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宗祠即祠堂,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場所,是宗族的象徵。家族祠堂,更是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的延伸,它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也是後人對家族祖先長輩的緬懷和尊敬。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門廳為四開間單簷硬山平屋,硬山面飾四獸。

  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上古時代,宗廟為天子專有,建造祠堂是皇室的特權。宋代朱熹提出家族祠堂,每個家庭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直到1536年,允許民間建立宗祠,隨著明代嘉靖皇帝“聯宗立廟”詔令的頒佈,民間建立宗祠終於獲得合法的地位,從此,宗祠與家譜一起成為家族最重要的象徵。位於張家產鎮湯村店子村的張氏宗祠是張氏族人的象徵和中心,也是我市保存較完整的家族宗祠之一,作為禮制性建築,它是文化遺產的歷史見證,在本地區現存古建築中獨領風騷,其延綿不息的祭祖活動對傳承民俗文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正房與東廂房之間的煙囪和石碑

  張氏宗祠位於湯村店子村西南,是一處清代祠堂建築,建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至今已過百年。張氏宗祠是張氏後人為紀念張樹甲所建。張樹甲(1814—1879年)字耦堂,文登湯村店子人。自幼聰穎,博覽群書,曾中過秀才,後屢次參加鄉試不第,他仍不氣餒,更加刻苦讀書,冬映雪、夏映螢,不分晝夜,凡名家名稿及歷科闈表,均潛心研究,廣泛涉獵。對漢魏六朝以後各類經書、古詩詞文章尤為鍾愛。咸豐二年(1852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張樹甲參加鄉試,名列全省第一,成為清朝登州府第九名解元,後人將其與呂璇、於霖逢並稱文登三解元。丙辰年(1856年),與畢瀚昭同登進士榜,張樹甲名列三甲第一百一十四名,被授戶部主事。畢瀚昭因與張樹甲同鄉同榜,惺惺相惜,二人讀書之餘,交往甚密。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暖暖的斜陽,美美的窗欞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咸豐十一年(1861年)秋,張樹甲正在家鄉省親,一部分捻軍東進,張樹甲與當地士紳共同謀劃組織團練防衛,因為文登境南北臨海,西有昆嵛諸山作為屏障,綿延境上有險可拒。於是他率領文登、榮成數萬人合力防守,配備器械糧草。張樹甲不僅親臨各山隘,而且赴石島和俚島等商賈雲集之地,發動商人出錢資助團練。當時捻軍抵達福峴、章皮橫擔、青山等關口,均被其組織的團練擊退。捻軍西退後,張樹甲和工部主事畢瀚昭共同策劃,組織農民在各關口依山勢壘石而建防護牆,歷時3年,在昆嵛山築起南北至海,全長80餘公里,高3米、寬1.2米的石牆,有“膠東長城”之稱,現仍存有遺蹟。後來,張樹甲母逝服喪期滿後回京供職,負責捐輸、納糧、庫房,國子監等官署中收發公文,並督辦通州糧運。在朝中有20多年名籍後,得補福建司主事,加員外郎銜。同治十三年(1874年),張樹甲奉命賑濟文安各縣,除公款外,看到當地百姓疾苦,民不聊生,他又將自己所有積蓄傾囊賑濟,幫助百姓擺脫困境。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張氏祠堂東側門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張樹甲為官清廉,愛護百姓,以改善民生為己任,深受百姓愛戴。他生平博覽群書,因學問廣博深得相國寶鋆器重,曾贈聯雲:“居心忠耿應知我,下筆恢奇最羨公”。著有《詩經論文》《頤志堂雜著》等。精通地理學,繪製文登縣地圖,為準確描繪文登山川面貌、水文條件不辭辛苦,身體力行,足跡遍佈文登各處,最終將文登縣地圖繪製得清晰明確如同指掌螺紋,纖毫不缺。無論是做學問、做官還是繪製地圖,張樹甲總是一絲不苟,事必躬親,雖歷經磨難但從未放棄,憑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得到後世子孫的敬仰。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張氏祠堂西側小拱門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張氏宗祠坐北朝南,氣勢恢宏,保存完好,是由門廳、正廳及兩側廂房組成的四合院,東西長18.9米,南北長28.6米,總面積約540.54平方米。門廳為四開間單簷硬山平屋,硬山面飾四獸;北正房五開間單簷硬山平屋,硬山面飾五獸,門前有石鼓一對,東西廂房為單簷三開間。建築東西對稱,北正房為祭祖殿堂,東西廂供貴客居住,西夾道內有廁所。於光緒二十四年開工建設,歷時一年完成。宗祠大門上刻有張氏家訓“兩銘世業,百忍家風”八個字,此家訓由明代末年“奇山守禦千戶所”軍政掌印正千戶張權(張氏八世祖)逝世前所留,告誡張氏子孫保持民族氣節,要明事理,多忍讓。歷經百年的風雨滄桑,張氏家訓一直被張氏後人牢牢地記在心間,從未忘卻。祠堂內陳列著張氏族譜、祖先牌位,供後人祭祀和緬懷先輩。張姓作為我國使用人口最多的幾大姓氏之一,一直人丁興旺,生生不息,其家族後人一直在各行各業為民族發展貢獻力量。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時期,張氏宗祠遭到破壞,屋簷上的吻獸被嚴重損毀。2006年,張氏後人——文登企業家張錦衛及村民共同捐資對宗祠進行了全面修繕,損毀部分基本按原樣恢復,另將院內地面鋪上大理石。修葺一新的張氏宗祠建築精美,技藝精湛,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作為新發現,並於2011年11月被評為山東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2009年12月被公佈為威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0月晉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經過百年的風雨滄桑仍歷久彌新的張氏宗祠,如今繼續發揮它傳承家族文化的歷史作用。作為張氏家族的象徵,作為張氏後人的歸宿,它傲然屹立著,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張氏後人,成為張氏家族發展壯大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百年文登張氏宗祠的故事

(照片:燈芯絨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