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買斷工齡的退休金該怎麼算?有何依據?

榮榮75806176


首先肯定地說,買斷工齡與退休是沒有關係的,所以在養老金的計算上也與其他勞動者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

所謂買斷工齡,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餘人員的一種辦法,就是參照員工在企業的工作年限、工資水平和工作崗位等條件,然後再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經企業一次性地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和富餘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把員工推向社會的一種形式。

買斷工齡是一種違法行為。應當適用如下規定確定賠償標準:《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動部1994年12月3日發佈)第5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

第10條: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髮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5%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第11條: 本辦法中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決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由此可見,買斷工齡與退休是沒有關係的,就算是有買斷工齡的情況,勞動者也是按照正常的程序退休,退休工資的計算方法與一般退休的勞動者的退休金是一樣的。

如果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齡, 養老保險最低繳費達到15年以上時就可以辦理退休手續。養老金按照本人的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工資、個人賬戶累計額、繳費基數、社平工資等數據,套進養老金的計算公式裡去計算。

養老金計算方法: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指數化繳費基數x視同繳費年限x1.3%。

這裡有幾點要注意:

1、企業破產,勞動合同終止,並不影響買斷工齡前繳費年限計算。再就業後繼續繳費的,與買斷工齡前的繳費年限合併計算。

2、無論是實際繳費年限還是視同繳費年限,都要達到最低繳費門檻才能領取養老金,一般是15年,有個別地區針對老國企職工是10年,有極個別地區.是20年以上。

3、如果繳費年限沒有達到最低門檻或是達到了但繳費年限太短的,最好補繳幾年欠繳的錢,也最為了將來多領取點養老金。

4、至於繳費年限到底多少年,是否達標,可以憑社保賬號和身份證到社保局去查詢。


葉公來幫忙


買斷工齡的職工是企業轉型或與外資企業合資,本身不是買斷職工的錯,而是改革用工制度的需要,“擇優錄取”的用工制度的需要。買斷工齡的職工他們如果是1992年以前參加工作的,經過勞動局批准的《招工審批表》的國營和集體企業的固定工,買斷下崗失業職工,他們辦理《就業失業證》,(1)可以領取24個月“失業金”(2)憑《就業失業證》可以申請領取4050社保補貼。(3)買斷下崗失業職工憑《就業失業證》,自我創業者,可以申請免稅。(4)買斷工齡的職工只要他們繼續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繳費,他們以前的工齡是“視同繳費年限”,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是“繳費年限”,同時最低繳費15年。(5)買斷工齡的職工他們退休年齡是根據《國發(1978)104號》文件精神,男職工退休年齡為60週歲,女工為50週歲。(6)買斷工齡下崗失業職工,他們辦理退休材料是:戶口簿,身份證,社保卡,銀行卡,個人檔案,最後一個月繳費憑證。(7)實際上買斷工齡下崗失業工人,他們繼續參加工作同時參加社保繳費,他們退休養老金計算辦法與其它職工是一樣的。





老頑童168666666


正常來說90年代的我們買斷工齡是違法的。

但是有一些是沒有糾正的。

買斷工齡,正常來說是不給職工交納社保,支付一次性補償金後直接將職工推向社會。

如果說是給職工交納了養老保險,那樣的職工退休時的工齡,是跟正常企業工作的職工一樣計算的。

不管是當時補繳的,還是後期買的後給補繳的。我們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按照累積計算,所以只看累計數,不看什麼時候交的。

還有九二年之前,我國是沒有我們現在的社保的,九二年之前,主要看職工檔案是否存在連續工齡。

如果是說國有企業固定工身份的話,即使沒有繳納保險也是視同工齡的。這一部分人就不存在著補交問題。

他們只要去現在的社保中心,帶著本人職工檔案做視同繳費工齡認定就好了。

現在來看,要想解除職工,一是要給職工經濟補償金,二是要給職工把社保辦好才能解除。

一般來說,買斷工齡的職工都是缺著九二年到九九年之間的社保,大家可以去問一下當地的社保部門,或者原工作單位的主管部門,有沒有相應的補交政策。

我遇到過好多次,黑龍江的,到我們部門出具沒有參加社保的證明,據說當地要給買斷工齡的那批人補繳社保。

所以,大家還是去相應的政府部門兒多瞭解一下,跟以前的同事們多聯絡聯絡,看看有沒有補繳的機會吧。



暖心人社


買斷工齡的退休金怎樣計算,有何依據?固定工,計劃內臨時工,大集體工,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復員按置軍人都是按正常退休待遇領辦理退休,92年或94年前的算視同繳費年限,之後的為繳費的實際年限,法令退休年齡在延遲退休未施行期內男6O週歲,女50週歲,女幹部55歲,交足繳費年限15年,到縣市檔案局提取檔案,然後憑主管單位開具的退休證明和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本連同檔案一併交給人力資源社會保險局,交清款項後次月就有退休養老金打在卡上。

計算方法,老人老辦法,2O14年9月31日之前辦理退休人員按老法。然後退休前的社平崗位工資套所規定的發放標準,即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O%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不滿30年的按8O計發。

中人新辦法,2O14年1O月1日後辦理退休的人員稱為中人,中人設置1O年過渡期,計算退休金方法標準,老辦法高按老辦法,新方法高出老辦法的部份為1O年過渡的1O%,從2014年1O月1日以次類推到2O24年9月31日止,以後就是新人新辦法了。


應願2


這又是非常沉重的話題。

“買斷工齡”,有的地方叫做“兩不找”。顧名思義,工齡都“買斷”了,你實際上已經和原來的用工單位沒有任何關係了,所以,又叫做“兩不找”(你不找它,它不找你)

其實,買斷工齡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產物,是一些國有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安置富餘人員的權宜之計,說白了就是按照你的具體情況;

比如工齡、工資、崗位等,結合廠裡的實際情況,有時候會和你協商(討價還價),最後一次性支付給你的一定數額的貨幣,解除你的勞動關係,把你推向社會。

不過員工買斷工齡以後,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能耐或者關係,最後的退休待遇又會有很大不同:

比如,有買斷工齡後,又留在“改制”以後的公司就業,而且還通過關係由接續了原來的工齡。因此,這部分人退休工資沒有什麼影響。

還有一種是買斷工齡後,自己又在勞務市場重新就業的。這個時候你的工齡就從重新就業時開始,也就是說,原來的工齡全部“歸零”。

還有一種是買斷工齡以後“自謀職業”(個體戶)。這部分人就必須到“社保窗口”按照最低標準自己買社保,買的多,退休養老金就拿得多。原來的工齡當然也不算數了。

其實,也不用太在意“工齡”,關鍵是能的社保賬戶裡有多少錢,因為養老金基本原則只有一條,交的多,到時候就拿得多。道理很簡單。


閒看秋風999


買斷工齡退休金怎麼算?和正常退休金是一樣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d6737cf43d43f0c97da8ba41ec46024a\

天笑講職場


買斷工齡退休金怎麼算?和正常退休金是一樣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d6737cf43d43f0c97da8ba41ec46024a\

社保分析師


樓主你好,買斷工齡人員的退休工資和正常退休的退休工資,實際上它是一樣的。

因為我們國家計算退休工資的方式主要取決於你的繳費年限,還有你平均每一年的繳費指數,還有就是您所在地區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這幾項原因來決定的。

如果說繳費年限不相同,平均繳費指數不相同的話,那麼拿到的退休金一定是不相同的。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不論是不是在職職工還是這個買斷工齡的職工,只要有著相同的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那麼並且都是同一年退休的,他們所拿到的退休工資一定是一樣的。



社保小達人


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跟單位的勞動關係有變化。

1.對於買斷工齡的,需要視當地社保政策對以前的工齡是否作視同繳費年數計算。

2.無論是實際繳費年數還是視同繳費年數,都要達到最低繳費門檻才能領取養老金,一般是15年,有個別地區針對老國企職工是10年,有極個別地區是20年以上的。

3.如果經濟允許的話,最好補繳這幾年欠繳的錢,也是為了將來多領取點。

4.至於繳費年數是多少,是否達標,可以憑社保帳號和身份證到社保局查詢。


中顧法律網


買斷工齡是民間通俗講法,這是國企改制時用出讓企業資產(不足時或許有財政兜底)來給予在崗職工工齡的補償金。只要你下崗前後均在繳納養老保險,退休時計算工齡是在實施社保前的不繳費工齡算視同繳費工齡,在崗時的繳費和失業後的繳費是實際繳費。養老金計發將視同繳費與實際繳費工齡相加,沒有區別,只是視同繳費工齡沒有個人帳戶來參加你那139個月的分配而已。再講一次,退休前不繳費的是退休金,退休前需繳費的是養老金,同是人,但“種類”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