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广西凌云县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路

上伞村,地处大石山区,全村的耕地几乎为石旮地,是典型的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受自然因素的制约,产业难以发展。20年前,整村几乎望不见一抹绿色。如今,走进上伞村只见一棵棵桑树如同天上散落的星星一般,在石疙瘩地上顽强生长。曾经荒芜的石旮旯地,披上绿油油的“新装”。

广西凌云县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路

说到桑蚕,上伞村可以说是全县桑蚕产业的发源地。97年以前,因为离加尤镇和县里较远,当地人多数与周边邻近的凤山县更沙乡通婚,且相对频繁。“当时的凤山县更沙乡一直做着桑蚕一条龙的生意,上伞村凭借着通婚的这层亲戚关系,在过年过节‘回娘家’与‘回婆家’的走村窜户中,引进了桑蚕的种苗。”上伞村支书熊国尧介绍说。

上伞村村民到更沙乡“亲娘”家帮忙干活,慢慢学习到了种桑养蚕技术,回村后把技术教授给同村的村民,村民们开始走上种桑养蚕的道路。

广西凌云县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路

种桑养蚕是一个见效快的产业,当年一斤蚕茧能卖到五块钱一斤,一张蚕能产90斤左右,一年能养上五、六批蚕。这收入对于当年的经济水平来说是非常的可观。“我们村边上的磨贤村和东哈村见识了种桑养蚕的高效益,扛着铺盖翻山越岭到村里来跟我学习技术,晚上一排人就在蚕房门口打地铺睡。”该桑农张大爷乐呵呵地说。

广西凌云县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路

2004年,一辆大巴车驶进上伞村,送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凌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桑蚕产业考察团。考察团看到上伞村种桑养蚕产业的经济效益。于是就研究决定在全县全面铺开桑蚕产业。从此,桑蚕产业便发展展成为凌云县“三张叶子一只鸡”产业里的“金字招牌”。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后,该村桑园面积逐年增长,养蚕规模逐年扩大,由最初的40亩扩大到如今的2100亩,桑农由原来仅仅的6户发展到如今的250户,桑农占全村总户数的69%。

广西凌云县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路

“种桑养蚕是个好的产业,我现在一年养得7批蚕茧,每批至少有8张,算起来一年8万元钱是稳稳得的。自从养蚕以来,基本上现在都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里好好打理,坐等收钱。”交流时上伞村捞么屯涂座周对笔者欣慰的说道。

“在我们村,我家种桑叶估计是最多的了,种得有50多亩,去年2018年的时候养得7批,每批15张蚕茧,得个19万元钱。今年因为一些方面管理疏忽了一点,按照目前,我按最低价20元一斤,收入最少也是15万元这个幅度。”上伞村茶洞屯养蚕大户李祯意得意地说。

广西凌云县上伞村:“一张叶子”铺开了一条致富路

截止目前,全村全年养蚕总收入已逾400万元,桑蚕产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6.6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