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二戰中日本實力明明不如美國,為什麼還要去招惹美國?


三方面原因導致日本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

錯誤的戰略選擇

1941年6月,蘇德戰爭全面爆發後,日本軍部放棄了與德國一起夾擊蘇聯的北進戰略,轉而南下向法屬印度支那(東南亞)地區進軍。根據材料顯示,日本欲借印度支那為跳板威脅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從而解決一直以來困擾日本海軍的石油問題。其次,日本認為佔領該地區可切斷美英等國對中國的援助,迫使中國早日投降。然而,事態的發展卻超出了日本想象,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了美國在亞洲的利益,於是美國對日本予以嚴厲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的同時還對日本禁止出口石油(當時,日本約75%的石油進口來自美國)。

軍隊綁架政府

二戰中日本實力明明不如美國,為什麼還要去招惹美國?

自明治維新以來,陸海軍高層官員直接對天皇負責,日本首相對軍隊沒有統帥權,這就造成了日本政府對軍隊失控的現狀。

日本被美國製裁之後,日本政府認為日美國力差距太大應極力避免戰爭,與之相反,軍方卻認為不開戰是等死,主動請戰可能還有一線生機。由於政府對軍隊控制有限,只能與美國做有限地談判周旋,於此同時,軍方在另一邊調動部隊積極備戰。

二戰中日本實力明明不如美國,為什麼還要去招惹美國?

美國的強硬態度

或許是美國發現日本的外交誠意不足,或許是迫於中國和英國的壓力,最終美國沒有同意日本的談判方案。

不僅如此,美國還要求日本從中國和印度支那地區撤軍、美日同時放棄在中國特殊權益、美國只承認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日本原本希望美國承認南京和重慶聯合組成的政府才是中國的合法政府)等大大超出日本預想的談判條件。

二戰中日本實力明明不如美國,為什麼還要去招惹美國?

美國前國務卿赫爾曾回憶稱,提交方案前他就知道日本一定不會同意美國的要求,戰爭不可避免。但赫爾沒有想到的是,11月26日他向日方提出談判條件,但11月25日日本艦隊已向東南方向進發,準備偷襲珍珠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