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秋风瑟瑟,红叶映日,黄叶飘飞,城市里挂出来一幅画,人人都是画中人。

每年秋末冬初时,东北城市里的大街小巷都形成一道风景线,一台台卖白菜、萝卜、大葱的车辆排成队停在路边,人们围着车与卖菜的农民讨价还价买秋菜,像忙年一样的热闹,彰显出人们的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冬天存储秋菜历史悠久,形成了一种生活规律。以前,不仅仅农村用大窖存储蔬菜,连城市里居住的居民,也都利用居住的狭小空间存储一些秋菜,来保证一个冬天过日子吃菜的需要。

东北人存储秋菜,一贯是几十年不变样是白菜、萝卜、土豆、大葱“老四样”。

以前在计划经济时期,秋菜都是农村生产队统一种植,城市人买秋菜都是由所在单位去生产队统一购买。生产队卖给各个单位的大白菜按垄卖,由单位派职工去地里砍白菜,然后装大卡车拉到单位,分给每个职工。职工用自行车驮,用袋子背,用手推车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地弄回家去。萝卜、土豆、大葱等秋菜,也都是由单位拉回来按斤分给职工,发工资时候扣出菜款,国家还给补贴一些秋菜款。在那个年代的城市居民非常羡慕有个好单位,分的秋菜质量,还便宜,每天茶余饭后议论都是同分秋菜有关的话题。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市民们分回来秋菜,除了汲酸菜外。剩余的选带老帮儿、有根儿的新鲜菜,放在走廊或者凉台上晾晒。棵小的白菜放在外面冻上,冬天吃冻白菜。大葱留白长,叶子绿的,把叶子拧在一起,放在外面晾干。土豆则是选择不是太圆溜的,大一点,装进麻袋,放在墙角旮旯,随吃随取,很方便。

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后,交通发达,南菜北运,超市遍地开花,人们购买秋菜的欲望已经不再是很强烈。特别是住在高楼的年轻居民认为,储备秋菜不如买新鲜菜划算。有人计算了一笔账,白菜买回来要搁置,等用的时候还得再扒一层,仔细算算扒掉的那几层也占不少斤数,还不如等想吃的时候再买新鲜的白菜,储备秋菜省不了多少钱还费事。

但是,还是有一些老一辈人仍有秋菜情结,她们买秋菜就像是进入冬天的仪式一样,每年储备秋菜的习惯早已扎在脑海的记忆里,成为一种习惯。特别是从农村搬进城的老年人,就算没有了过去的酸菜缸,还有很多人都会拿出来大玻璃罐、塑料桶在家腌酸菜,不备上点秋菜总觉得没有安全感。看见街边那些绿油油的菜,心里就痒痒,就想体验一下以前摆弄秋菜的心情和热闹。

现在农村蔬菜种植都是一家一户,菜农自主进城买卖。为了老一辈人买秋菜的需要,还不影响城市交通,有关部门专门开辟出卖秋菜一条街,保证居民购买秋菜的需要。

东北人秋菜情结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没有存储秋菜这个环节,好像这个秋天过的就没有味道。在这习惯里,有酸菜炖粉条、醋溜白菜、大葱爆炒羊肉的共鸣,也孕含着对往事的恋恋不舍。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散文:东北人的秋菜情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