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蘇聯赫魯曉夫對中國的七大貢獻~件件利國利民

好事一,幫助中國的經濟建設。如果說斯大林承諾援助中國建設的大型工業企業有50項,那麼赫魯曉夫當政11年中答應援建的項目則達286項,他還擴大了斯大林援建項目的設備供應範圍。直到中蘇關係開始惡化,蘇聯撤出專家時,大型企業已經建成的有120項,基本交完設備的29項,共149項。

好事二,把4箇中蘇合營公司的蘇方股份移交給中國,中蘇先後在莫斯科和北京簽訂了創辦中蘇石油公司、中蘇有色金屬公司、中蘇民用航空公司以及大連中蘇建造和修理輪船公司的協議。

好事三,幫助中國建立原子反應堆。

蘇聯赫魯曉夫對中國的七大貢獻~件件利國利民

1954年赫魯曉夫訪華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週年。關於原子能問題,赫魯曉夫同意先幫助中國建造一座小型原子反應堆。1957年雙方簽訂了國防新技術協議,同意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雖然1959年蘇聯單方面撕毀了這一協議,但是我們不能否認,蘇聯援建的原子反應堆在培養我國核工業人才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蘇聯赫魯曉夫對中國的七大貢獻~件件利國利民

好事四,歸還旅順口海軍基地。1954年赫魯曉夫訪華期間,提出將旅順口海軍基地歸還中國。雙方就此發表《聯合公報》稱,中國政府和蘇聯政府鑑於朝鮮戰爭停止和印度支那和平恢復以來遠東國際形勢所起的變化,並且注意到中國國防力量的鞏固和根據兩國間已經建立的日趨鞏固的友好合作關係,現議定蘇聯軍隊自共同使用的旅順口海軍基地撤退,並且將該地區的設備無償地移交中國政府,撤退和移交工作應當於1955年前完成。蘇軍於25日撤退完畢。

好事五,廢除《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秘密補充協議》。《秘密補充協議》於1950年2月14日簽訂。此後,毛澤東對此多次向蘇聯及其它外賓表示不滿。1954年,赫魯曉夫訪華時暗示可以考慮放棄該協議。1956年蘇聯政府照會中國政府,認定《秘密補充協議》已經不符合蘇中之間現存的友好關係,建議予以廢除。5月中國政府復照表示同意。

蘇聯赫魯曉夫對中國的七大貢獻~件件利國利民

好事六,改變盧布與人民幣的比值。1956年中蘇簽訂協議,對之前盧布與人民幣的比價加以改進,按照當時兩國國內60多種日用品的價格計算,協議規定雙方正式比價保持不變,但是在非貿易兌換時每元人民幣補貼4盧布,即實際比價改為 1:6,即1元人民幣相當於6個盧布。這個比價同人民幣和盧布當時的實際購買力大體相符。1957年,蘇聯政府向中國政府提交《備忘錄》和《關於調整兩國在1951年至1955年期間非貿易清算的議定書(草案)》,建議這一期間的非貿易支付均按1956年中蘇非貿易支付協議規定的辦法結算,蘇方補償中方9610萬舊盧布。

好事七,在我國3年困難時期,赫魯曉夫提出向我國提供糧食、食糖。1961年,赫魯曉夫致函毛澤東,提出鑑於中國發生食品供應方面的困難,蘇聯願意以貸款的形式向中國提供100萬噸糧食和50萬噸古巴糖,並且表示10億盧布的貿易逆差可以分5年償還,不計利息。並提供蘇軍最先進的米格-21戰鬥機和全套技術圖紙。

赫魯曉夫於1894年出生在一個礦工家庭。24歲時,赫魯曉夫加入布爾什維克黨。由於他具有高超的政治工作才能,逐漸從基層黨務工作者中脫穎而出。1935年赫魯曉夫已成為莫斯科州委第一書記兼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莫斯科州和莫斯科市的黨組織都在他的絕對控制之下。

赫魯曉夫執政後,試圖突破“斯大林模式”的經濟體制,改善國家的經濟狀況。他以農業為突破口,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接著進行了以改組上層經濟管理機關為中心的工業、建築業改革。

蘇聯赫魯曉夫對中國的七大貢獻~件件利國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