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孩子到底要怎么才能教育好?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

在目前这种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我们会看到人们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毕业,这一路学下来,究竟能学到什么?好多人都把知识还给老师了。


孩子到底要怎么才能教育好?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

有很多人在说,在学校里学到的95%的知识都用不上,是因为应试知识,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在应付考试。

那么,正确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样的呢?早知道,我国的学生帮助计划非常的薄弱,往往孩子学习方面有困难;父母与孩子之间发生争吵;孩子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等等这些方面,都是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去做学生帮助计划的。

那么正确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要去培养和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就是在巩固这些兴趣和爱好。

到了高中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兴趣和爱好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并且去看一看哪些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那么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专业。

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是先考试后报志愿,就像先坐车后买票一样,我们一旦坐上车了,一时半会儿就下不来了。

可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自己去向何方,那么就会有动力,并且愿意付车票钱。 所以如果是先报志愿后考试,那么学习就会有动力,我们会有目标的去学。

可是目前不是这样的教育模式,而是一切都是为了考试,考试为了一切。那么我们会知道学校的校长是会在意升学率的,老师也会在意升学率。

因为校长在意升学率是与生源挂钩。老师在意生学率是与奖金挂钩。当这个学校有很多的学生如愿考到了自己想去的名校,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家长和孩子看到这个学校不错,就会选择报这个学校,而老师也会积极鼓励学生们考高分儿去考名校,这样老师也会得奖金。

所以就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功利性质的教育模式。孩子在前十几年会变成一切只为了学习而生活,以考试为导向,以考高分为目的从而在题海中挣扎。

但是为了拿高分去选择好学校的做法,却忘记了自己想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专业,那是因为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无意义的考试上。
孩子到底要怎么才能教育好?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复制这种集体式的学习模式,每个人都步调一致,老师不会管学生的学习进度,会照本宣科地讲。

我们要记得孔子在两千年讲过:因材施教,要发挥学生的长处,补足学生的短处,不要全体化,要个人化。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按照一个路子去走,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在培养“全才”,什么领域都得懂,英语,数学,化学,政治,历史,生物,语文。 结孩子样样都稀松。

我们经常会跟人开玩笑说,难道你去菜市场买菜,还需要开一个根号吗?难道你要跟对方讲外语吗?所以这种应试下的教育,就会造成95%的知识,并不是没用,而是没有用上而已。

既然应试教育已经被我们大家所诟病,那么我们怎么样改变呢?大环境已然如此了,只能从自己开始做起。

那么父母就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去培养他的爱好,慢慢的让这些爱好变成兴趣,再慢慢的等孩子到了高中,与孩子共同讨论什么样的专业可以让孩子的兴趣得到发展呢?

这样孩子在上大学以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在毕业以后从事相应的工作,还可以再把职业培养成事业,这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啊!

可是往往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以成绩来论英雄,我们确实想考入某所大学,确实对某一项领域感兴趣了,可是我们的整体分数不够啊!

我们可能会偏科儿,我们对某一学科觉得特别感兴趣,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怎么办? 通常会采取补课的办法,但是我们有的人会感到,怎么补课都学不好,学不会。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人通过补课确实是提高了这门课的分数,这样整体分数就高了,也许会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

可是我们还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这分数能决定什么呢?分数能决定一个人的学习力吗? 应教育就是死记硬背,它能否培养人独立思考吗?

那么父母就需要做爱读书,爱学习,愿意思考的人,才能让孩子也培养学习的习惯,首先父母愿意终身学习,孩子也会被父母影响,变得爱学习。

往往有些父母会给孩子这样灌输:你看看,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长大了就捡破烂儿啦,你长大了就怎样怎样啦,然后你感觉到,可能会把孩子的学习动力暂时调动起来,可是孩子还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啊!

我们有太多太多人对学习应试知识不感兴趣了,因为我们会知道学这些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有太多的人上课打瞌睡,有太多成年人,已经从学校离开很多年了,单位或者团体组织上课,还是会打瞌睡。

我们也会看到不管你多大,你都免不了要去考证,又是这种应试的方式,不断地做题和背题,这种模式让人内心觉得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人一旦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就不想再成长,再进步了。我们想一想,傻子容易被服从?还是智者容易被服从?我认为应试教育就是在培养越来越多的傻子,那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时间去想过如何为自己而活,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学科填满,我们的生活被各种考试填满。

我们熬夜的去做题,做作业,换来的是什么?换来的是焦虑和痛苦。有太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感到焦虑,会认为孩子现在成绩不好,将来该怎么办啊?

那是因为父母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去看到社会上许多名人,往往成绩也不是很好,他们早早去社会打拼,积累了经验与人脉,他们会知道学校的环境太简单了,而社会才是复杂而多样的。

往往学能把人学傻,那是因为每天睁开眼就是做题和考试,所以会有好多学生有了网瘾,成年人在工作之余,也会选择玩游戏,那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也不感兴趣。

那么一直这样下去,人生岂不是废了吗?那么有一种方法就是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那么孩子到初中和高中,就是处于巩固阶段,那么到了高考选专业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大概的一个方向。

这样有目标的去学习,才是比较适应于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并且学习成绩也不要特别看重,如果考不上本科,我们可以上民办大学啊。我们要知道,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啊,而且现在可不是360行,而是36000行,孩子总会找到可以发挥自己优势的领域的。
孩子到底要怎么才能教育好?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

而且我看到有太多太多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并且每一年都有几百万的高三考生,拒绝高考。因为他们都知道应试教育对人的毒害。

也有很多心理学教授,专家,学者,都在抨击应试教育,我听到一个心理学教授对孩子有网瘾发表了这样一番话:孩子爱玩游戏就让孩子玩吧,如果不让孩子玩的话会把孩子逼疯的。

我们也看到过很多公众号的文章在说如果教育把人害死了,这还是好的教育吗?这是恶的教育。那么既然都知道了这些情况,我们作为父母首先就要放平心态,孩子的未来有多种选择。

不只有应试, 比如孩子可以选择在家上学啊,现在互联网有这么多学习的资源,而且有很多是免费的,可以尽情地去学。你觉得有对什么感兴趣,就可以学什么呀!

而且自学会培养自律,你不再随大流,你有你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模式。那么你不想让自己孩子在家自学,孩子可以选择民办大学啊,现在很多民办大学做的很好呢,比如武汉的汉口学院。当然啦,你想让孩子去之前,是一定要好好考察这个学校的,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孩子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啊,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些事,我们看好多精彩的视频节目都是90后搞出来的,我们需要结实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呀!

那么孩子可以在高中毕业以后,选择在社会上历练,起码得有个高中文凭吧,在现在这个社会如果只有一个初中文凭,未免有些尴尬,对吗?

以上这些都是方法,可以参考,当我们有多种选择方式的时候,就会降低焦虑,因为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可能。

我最后想说的是,只有你自己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你就会花时间花精力去投入,并且你不觉得辛苦,因为你愿意付出。

比如说我是心理咨询师,我非常感兴趣做这个职业,那么我就愿意去学习, 现在想来我这么多年的学习之路,也只有现在最近几年是热爱学习的。之前是学生的那些年是完全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直到我遇到了高中的心理健康老师,他通过给我们普及心理学理念,给我打开了心理学大门。

我们当时学校在校生大概有2000人,可能现在从事心理咨询的只有我一个, 所以我感觉到很幸运能遇到我的心理健康老师,并且我这四五年一直不断地在学习,在进步,在成长。而且都是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

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命运,我们的未来,由我们自己掌握。为什么会选择混?为什么会选择随大流?是因为我们没有自主能力。

所以,父母首先需要明白。不要只看重成绩,要看重孩子的学习力和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孩子对学的课程能学多少就学多少,不用太担心。作为父母,首先要知道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那么我们就尽量不要再同流合污了。

现在很多的班主任老师会建立微信家长群,在群里公布学生的成绩。那么这种排名是最害人的。成绩排名在前的人会有竞争意识,会有焦虑;成绩排名最后的人也会有焦虑,更会有自卑;成绩在中间的人会怕自己掉到队尾,也想拼力再往前排。那么这就是排名带给人的伤害。

那么父母和孩子都了解了这个问题以后,就要把成绩看淡,把知识尽可能得学会,并保证及格就可以了。

我们都清楚这些知识95%是用不上的,所以就不要再焦虑成绩了,孩子能跟上就跟上,跟不上可以请家教。

尽量不要把你的焦虑传染给孩子,孩子其实也有焦虑,老师给他的压力,同学之间的竞争,如果父母没有做好孩子的后盾,那么孩子可能就会被压垮的。

所以综上所述,我总结一下,在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那么初中和高中就是巩固阶段和升华阶段,到了高考再去填报相关的,感兴趣的专业,这样的模式就已经很好了。

那么如果成绩不是很好,可以选择一些民办大学,并且父母去选学校之前,是需要考察这个学校的,考察学校的桌椅板凳,考察学校的食堂,考察学校的宿舍等等,因为孩子要在这里学习几年,所以才需要在事先全面的考察。

教育孩子其实没有特别难,需要父母的智慧与耐心。你有一套教育孩子的理论,并且你相信这套理论是能帮助到孩子的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我提出的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如鱼得水,学校有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可以让我们接触更多的人。

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应试教育的不好,那么怎么改变呢?接下来我会分享几个视频,希望大家有空去网上搜索一下——《国哥和他的幸福班》、《蔡朝阳以自由看待教育》、《金星,看谁能抢过孩子》。

我们要去看一看,别的人是怎么谈教育,怎么教育学生的,这会对我们有一个参考。

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所以才要因材施教。我们都希望快乐的学习,那么前提就是你对学习感兴趣,人因为专注,所以优秀,因为优秀,所以,会更好。

我们需要把每一个阶段过好,并去规划好下一阶段需要做的是什么,目前我国缺乏这一块,那么首先父母就要多费些心,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那么就需要知道孩子感兴趣什么,对什么有爱好,将来想从事什么?以这样的模式来让孩子去学习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