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宜昌远安:“大水”冲来的庞家湾民宿成了网红打卡地

即便是工作日,远安花林寺镇龙凤村庞家湾依旧有很多游客来这里游玩,或是公司做团建,或是体验下庞家湾这里的慢生活。这不,我们就遇到当阳一家商业企业的员工在这里搞团建,正午时分他们一群人围在一张桌子前烧烤,哪怕寒潮带来的冷风吹得人难受,但是大家依旧吃得有滋有味。

宜昌远安:“大水”冲来的庞家湾民宿成了网红打卡地

吃完烧烤,队伍里7名年轻女员工就结队逛起了小村,一路又是拍照分享朋友圈,又是拍视频发抖音,在她们看来,登上过央视新闻的庞家湾已然是一个“网红村落”,既然来了就必须要“打卡”。

先祖移民而来,依山用石头建屋

庞家湾是如今龙凤村的三组,合村之前叫金凤村,因村子附近有金凤山而得名。而庞家湾这个小地名,则跟整个村民小组姓庞有关。

宜昌远安:“大水”冲来的庞家湾民宿成了网红打卡地

村里年龄最大的庞龙金今年已经90岁,他说先祖是从山东迁徙而来,具体年份大家也都忘却了。我们从《花林寺镇志》记载上可以看到,明朝时期此地为庞氏家族集聚地,人口最鼎盛时期,家族成员高达200余人。

明朝初年是一个大移民时代,除了江西是“江西填湖广”的主力之外,山东、山西、陕西以及河北等地也有人口迁徙到湖广一带。如今也同属于龙凤村的姜家坪,其姜姓先祖便是从江西“调凡”而来。

移民抵达新的地方挽草为业,最重要的莫过于坪地和水源,类似庞家湾就是有溪流经过,又是群山之间难得一块坪地,于是便成了庞家世代传续的地方。至于这一支庞姓传续了多少年,村中的人们在没有看族谱的情况下都无法确定,但是按照“永清大定世龙仓,君民呈良泽源长”的辈分派别,村里的老人们多是“龙”字辈,下面的辈分派别也到了“君”或“民”字辈。“现在健在的‘龙’字辈还有一些。”70岁的村民庞龙月说,“最年轻也有50多岁了,最大的有90多岁。”

宜昌远安:“大水”冲来的庞家湾民宿成了网红打卡地

对于移民而来的先辈而言,挽草为业拥有了一片居住地之后,慢慢休养生息,最先的茅草屋慢慢就要重新修建。而庞家湾这一带又靠近百里荒,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上石灰岩丰富,较之沮漳河上游的百宝寨等地的丹霞地貌的石头更容易取材。“我记得以前建房子的时候,就在村子周围的坡地上取石头就好,连山都不用上。”庞金龙说。

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居于此地的人们生活并不宽裕,绝大部分人家的房屋都是以石头建成,这点在宜昌众多地方都非常常见,被称呼为“石板屋”。“买不起瓦的话,屋顶也用石板所盖,瓦匠能让石板严丝合缝,屋里绝对不漏雨。”庞龙月说。

1983年,庞龙月家石板屋重建,请来几个大工和小工,一个多月时间就建好了。“总共花了不到5000块钱,当时大工10元一天,小工3到4元钱一天。”他说,“当时的墙就是用土夯了,没再用石头砌墙了。”

在更早以前,他家的老房子墙壁用石头砌成,即便用泥土糊住了石头之间的缝隙,但是到了冬天的时候,刺骨的寒风依旧能够从缝隙中钻进屋里。“经常就是在火垄屋里呆着,实在困的不行了就去卧室睡觉。”他说,“最开始的时候,连棉絮都不多,垫在床上的就是稻草和草席,盖的才是厚被子,这样才不会冷。”

土屋变身民宿,村民享受农旅融合红利

庞龙月的家在民宿2号院前,旁边是他同宗兄弟庞龙强的新房子。“我们以前修房子的时候,根本不用上山,遇到下大雨之后,旁边河里就有大量从山上冲下来的石头,建房子就去河里挑石头。”庞龙强说,“只要不集中在一起修房子,河里的石头足够一家一户建所用。”

原来,这里很多的石板屋都是大水“冲来”的。

当然,也有例外。条件好一点的同宗邻居,会建“四角头”的石板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拥有“天井”的四合院,“‘四角头’的房子都是石头垒墙基,上面是青砖和瓦片,比石板屋暖和。”

宜昌远安:“大水”冲来的庞家湾民宿成了网红打卡地

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与无数的中国村落一样,年轻的人开始在更繁华的地方生活,唯有那些老人与老房子还在故土坚守。“我们村里还出了远安县第一个清华大学高材生。”打算一直在老家坚守的庞龙月非常自豪地说。

这种坚守,却在全域旅游时代迎来了发展的机会。

庞家湾拥有天井的“四角头”石板屋有21栋,这也为龙凤村庞家湾发展民宿提供了基础。龙凤村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在宜昌市、远安县、花林寺镇及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结合全域旅游富民战略,实施农旅融合,努力把龙凤村打造成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乡村。

修旧如旧,外土内洋。在当地引进龙凤别舍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实施因地制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当地古民居予以改造,给部分古民居穿衣戴帽。力求所有建设都在保留原始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因势就形,顺应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痕迹,使基础设施、村落建筑等都与自然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对道路、台阶、步游道、房前屋后堡坎等基础设施原生态建设。

整个景区古民居改造涉及21户,目前有6栋民宿通过政府统一改造后打包出租,每栋民宿出租后,村民可享受每平米10元钱的补助,同时也可增加村集体收入。

庞龙金的老房子就是民宿中的一个,他和92岁的老伴刘贤珍住在民宿后面的没被开发的房子里,每年可以领到数千元的租金,着实享受到了当地农旅融合带来的红利。随着村里的旅游项目日渐增多,旅游道路越来越宽敞,龙凤别舍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庞家湾乡村旅游产业扶贫互助合作社,花林寺镇政府将20余万元产业扶贫互助合作基金以委托经营形式交由合作社使用管理,合作社吸纳当地村民稳定务工和就业,实现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我们从村里了解到,村民享受到的红利不仅如此,整个庞家湾的村民可通过房屋租赁、景区务工、入股合作社分红,村民可足不出村,就能让口袋鼓起来。

与此同时,还有村里开起了农家乐。“节假日时,农家乐里都满客了。”庞龙月家因为条件限制,无法开农家乐,但是他依旧为同村的人感到高兴。

随着庞家湾在春节期间登上央视,这里俨然已经成了网红打卡之地,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按照当地的规划,拈花谷将进行二期开发,扩建民宿,增加接待量;结合龙凤村的千亩核桃、百亩石榴及桃林,打造旅游节庆活动,让游客来到拈花谷能吃的好、住的稳、玩的住。

修旧如旧的民宿,巧把土屋作“金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