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社会的发展,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农村也概莫能外。昔日,它们曾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被无声的淘汰。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这样的锅台和风箱,曾是乡村农人们的标配,但随着煤气灶和电磁炉的普及,如今,它们早已被搁置在现实的世界之外。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过去,它们用来盛装粮食时,是被精心的放在房间里,但现在,却被弃之野外,无人问津。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它,曾经在乡村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此刻,它的身影显得是那样的无助于寂寥。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这个完整的石槽,是农村喂马喂驴的必用器皿,但在农村竟然做猪圈的围栏......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它,无望地躺在那里,身上长满了杂草。要知道,当年它在农村里,是何等的至关重要。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这样的乒乓球桌,在乡村的学校里,当年是何等的“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仅仅留在大家的记忆里。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这个完整的石槽,在城里能卖好几千,但在农村里,却是掩埋荒草之中的命运……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当初每家都离不开的板车,已在风雨中,渐渐失去了它的本色。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昔日灌溉庄稼的水井,也一个个变得干涸……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农民腌咸菜的沙缸,也难以逃脱被抛弃的命运。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这两个孑然而立的洋灰缸,它们的结果,将会被打碎,进入附近的垃圾填埋场。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石碌斑驳的身影上,满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许,它曾是几代人在农忙季节,打场时派上用场。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农村妇女活面的专用器皿,你还记得吗?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用柳条编织的大筐,不知道是否是装粮食还是装饲料的?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农民盖新房时,习惯用它作为下水管道。如今,它们像我们焦灼的美学一样,似乎无处安放。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这么厚重的东西,我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我知道,它曾经或许是主人家的“坐上宾"。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我们老家,都叫它“ dui wo zi”(谐音),用来碾碎食盐、黄豆、炒熟的芝麻等,用场可大了,可现在,它们也是,基本脱离了我们的视线。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水缸的用途就不说了,重中之重,自来水来了,它却走了……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乡村每家每户必备的cha子和耙子,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昔日它们是老百姓的“座上宾”,如今却成了农人眼中的“鸡肋”

那时,儿子娶媳妇,闺女出门,都是自己打家具,这个剧木头的行当也是水起云涌,但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它也不得不“关门歇业”。

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过去,因此,在每一个平凡如沙的日子里,我们要珍惜当前,好好度过属于我们的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