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本文為“河南安徽江蘇漢文化之旅”遊記第13篇。

雖然名為漢文化之旅,但在具體遊玩過程中,還是可以開開小差瞭解一下春秋戰國時期文化和壽縣古城文化的。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西門

離開了壽縣博物館,伴遊老師開車帶我準備參觀壽縣部分城門。開車入城時已經看了壽縣南門,等待博物館開館時我們看了西門,所以這次主要目的就是參觀東門和北門。

壽縣古城年代考

資料顯示,壽縣古稱郢,壽春等。壽縣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筆者相對熟悉的三國時期,淮南三叛分別多多少少跟壽縣有一些關係。在東晉時期,著名的淝水之戰正是發生在壽縣古城附近。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現如今我國對於古城景區的扶持力度相當大,眾所周知的有平遙古城、鳳凰古城、麗江古城等。筆者查閱資料,發現壽縣古城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當“哥哥”了。

平遙古城現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樣子,是明朝洪武年間為抵抗其他民族南侵時重造擴建的。即使那裡的文化能夠追述到2700多年前,但以我們現在能用肉眼看到的輪廓,仍是明朝時候的坯子。鳳凰古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已有四百多年曆史。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另外,徽州古城始建於明朝。

安徽壽縣古城,現如今城牆的胚子是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開始興建的。以這個維度來說,壽縣古城是上述古城中建造最早的。

古城東門“賓陽門”

壽縣古城東門停車非常方便並且不要停車費。據悉,壽縣古城牆是全國文保單位。另外,在東門口有一個根據《地方誌》雕刻的“壽春州城圖”。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我和伴遊老師先在城門下游覽,看到門下的石地一道道轍印,自然而然能夠聯想到當年壽縣車水馬龍的繁榮和人們勤勞的樣子。在和平時期,具有軍事優勢的壽縣古城,被人們漸漸忘記。而壽縣地區,也因為種種原因於2019年才剛剛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原本來到壽縣古城東門,我的旅遊計劃是讓伴遊老師給我錄一段視頻,在鏡頭面前講一講淮南三叛的故事。尤其是諸葛誕失敗後,諸葛誕麾下數百人於壽春被俘,堅決不降,更說:“為諸葛公死,不恨。”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人投降。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但我覺得,在安靜平和的壽縣古城內,最讓我沉醉其中的,並非打打殺殺的歷史,而是眼下壽縣古城中人們自由美好的生活。老人們步履蹣跚走在濃厚歷史底蘊的城門下,嬰兒坐著嬰兒車在文化氛圍中薰陶長大,青壯年在東門外的護城河邊釣魚消遣。如此一個祥和的古城,我只需要靜靜地看,就不要再加戲了。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筆者出生的時候,北京已經加快了發展進程,因此筆者並未耳濡目染什麼文化底蘊。壽縣古城的孩子們的童年,讓我十分羨慕。我一遍又一遍地進出東門,看著地上的轍印,猜想著這裡質樸與繁華的曾經。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伴遊老師告訴我,早些年間,壽縣古城對於附近的人影響力很大。要想買東西買傢俱,那就進城看看。婚娶的相關需求,進城裡逛一圈全部解決。其實,在2000年之前壽縣古城發展的還是很好的。但後來面對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在保護古城牆和經濟發展間,壽縣選擇了在古城外建造城外城。當政府職能部門搬出去後,城裡逐漸蕭條。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伴遊老師回憶,原來在東門門口,小商小販有挑挑子賣八公山豆腐的,還有魚蝦、糕點,生活用品等,可謂熱鬧非凡。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自從城外城後,原有的繁華轉瞬即逝,失掉一些經濟效益,但也許更能展現其樸素的一面吧。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淝水之戰遺址

爬上東門附近的城牆,如果需要在城門樓子上參觀是需要10元(憑學生證5元)門票的,這個10元是壽縣古城3個門的聯票,雖然看不到什麼特殊的東西,但價格還算合理。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東門城樓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清甕城的設置與作用。在東門城樓上,還有一塊落款為壽縣人民政府的碑,上面寫著此地是東晉淝水之戰的古戰場。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政權前秦向東晉發起的侵略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在淝水地區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自此之後40年內,東晉再也沒有受到外族大規模侵擾。淝水之戰具體情況和深遠影響意義不在本文贅述,不過,有多個典故正是在這段時間中形成的。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折屐齒和東山再起。這些典故背後的故事,“老壽縣”可謂如數家珍。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易守難攻的北門

離開東門,伴遊老師開車帶我開向北門參觀。壽縣古城的北門叫靖淮門。開車的朋友們可以把車開進甕城裡面,或往南開一些停在街邊。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其實在從東門來北門的路上,我路過了一個外表酷似蓄水池的高出地面的設施。下車查看時,發現“蓄水池”深不見底。據悉,壽縣古城經常會遭受洪水侵擾,,城內北部東西兩側各有一洩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從北城門出去一看,很明顯能感覺到甕城出城的大門是向西開的。根據資料顯示,壽縣古城的四門,各有甕城,其中西甕門北向出,北甕門西向出,東城門與甕門在平面上平行錯置同為東向出。這種門向的特殊設置,不僅有利於軍事防禦,而且還具有重要的防洪功能。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筆者個人認為,北門因“甕門西向出”的獨特建造,比東門的防守能力,更強一些。

壽縣的防洪史

壽縣自古以來就是淮河氾濫範圍下的重災區,從甕城到“洩水涵閘”的設置,都是有利於防洪的。在東門和北門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建國後的最高水位線記錄。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其中1954年洪水,水位線高達25.78米。另外在1991年華東水災時,水位線高達24.46米。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自技江以下約1800公里的河段,水位突破歷年最高紀錄,洪水位持續時間十分長,洪水總量也十分大。其中安徽壽縣是重災區。

另據官方資料顯示,1991年5、6月間,中國共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水災。災害最重、損失最大的是遭到洪水侵襲的安徽和江蘇兩省。

壽縣水務局早些年間曾做過統計,1954年、1963年、1975年、1982年、199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曾八次遭遇大水侵害。

根據壽縣居民描述,最近一次水災是在2017年。

通過諮詢,我聯繫到了一個老師,他擁有一些2017年水災實情的版權照片。在經過允許後,版權方同意我在本文轉載這幾張照片。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攝影:詹霄迪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攝影:詹霄迪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攝影:詹霄迪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攝影:詹霄迪

善意提醒:本文這幾張2017年洪水照片是有版權方的,這幾張照片沒有版權方同意萬萬不要輕易嘗試轉載...

壽縣古城,扛住了洪水浸泡,讓城中百姓得以安全生活,這也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對後世的我們的一種庇護。

大救駕

在遊玩過程中,伴遊老師幫我定好了酒店。在參觀完北城後,我們從北門開車創越古城出南門,住在了離城外不遠的酒店。

在離開古城的路上,伴遊老師給我介紹了當地的名小吃“大救駕”。據傳說,公元956年趙匡胤率軍攻打壽縣,歷經九個月攻克後,趙匡胤因操勞過度導致沒有胃口,甚至數日水米難進。此時,壽縣一位手藝人向軍隊廚師推薦一種點心的配方,廚師做得之後趙匡胤讚口不絕。此後,他連續吃了幾次,很快恢復了健康,還率領軍隊又連續打了幾個大勝仗。趙匡胤稱帝后,常常讚賞這種小吃並提出“救駕”的概念,自此,民間稱這種糕點為大救駕。

宋代始建的壽縣古城超級“耐泡”,曾擋過比華東水災還高的水位線

天兒不早了,我離開壽縣古城到達酒店。在高層的客房中,一拉開窗簾,就能看到夕陽下靜謐淳樸的古城。

瞭解更多三國趣事,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