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通缩还是通胀?

经济数据出炉后,GDP增速6%,创了10年以来的新低。这个数据不宜做过多解读,不然文章会发不出去。不过有一点是所有人都毋庸置疑的,经济形势不好,就是我们还处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有些人认为我们经济是处于底部区域处于黎明前的最后黑暗之中,以姜超团队为例。还有人认为我们的经济是处于衰退的中继里,还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以任泽平的团队为例。这两个团队的水平我都是很佩服的,所以尽可能把他们的观点相对讲人话的说一说,各位自行判断。

今天我主要来谈一谈这两个团队对核心数据如CPI、PPI的理解以及接下来我们的投资策略。CPI是通胀数据创出了3%的历史新高,但是排除猪肉的数据之后CPI数据其实是略微下降的,CPI本身并不是由于需求导致而是供给侧出了问题,两个团队对于这个数据也没有太大争议。。

争议的点在于对于PPI核心数据的理解不同,这个是工业品价格,PPI如果一直在涨说明工业需求很高,这时候经济很快容易企稳。姜超乐观派认为很多人只看到了PPI同比跌幅超过1.2%,但是环比上升了0.1%,另外由于18年12月和19年1月跌的太狠了数据有点失真,排除这个之后我们的PPI其实是稳中向好的。任泽平悲观派就拿PPI同比跌幅超过1.2,比上个月跌幅还扩大了0.4来说事,并且内外部需求不足,房地产、基建、包括出口等都需求严重不足,也看不到改善的预期。

其实单看这两个团队的数据都比较有意思,觉得双方说的都好有道理。但是客观来说我更倾向于任泽平悲观派的团队,目前处于通缩状态里,因为目前地方债的扩张幅度有限,地产融资极度严格,制造业不盈利,出口不确定性很大,所以PPI持续通缩是合理的。而姜超团队则是通过举了自己的一个亲身例子(县城房价上涨导致未来的城镇化需求)说明了中国未来改革之后的需求还是巨大的。

有些非科班的小伙伴会说讨论通胀还是通缩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个对应了你接下来的股票投资策略。通俗来说,我们经济周期分为四个周期。而如果是下行加通胀那么对应的是复苏期,如果是下行加通缩对应的是衰退去,投资策略千差万别。

复苏期:买股票>买债券

过热器:买商品>买股票

滞涨期:拿现金>买商品

衰退期:买债券>拿现金

这个时候大招来了,姜超团队把投资收益做了个对比,股票(沪深300)28%>商品(南华商品指数)9.4%>债券(10年期国债)3.19%>现金(余额宝)2.3%,观点为资金是最聪明的,完全符合复苏期的特征。

这个就是很技术派了,比如上周五快收盘有一些垃圾小盘创业板股开始封上涨停板,那就是提前或者了一些消息的,周末果然发了创业板支持重组的那个规定。。按照这个思路来我还是认同姜超团队的认为是通胀。所以这就有点前后矛盾了,这也恰恰是反映了目前A股各路人马对于投资策略的极端不一致的矛盾点,有些人非常乐观看慢牛过新高,有些人非常悲观看到1800点,核心的分歧点就在这里。

我的观点是继续看慢牛,认可目前是在下行+通胀复苏的周期里,并且认为消费和医药股可以持续牛逼,原因是我知道在经济下行迭代货币相对宽松的周期里,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投资策略了。而任泽平团队现在在为恒大地产商做事情,有的时候观点是有点目的性的,比如他们的观点期待的结果是得到央行的降息来降低融资成本,他们老大已经上城楼了也不可小觑。

其实周五市场那么悲观的走法之后,经过周六周日两天的冷静和分析,周一怎么走就基本决定了接下来一段时间主力资金的看法。简单来说如果周一大涨那么主力资金偏乐观,如果周一继续大跌主力资金偏悲观,所以按照我这个剧本来演的话周一应该波动还挺大,至少指数是1.5个点的上涨或者下跌才行。。最近一段时间这个周期里外资一直是在持续买买买的,我认为周一涨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