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宜昌遠安:“大水”衝來的龐家灣民宿成了網紅打卡地

即便是工作日,遠安花林寺鎮龍鳳村龐家灣依舊有很多遊客來這裡遊玩,或是公司做團建,或是體驗下龐家灣這裡的慢生活。這不,我們就遇到當陽一家商業企業的員工在這裡搞團建,正午時分他們一群人圍在一張桌子前燒烤,哪怕寒潮帶來的冷風吹得人難受,但是大家依舊吃得有滋有味。

宜昌遠安:“大水”衝來的龐家灣民宿成了網紅打卡地

吃完燒烤,隊伍裡7名年輕女員工就結隊逛起了小村,一路又是拍照分享朋友圈,又是拍視頻發抖音,在她們看來,登上過央視新聞的龐家灣已然是一個“網紅村落”,既然來了就必須要“打卡”。

先祖移民而來,依山用石頭建屋

龐家灣是如今龍鳳村的三組,合村之前叫金鳳村,因村子附近有金鳳山而得名。而龐家灣這個小地名,則跟整個村民小組姓龐有關。

宜昌遠安:“大水”衝來的龐家灣民宿成了網紅打卡地

村裡年齡最大的龐龍金今年已經90歲,他說先祖是從山東遷徙而來,具體年份大家也都忘卻了。我們從《花林寺鎮志》記載上可以看到,明朝時期此地為龐氏家族集聚地,人口最鼎盛時期,家族成員高達200餘人。

明朝初年是一個大移民時代,除了江西是“江西填湖廣”的主力之外,山東、山西、陝西以及河北等地也有人口遷徙到湖廣一帶。如今也同屬於龍鳳村的姜家坪,其姜姓先祖便是從江西“調凡”而來。

移民抵達新的地方挽草為業,最重要的莫過於坪地和水源,類似龐家灣就是有溪流經過,又是群山之間難得一塊坪地,於是便成了龐家世代傳續的地方。至於這一支龐姓傳續了多少年,村中的人們在沒有看族譜的情況下都無法確定,但是按照“永清大定世龍倉,君民呈良澤源長”的輩分派別,村裡的老人們多是“龍”字輩,下面的輩分派別也到了“君”或“民”字輩。“現在健在的‘龍’字輩還有一些。”70歲的村民龐龍月說,“最年輕也有50多歲了,最大的有90多歲。”

宜昌遠安:“大水”衝來的龐家灣民宿成了網紅打卡地

對於移民而來的先輩而言,挽草為業擁有了一片居住地之後,慢慢休養生息,最先的茅草屋慢慢就要重新修建。而龐家灣這一帶又靠近百里荒,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上石灰岩豐富,較之沮漳河上游的百寶寨等地的丹霞地貌的石頭更容易取材。“我記得以前建房子的時候,就在村子周圍的坡地上取石頭就好,連山都不用上。”龐金龍說。

在很長的一段歲月裡,居於此地的人們生活並不寬裕,絕大部分人家的房屋都是以石頭建成,這點在宜昌眾多地方都非常常見,被稱呼為“石板屋”。“買不起瓦的話,屋頂也用石板所蓋,瓦匠能讓石板嚴絲合縫,屋裡絕對不漏雨。”龐龍月說。

1983年,龐龍月家石板屋重建,請來幾個大工和小工,一個多月時間就建好了。“總共花了不到5000塊錢,當時大工10元一天,小工3到4元錢一天。”他說,“當時的牆就是用土夯了,沒再用石頭砌牆了。”

在更早以前,他家的老房子牆壁用石頭砌成,即便用泥土糊住了石頭之間的縫隙,但是到了冬天的時候,刺骨的寒風依舊能夠從縫隙中鑽進屋裡。“經常就是在火壟屋裡待著,實在困的不行了就去臥室睡覺。”他說,“最開始的時候,連棉絮都不多,墊在床上的就是稻草和草蓆,蓋的才是厚被子,這樣才不會冷。”

土屋變身民宿,村民享受農旅融合紅利

龐龍月的家在民宿2號院前,旁邊是他同宗兄弟龐龍強的新房子。“我們以前修房子的時候,根本不用上山,遇到下大雨之後,旁邊河裡就有大量從山上衝下來的石頭,建房子就去河裡挑石頭。”龐龍強說,“只要不集中在一起修房子,河裡的石頭足夠一家一戶建所用。”

原來,這裡很多的石板屋都是大水“衝來”的。

當然,也有例外。條件好一點的同宗鄰居,會建“四角頭”的石板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擁有“天井”的四合院,“‘四角頭’的房子都是石頭壘牆基,上面是青磚和瓦片,比石板屋暖和。”

宜昌遠安:“大水”衝來的龐家灣民宿成了網紅打卡地

歲月在不經意間流逝,與無數的中國村落一樣,年輕的人開始在更繁華的地方生活,唯有那些老人與老房子還在故土堅守。“我們村裡還出了遠安縣第一個清華大學高材生。”打算一直在老家堅守的龐龍月非常自豪地說。

這種堅守,卻在全域旅遊時代迎來了發展的機會。

龐家灣擁有天井的“四角頭”石板屋有21棟,這也為龍鳳村龐家灣發展民宿提供了基礎。龍鳳村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在宜昌市、遠安縣、花林寺鎮及幫扶單位的幫助下,結合全域旅遊富民戰略,實施農旅融合,努力把龍鳳村打造成一個吃住行,遊購娛與一體的多元化旅遊鄉村。

修舊如舊,外土內洋。在當地引進龍鳳別舍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實施因地制宜,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當地古民居予以改造,給部分古民居穿衣戴帽。力求所有建設都在保留原始地形地貌的基礎上,因勢就形,順應自然,減少人工雕琢痕跡,使基礎設施、村落建築等都與自然相適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對道路、臺階、步遊道、房前屋後堡坎等基礎設施原生態建設。

整個景區古民居改造涉及21戶,目前有6棟民宿通過政府統一改造後打包出租,每棟民宿出租後,村民可享受每平米10元錢的補助,同時也可增加村集體收入。

龐龍金的老房子就是民宿中的一個,他和92歲的老伴劉賢珍住在民宿後面的沒被開發的房子裡,每年可以領到數千元的租金,著實享受到了當地農旅融合帶來的紅利。隨著村裡的旅遊項目日漸增多,旅遊道路越來越寬敞,龍鳳別舍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成立龐家灣鄉村旅遊產業扶貧互助合作社,花林寺鎮政府將20餘萬元產業扶貧互助合作基金以委託經營形式交由合作社使用管理,合作社吸納當地村民穩定務工和就業,實現龍頭企業帶動村民共同發展。我們從村裡瞭解到,村民享受到的紅利不僅如此,整個龐家灣的村民可通過房屋租賃、景區務工、入股合作社分紅,村民可足不出村,就能讓口袋鼓起來。

與此同時,還有村裡開起了農家樂。“節假日時,農家樂裡都滿客了。”龐龍月家因為條件限制,無法開農家樂,但是他依舊為同村的人感到高興。

隨著龐家灣在春節期間登上央視,這裡儼然已經成了網紅打卡之地,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按照當地的規劃,拈花谷將進行二期開發,擴建民宿,增加接待量;結合龍鳳村的千畝核桃、百畝石榴及桃林,打造旅遊節慶活動,讓遊客來到拈花谷能吃的好、住的穩、玩的住。

修舊如舊的民宿,巧把土屋作“金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