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2017年12月15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获得原则同意。那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关于南汇新城和临港地区都有哪些涉及内容呢?现摘录如下(按照关键词出现前后摘录)

国土资源利用——保护南汇东滩湿地

滩涂资源:控制滩涂围垦速度,保障湿地总量不减少,维护滩涂资源动态平衡。严格保护崇明东滩、九段沙地区滩涂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崇明北沿、南汇东滩、横沙东滩等地区滩涂资源,预留横沙东滩滩涂围垦资源作为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空间。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新城——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

重点建设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新城,培育成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南汇新城:滨江沿海发展廊道上的节点城市,以先进制造、航运贸易、海洋产业为支撑的滨海城市,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产业科技创新、智慧文化创新为动力的改革开放先行试验区。规划人口约 65 万人。 (相比2015年时候的120万人少了一半)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在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 5 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功能。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新城中心发展引导表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以区域交通廊道引导空间布局:沿沪宁、沪杭、沪湖廊道,提升嘉定、松江、青浦等地区城镇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和对近沪地区的辐射服务能力;沿沪通、沿江、沿湾、沪甬廊道,优化外高桥、空港、临港等地区的产业功能,增强奉贤新城、南汇新城的综合性功能和门户作用。

轨道交通——构建以中运量轨道和中运量公交等为骨干的局域公共交通网络

局域线:在市域构建 1000 公里以上的局域线网络。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金山、城桥、惠南等城镇圈构建以中运量轨道和中运量公交等为骨干的局域公共交通网络,并沿主要客流走廊构建城镇圈之间、主城片区和城镇圈之间的骨干线路

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人口规模达到 70 万人以上的城镇圈宜构建快速路系统,按照公交优先、慢行保障原则建设高密度路网,新城全路网密度达到 8 公里/平方公里。

铁路客货枢纽布局 ——新增南汇站

在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的基础上,结合浦东国际机场新增国家沿海通道上的上海东站(祝桥),形成 4 个主要铁路客站;完善安亭北站、松江南站,新增杨行站、奉贤站、南汇站等,形成“四主多辅”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战略协同区

东部沿海战略协同区

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充分发挥区域组合港的集聚效应,提升国际航运枢纽、贸易服务功能,形成沿海全面开放的国际门户。促进临港、舟山等滨海地区分工协作发展,积极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远洋渔业,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整体保护长江口、近海生态型岛屿、滩涂湿地等,合理利用滨水岸线和水土资源。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文化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大力发展高品质教育公共服务,打造一批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以及科研等机构,成为重要的国际知识创新和服务中心。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大学,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优势,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提升城市文化原创能力。促进高校间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在杨浦区和闵行区打造全球顶尖水平的高校集聚区,在松江区、奉贤区、南汇新城、嘉定区等建设高水平高校集聚区。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等教育与社区的融合,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每个新城、城市副中心至少有 1 所大学。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自然生态基底

结合杭州湾、南汇嘴、吴淞口等地区环境建设,打造临江襟海的门户景观。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区域公园):嘉定外冈、松江松南及广富林、金山廊下、浦东临港、青浦青西、崇明长兴等地区建设 30 处以上的郊野公园(区域公园)。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科技创新空间

依托紫竹、漕河泾、市北、杨浦、嘉定、临港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学城和重要产业基地,发挥新城的产业和技术创新优势,建设创新功能集聚区。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海港航运

至 2035 年,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在 4000 万-4500 万标准集装箱,年客运吞吐量达到 450 万人次左右,国际集装箱中转比例达到 13%。提高港口国际、国内中转能力,培育船舶经纪、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拓展国际邮轮航线,建成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

在北外滩、陆家嘴、洋山-临港、外高桥、吴淞等地区形成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 上海港形成以洋山深水港区、外高桥港区为核心,杭州湾、崇明三岛等港区为补充的总体格局。其中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区、国际远洋集装箱班轮的主靠港。依托沪通、沪乍杭铁路构建多式联运枢纽,积极发展海铁联运。完善洋山深水港区、外高桥港区的疏港通道,预控浦东与大洋山的联系通道。

气候变化应对

能源结构优化: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油等能源,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浅层地温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长江口、杭州湾等海域海上风电开发,在崇明三岛、南汇等地区有序拓展陆上风电规模,在崇明、宝山、嘉定、松江、奉贤、老港等地区建设与固废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供应的比例。

浦东新区战略指引图(南汇新城城镇圈局部放大)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2035规划南汇新城规划人口为65万人,彻底不再提“临港新城”

从局部放大图上可以看到,大团镇作为一般镇也列入到南汇新城城镇圈内,并设置滴水湖附近的南汇城市副中心以及泥城地区中心两个城镇圈节点,在滴水湖东南和东北设置了战略预留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