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人人焦虑的时代,不能幸免,我能怎么办?

人人焦虑的时代,不能幸免,我能怎么办?

北大校长林建华念错了一个字,因此写了一份致歉信,他说:“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这话又引起了新的一番讨论:焦虑和质疑到底能不能创造价值?

质疑我不想谈,个人坚定地认为:不质疑,无进步。

那么焦虑呢?可能有人会说,焦虑是种负面的情绪,我们避之不及。

有句话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同理,抛开程度去讨论一种情绪是好是坏,也不科学。

只有焦虑引起了人的思想、行为,或者人际的问题,我们才需要干预。一般情况下,适度的焦虑,反而对人有益。

人人焦虑的时代,不能幸免,我能怎么办?

焦虑的意义

焦虑,到底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在他的代表作《焦虑的意义》的序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本书是为那些感受到今日社会的压力和焦虑冲突的人而写的,也是为那些寻求焦虑的意义、原因,以及可能的因应之道的人而写的”。

焦虑,无时无刻的发生在我们上演。今日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被焦虑所困扰。

从最初,怀揣对未来美好愿景热血奋斗,到被生活磨平了青春的棱角,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又一个梦想破裂。

经济上的拮据、家庭里的漠视与争吵、职场上的淘汰规则……生活节奏快的仿佛是一匹脱缰野马,焦虑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我们都被它的阴霾所笼罩。

我们似乎总处于“扩散状态的不安”中,面对着生活给予的“未知威胁”,充满了对未来悲观的不确定感和无助感。

人人焦虑的时代,不能幸免,我能怎么办?

罗洛·梅将焦虑定义为:焦虑是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时所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则被他个人视为存在的根本。焦虑是一种处于扩散状态的不安,而焦虑则是非特定的、“模糊的”和“无对象的”。

简单来说,焦虑的特性是面对威胁的不确定感和无助感。而人类,恰恰是因为有对威胁的警惕性,才得以生存下来。

在心理学界,焦虑和恐惧一直被认为能触发生物在面对危险时的应急行为,以使生物个体少受损伤,从而在危险环境中生存下来。

当我们处于生存不受威胁的社会环境之中时,就会自动将注意力转移到职业、名誉和地位的状况、婚姻、恋爱、吸引力等等方面,一旦在这些方面感知到威胁,人就会焦虑。

这是一种对存在感的威胁,不仅针对对生理上的存在威胁,也包括对个人价值、意识等存在威胁。

这些威胁,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激励。

人的成长过程必然伴随着对原有意义结构的挑战。成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向更大可能性的开放,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如果我们正确的理解挑战和变化中包含的意义,就能够合理的调动自身的力量来应对这种挑战。

在这过程中,焦虑是正常焦虑,它是人们走向成熟的动力。

人人焦虑的时代,不能幸免,我能怎么办?

焦虑无用,是因为没有转化为行动

正常的焦虑使人们走向成功,那为什么我们有时丝毫感觉不到焦虑对我们的帮助,甚至我们会下意识的讨厌焦虑、逃避焦虑呢?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小王子看到酒鬼的时候,问他“你在干什么呀?”

酒鬼默默地坐在那里,面前有一堆酒瓶子,有的装着酒,有的是空的。“我喝酒。”他阴沉忧郁地回答道。

“你为什么喝酒呢?”小王子好奇地问道。

“为了忘却。”酒鬼回答。

小王子已经有些可怜酒鬼。他问道:“忘却什么呢?”

酒鬼垂下脑袋坦白道:“为了忘却我的羞愧。”

“你羞愧什么呢?”小王子很想帮助他,所以急切的问。

“我羞愧我喝酒。”酒鬼说完以后就再也不开口了。

小王子只好非常迷惑地离开了。

在旅途中,他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些大人真是奇怪啊。”

——这样的焦虑的确创造不了价值,因为它没有将焦虑转化成行动。

人人焦虑的时代,不能幸免,我能怎么办?

焦虑是我们人生的学府,焦虑在说明我们有实现某种可能性的机会,但也有可能无法实现某种可能性,焦虑让我们学会了信仰。

在焦虑中,我们能成长,在于我们认清自我状态,规划解决具体问题,焦虑也就转化成了动力。

人人焦虑的时代,不能幸免,我能怎么办?

焦虑只是情绪的一种,不需要刻意排斥

很多人觉得情绪分为正面和负面,正面情绪是积极、乐观;而负面情绪,则是痛苦、悲观。

但其实,情绪并没有严格的正面与负面之分。所谓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不过是一体两面。

因为焦虑必然伴随着奖赏性的体验。如果你感受不到压力带来的焦虑,那你也一定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首次提出”心流flow"理论的心理学家米哈伊说,我们总在焦虑和无聊当中徘徊。

因为我们没有内在动力的时候,其实是不会焦虑的,那个时候,我们无聊。

排斥所谓负面情绪的行为,往往会阻隔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就是说,正面的情绪一同被排斥掉了,人很难有鲜活的体验。

失恋的人,为了让自己早点走出来,强迫自己忘记伤痛,逃避内心的痛苦,结果他们失去了激情,很难再爱上另一个人。

情绪,是流动在我们身体里的能量。你如果刻意阻止了它的流动,就失去了能量。就会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兴趣。

对待焦虑的态度,是接受它,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它,和它和平相处。我们如果遇到问题,把心里的焦点放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而不是放在情绪上。情绪问题通常也会缓解。

试着跳出来,不要总让自己陷在焦虑的漩涡里。可以问自己3个基本问题——我的悲观预期一定是真的吗?我是不是在自寻烦恼?我能采取什么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当然,如果焦虑过于严重,悲观的想法难以压制,那么,就要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