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八百“兵支书”一线勇担当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我市881名“兵支书”冲锋在前,他们既是村党支部书记,又是退役军人,带领乡亲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成为基层发展稳定的主心骨。

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26日,东昌府区梁水镇镇邢屯村党支部书记、山东省优秀退役军人邢涛部署完生产任务后,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东阿洽谈订单种植业务。在占地50多亩的大棚里,工人们正戴着口罩、手套采摘蘑菇,“加上秋葵、毛豆、菠菜,今年的订单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了。”邢屯村的这位“当家人”紧盯时节,抓好春耕备耕,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

冠县柳林镇大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本凯,去年刚被评为聊城市优秀退役军人。连日来,他带头开展情况摸排、执勤值守,同时又指挥着村南头七彩农场玻璃温室的建设工作,忙得脚不沾地。从部队转业后,杨本凯凭借着在军营练就的吃苦耐劳的品质,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名打工者变为资产千万的乡村企业家。“一人致富不算富,一起致富奔小康。”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杨本凯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52个温室大棚以及冷库等配套设施,带领村民们走上了康庄大道。而这位“兵支书”,今年只有33岁。

疫情防控的“排头兵”

面对疫情,担任基层防控重任的“兵支书”坚守一线、指挥有方,带领乡亲们筑起了保障群众安全的“铜墙铁壁”。

大年三十中午,阳谷县大迷魂阵村的大喇叭里突然传出村党支部书记李梦伦的声音,通知全村进入疫情防控预警状态,并就走亲访友、聚餐聚会提出了严格要求。在疫情似乎还很遥远、乡亲们忙着过年的当口,李梦伦严厉的语调让村民们听得直愣神。心系军人、身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的李梦伦,在阳谷县第一个吹响了“抗疫号角”,随后便带领村委成员进入“战备”状态,拉起警戒线,逐户摸清情况,坚决把病毒阻挡在村外。

“疫情不灭,结石不除”。冠县柳林镇西街村党支部书记赵兴旺忍着疼痛坚持在执勤值守的第一线。吃止疼药也缓解不了疼痛时,赵兴旺到医院检查,发现尿管、左肾各有一个0.9mm的结石,要彻底止疼就要住院做手术。“不行,战‘疫’关键时候,村里少不了我。”赵兴旺决定,疫情结束后再清除左肾结石。在医院清除完尿管中的结石后,赵兴旺就立即返回了村里,为缓解疼痛,这位硬汉“兵支书”用木棍抵在腰间。“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赵兴旺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群众身边的“活雷锋”

“全村416名村民,有一个村民染上病毒都是天大的事。”这是东昌府区东苏村党支部书记苏传录在疫情防控期间说的最多的话。苏传录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为了促进家乡发展,曾拿出辛苦攒下的100余万元,给村里铺设了混凝土公路。口罩紧缺,他自费购买了1000余只,逐户发放给村民。村民苏付增说:“苏书记每天都来俺家消毒,连厕所都不放过。看到他这么劳累还想着俺,心疼。”

冠县烟庄街道前十里铺村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王树波在村民防疫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主动替群众代买、领取防疫物资,并向县慈善总会捐款3000元。像王树波这样的“兵支书”还有很多,疫情当前,他们纷纷捐款捐物,或用于村庄防疫,或捐给慈善部门。忙着春种的邢涛在元宵节疫情防控形势正紧时,看到村民家里普遍缺菜,便从种植基地选摘了110箱蔬菜,挨家挨户分送到村民手中,另外捐出3万元给镇政府用于防疫工作。

在聊城,这群“兵支书”奋勇当先、冲锋在前,在别样的战场践行永恒的初心和使命。在这里,飘扬的党旗、耀眼的党徽、军人的本色,成为最亮丽的风景!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继林 通讯员 丁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