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幼小銜接的常見誤區(二)

誤區一:幼小銜接就是多學知識

正確的認識:幼小銜接,是讓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的一個過程。我們不能單純地把這個過程看成擇校、上培訓班,而是需要從多個方面去入手準備。

明智的做法:除了相應的入學知識準備以外,家長更應該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1、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最為關鍵的就是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2、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能力,最為關鍵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最為關鍵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誤區二:進入小學就是學校的事兒

正確的認識:小學既是孩子學習歷程的真正起點,也是孩子一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學校是繼家庭之外引領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場所,既為孩子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也對父母和孩子有所要求。要讓孩子的幼小銜接更加順利,家校互動才是最為關鍵的解決之道。教育孩子,絕不僅是學校和老師的任務,需要家庭和學校的相互配合、共同參與、分工協作。

明智的做法: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到位,老師在學校也會更加省心,這比給老師送禮更管用。作為老師,內心都希望所有家長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配合,比如平時督促和檢查孩子的作業、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會或親子活動、孩子有事無法到校上課事先請假、對學校和老師的要求給予積極回應等等。

誤區三:孩子的成績就是唯一

正確的認識:其實,在小學三年級之前,考試和分數都不應該成為衡量孩子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很多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學不好,而是因為粗心大意、上課不認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欠缺等造成的。

明智的做法:因此,在小學前半段,我們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這三件事,而不是僅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每一次考試和分數上面。

誤區四:家庭作業必須陪著孩子做

正確的認識:當孩子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時,對小學的學習既新鮮又陌生,而對完成家庭作業不一定能很快適應。因此,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如:做做小遊戲,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得好、記得快。這樣,既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完成作業,又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明智的做法:在孩子入學初期,我們可以適當陪同他做作業。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家長就必須逐步放手,慢慢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通過家庭作業,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應該是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輔導的時候,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作業始終是孩子的事,家長的主要任務是督促和檢查,絕不是代勞。

誤區五:孩子不適應就隨便責罵

正確的認識:對於所有孩子來說,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每一個剛進入小學的孩子都需要一段適應期。當然,不同的孩子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有些孩子進入小學一個月就能完全適應,而有些孩子可能就需要一個學期甚至一個學年。

一般來說,孩子進入小學後出現不適應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1、生活方面,比如:對用餐、用廁、飲水等自我管理的不適應和對作息時間的不適應;2、學習方面,比如:對學習內容與教學方式的不適應和對每天要帶好學習用品、按時完成作業等規則的不適應;3、人際關係方面,比如:陌生的教師、同伴,與幼兒園不同的要求以及部分家長不恰當的話語暗示等,都會使孩子對小學老師、新的同伴產生一種距離感。

明智的做法:如果家長沒有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導致孩子進入小學後不適應,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多給孩子鼓勵和肯定,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不要隨便責罵孩子;2、跟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把每一個問題都當作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的機會;3、保持家校聯繫、搞好家校互動,積極爭取老師的支持和配合,助力孩子的成長。

幼小銜接的常見誤區(二)

濟南比較好的幼小銜接班,濟南歷下區幼小銜接班,就選上知教育,中國幼小銜接行業高端品牌。

還在猶豫什麼?100次的搜索不如1次的交流,短短的3分鐘電話可能成就孩子的明天!

抓緊預約您身邊的上知吧:

洪樓校區:洪家樓南路8號鑫達時代城;

歷下校區:歷山東路80-1號;

八一校區:經十緯五交叉口北行200米路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