應充分

結合當地歷史環境、建築風貌和風俗民情。

@张家口人 省里发文老家的村子分5类规划,看你家是哪类……

生態保護修復和土地整治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治理要求,儘可能多的保留鄉村原有地貌、自然形態等,系統保護好鄉村自然風光和田園景觀。提出生態環境系統修復和整治措施,優化鄉村水系、林網、綠道等生態空間格局。

結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等要求,制定農用地整理、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土地 復墾、未利用地開發、土地生態整治等方案。

(1)生態保護修復和土地整治潛力

調查國土空間生態資源的分佈、規模和質量,低效建設用地整治、低產田整理、未利用地開發、工礦廢棄地復墾、水土流失治理、汙染土地修復等的潛力和分佈,土地、礦山、草原、湖泊、海域等國土空間的生態現狀。

(2)生態保護修復和土地整治區域及項目

結合上位規劃,在生態保護修復和土地整治潛力分析基礎上,科學劃定生態保護修復和土地

整治區域,確定生態保護修復和土地整治項目。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針對中低產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包括平整土地,配套農田水利設施和道路、林網,提高土壤肥力,提升耕地質量,確保農田高產、穩產、旱澇保收。

土地開發工程。將坡度較低和適宜開發為耕地的區域進行土地開發,增加有效耕地面積。

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工程。將廢棄或閒置的宅基地、分佈零散和計劃搬遷撤併的農村居民點、低效利用的建設用地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進行整治改造,增加耕地面積、改善農村環境。

土地復墾工程。對工礦廢棄地進行復墾利用,提高工礦廢棄地利用效率,改善礦區生態環境。有條件的地塊,應優先復墾為耕地,增加耕地面積,促進耕地佔補平衡。

水土流失、汙染治理工程。對水土流失區域,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對汙染土地和水體進行生態修復治理,降低土地和水體汙染水平,改善土地和水體生態環境質量。

森林、草原、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實施生態環境整治、 生態廊道和景觀建設等生態修復工程,恢復森林、草原、溼地生態環境系統,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

村莊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應堅持村莊的歷史性、原真性、延續性,將歷史文化保護與鄉村振興、社區營造相結合, 在保護傳統格局和特色風貌的基礎上,把新的經濟活力和生活方式引入村落,促進村莊可持續發展。

(1)保護內容

研究村莊地形地貌、歷史沿革、建築特色、風俗人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歷史文化價值,確定村莊自然山水環境、傳統格局、傳統建築、歷史環境要素、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器物,劃定保護範圍,提出歷史文化景觀整體保護措施。

(2)自然山水環境

應積極利用村莊地形地貌,協調村莊與周邊山、水、林、田等重要自然景觀資源的關係,形成有機交融的空間關係,塑造富有地域鄉土特色的村莊風貌。

(3)村莊整體格局

應延續街巷肌理、建築佈局和院落空間尺度,提出對村莊傳統形態、街巷走向與寬度、重要公共空間、景觀廊道等要素的保護要求和整治措施。

(4)傳統建築風貌

應按建築年代、質量材料、屋頂型式、建築風貌等對村莊建築進行分類,根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建築等不同類型,提出分類保護措施和建設管控要求。

(5)歷史環境要素

建立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廟閣亭榭、井泉堤橋、壕溝寨牆、石階鋪地、古樹名木等歷史環境要素保護清單,制定保護整治和展示利用方案。

(6)非物質文化遺產

需通過傳統元素融入設計、開展文化活動、建設村史館等方式,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的空間載體,讓人們記住“鄉愁”

@张家口人 省里发文老家的村子分5类规划,看你家是哪类……

景觀風貌和綠化

村莊景觀風貌和綠化應體現鄉土特色、時代特徵和工匠精神,遵循多樣性、本土化、經濟性的原則,在與農田種植相協調的前提下,確定村莊綠化景觀格局,指導村莊整體風貌、公共空間、街巷空間、植物配置、景觀小品等建設。

(1)景觀風貌

整體風貌。傳承村莊文化底蘊,保護山水格局,延續街巷肌理,保持鄉土景觀風貌。結合地域特色,加強各類建設的風貌規劃和引導,保護好村莊特色風貌。

公共空間。著重在村莊入口、村民活動廣場營造景觀效果,設置人行步道、休憩設施和公告欄、文化牆等宣傳設施,運用鄉土材料和傳統工藝,體現地方特色。

街巷景觀。對主要街道兩側建築進行重點景觀管控。細化沿街立面設計,沿街建築應與街道綠化亮化、景觀小品(標識牌、坐凳、圍牆、垃圾箱、路燈等)

結合,營造富有特色、簡潔美觀的沿街立面景觀。

文化標識。結合村莊文化、景觀風貌、產業特徵等,提煉村莊標識,用於村莊出入口、公共服務設施、景觀小品、公交站牌等,村莊標識應力求形式簡潔、色彩和諧、易於識別。

(2)村莊綠化

生態空間綠化。應著重體現自然性和經濟性,主要包括:環村種植經濟林帶或片林;鐵路公路穿過的村莊,沿路種植生態林或經濟林;河渠穿過的村莊,營造自然濱水景觀,沿河栽植親水型、觀賞性較好的經濟樹種。

農業空間綠化。重點做好田間道路綠化、農業種植景觀、設施農業景觀等。

建設空間綠化。主要包括院落、廣場和街巷空間綠化。院落綠化以經濟樹種和蔬菜為主,打造花果菜園式的生態經濟型庭院;街巷空間綠化見縫插綠,喬灌花藤植物均可,或種植果樹、蔬菜,形成鄉土氣息濃厚的路旁綠化景觀。

安全和防災減災

根據所處的地理環境,綜合考慮洪澇、乾旱、地質災害、火災等各類災害影響,落實上位規劃的災害影響和安全防護範圍,確定村莊災害分區及災害種類,提出綜合防災減災的目標和措施。建立健全村莊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提高防災減災知識公眾普及率。

(1)消防

村莊應按相關規範設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築物、公共場所應配置消防設施,成立義務消防隊;村莊內不得設置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工廠、倉庫;無給水管網的村莊,消防給水應充分利用鄰近的水渠、堰塘等天然水源, 並應設置通向水源地的消防車通道和可靠的取水設施。

(2)防洪排澇

村莊建設應滿足上位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要求,避開行洪河道、洪水淹沒區、海潮災害易發區。山洪防治應充分利用山前水塘、窪地滯蓄洪水。在山體周圍佈局的村莊應佈置截洪溝或截流溝。

(3)地質災害防治

地處滑坡、塌陷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村莊,近期不能搬遷的,其村莊建設應避開可能發生各類地質災害的地段,並提出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措施。

(4)地震災害防治

根據本地地震設防標準與防禦目標,提出相應的規劃措施和工程抗震措施;結合學校操場、 廣場、空閒地等設置應急避難場所;確定村莊主要交通道路為疏散通道和救援通道。

(5)沿海災害防治

沿海村莊結合海域管控線的劃定和防洪排澇規劃,針對風暴潮等沿海災害,明確村莊海堤、漁港等地的防災措施。

(6)其他災害防治

依據村莊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防災減災設施位置和防災措施。

往期精選

TA敢違法?你來舉報!舉報方式......

鏡頭中的京張高鐵,自有風情萬種

張家口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原黨組書記主任朱旗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

@张家口人 省里发文老家的村子分5类规划,看你家是哪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