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大家好,我是:奇思妙想的中哥

!如果想跟着我领略各地印象,请点击关注!后期会持续根据行程更新各地方志,只为最真实的地方印象而努力!

提醒:全文图文较多,估计很费时,还请做好思想准备,只是希望能还原每时美刻!

阿拉善第一天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我们是早上11点钟从延安枣园游玩结束后便一路驱车往阿拉善左旗赶,一路经过陕西省再经过宁夏省最后一路看着贺兰山在高速上驰骋进入阿拉善左旗!前一天陕西湖北限速让我们感受到宁夏内蒙高速无比的快速跟畅快,路笔直且车道多还有车少,偶尔我们还一瞬间从低速加到高速,感受一下无人驰骋的推背感,还真爽!在进入阿拉善之前,我们一路看着贺兰山,看着一望无垠的大漠风貌,作为广东人的我就好比一辈子没有见过海的人看到海的心情。大漠上没有所谓的植被更没有所谓的高大的树木,也没有所谓的江海湖泊,只有那一颗颗分散的骆驼草,还有一个个用石头堆砌的低矮的死人的坟墓,只有零星几只骆驼或者骏马再或者山羊。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天是那么蓝,视野是那么宽广,山是那么光秃秃,一切的一切都与我之前所见所看到的不同,不得不感慨中国的辽源那广阔,不得不感慨祖国风景如此娇美。

在进入阿拉善之前,我无法想象如此荒芜之地能有多发达的城市或者人文景观!可是当我们跨过贺兰山慢慢进入阿拉善区域,印入眼帘的是一根根大烟囱升起的滚滚白烟,能有化工工业的地方应该环境不好吧,应该城市建设没有那么环境优美吧!随着慢慢深入阿拉善腹地,才发现我们的知识浅薄,见识何其短浅!看着无比干净的街道,看着沙漠腹地城市路边那一抹抹的鲜花,才发现沙漠还是有绿洲的,而且让人眼前一亮的绿洲。真正预示我们进入阿拉善左旗市区是下图的这个标志性雕塑:中国驼都。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此次得以到阿拉善一游,完全是托我们阿拉善左旗卡索女装店开业,需要我们公司总部人过来帮忙。我们到达阿拉善已经是晚上5点半,为了不让客户安排酒店,我们先下榻了格林豪泰酒店,并洗漱了一下,洗尽由于舟车劳顿带来的倦容。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马上到吃饭时间,便随着我们客户毛哥到当地的名豪世家酒店吃饭。停好车,上二楼房间,才发现酒店B格绝对不低,一个可以同时座14人的大圆桌,我们卡索公司总部5人,除了卡索店铺的人外,毛哥还请了两个很好的朋友陪酒,席间我才第一次感受到内蒙人喝酒的直爽跟豪气。首先是主人毛哥先按顺序一个一个的敬酒,每次敬酒前都还要说祝酒词,说完之后必须是满杯干,在敬完每个宾客后再来个圆桌:全部人一起碰杯还是一杯干。后面是每个陪酒的如法炮制每个人敬完再敬全桌,在此期间让我不得不佩服内蒙陪酒人口才,可以说字字珠玑,出口成章即使是出口成篇都不为过,说的每一句祝酒词都能让喝酒方无法拒绝,让喝酒方感觉这杯酒不干都对不起自己,还能让这个酒局的目的水到渠成的达成!陪酒的喝完,我们做为宾客的也只能硬着头皮依葫芦画瓢般的回敬,最后我们都是晕呼呼的回酒店,竟连吃的什么都不怎么记得啦!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第二天

阿拉善街边食记

第二天因为店面开业,没有做其他的安排!中午我们几个自己走在阿拉善大路找吃的,整条街都弥漫着一股羊肉的香味,讽刺的是我们中午竟然找了一家新疆烤肉店来吃,店主在听说我们从广东远到而来,很贴心的给我推介特色菜跟把控点菜的量,5个人吃了287元,可惜最后由于大盘鸡太多剩下不少,实属罪过。到晚上,我们毛哥给我们安排了当地的火锅,这次吃火锅让我见识到内蒙火锅几个特色:

火锅特色一:酱料配料

内蒙火锅酱料配料之齐全让我惊喜连连,首先品类很多,总计应该有20多种以上!我记得的几个我未曾见过的:贺兰菇/沙漠葱末其他不记得啦,我将所有没听过没见过的酱料配料全部加上,竟然出奇的好吃!

火锅特色二:吸羊骨髓

我们徐姐为了让我们体验一下内蒙人的吸羊骨髓,叫了一盘羊骨髓,骨头应该属于我们猪的筒骨部分。将骨头放入火锅里面加热后,便将吸管放进骨头中间不断上下搓动,再搓动差不多的情况下再加点火锅清汤,再吸吮,骨髓夹杂着清汤的清香,入口满满的满足。

火锅特色三:火锅放咸菜

在放菜的过程中,发现竟然有一盘我们广东人说的咸菜,内蒙古人说放进火锅里面再吃会更好吃,试试过后还真不错!

贺兰山人造草原游记

从城区驱车差不多20分钟不到,沿着蜿蜒的人造车道,你会发现成片的草原上面不断的有矗立的黑色灌溉管道喷头,这正是内蒙古左旗人造草原的特色,政府为了在贺兰山脚下人为造出这几万亩的草场,据说投资了几十亿资金,聘请了专门的管理操场人员,定期维护,定期养护!

人造草原特色一:彩带旗帜

中间一根支柱的木头,然后一条条彩带从顶端不断向四周土地扎进土里,我也不记得叫什么啦!反正刚好有太阳落日,拍照很漂亮,请看图!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人造草原特色二:草原广阔

一望无垠的草场,因为在贺兰山脚下显的尤其的气势恢宏。随便一拍便成景,随便一拍便如画。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人造草原特色三:敖包

远远望去只见十三座敖包有序排成一列坐落在敖包主题区,看似很近,建议不要有任何徒步过去的决定,我们在回程的路上搭上了一对从大连过来的小情侣,就因为觉得很近停车走路过去的然后回去找车实在太久才截停我们车搭顺丰车,才知道他们走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也验证了内蒙的一句话:

望山跑死马的真正含义。

敖包科普: 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土堆。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祭敖包的时间不固定。蒙古贞地区多在农历七月十三日。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祭敖包的规模、形式多种多样。旗有旗敖包,村有村敖包。祭祀时,不论官吏还是平民一同进行礼仪活动。先请喇嘛烧香点火、诵经说文,大家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走三圈并叩拜。礼仪结束后,举行欢宴。在高兴之余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和歌舞等盛大的那达慕活动。敖包不是住人的,是祭神的石头堆。“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敖包本源于萨满教,玛尼堆源于苯教,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和苯教在斗争中结合,形成当地特色佛教叫做藏传佛教,玛尼堆就是一个例子。藏传佛教在蒙古大地上盛传之后,敖包崇拜也与玛尼堆崇拜有了相似之处。例如都会插经幡、树枝,人们路过的时候会跪拜、转敖包转玛尼堆祈福。在标志性地形上面,会有敖包或玛尼堆。蒙古民族会在辽阔的草原上砌一个敖包,藏族会在湖边、山口上堆一个玛尼堆。所不同的是,敖包是专门修葺的,一次建成,一般会比较高,整齐,而玛尼堆比较随意,是人们希望得到神的保护时找块石头加上去的。特别是路边的玛尼堆,都是藏民一块一块石头堆起来,路过的人多了,玛尼堆就越来越大了,例如著名的加昂玛尼堆(青海玉树州新寨),东西100米,南北40米,体积约1万多平方米。但是你仍然可以看见很多很多的不到膝盖高的小玛尼堆,那不知道是哪些转山朝圣的人途中所堆吧。在村落里面的玛尼堆会比较高大和精致,因为可以看见堆着的石头上也精心刻上了六字真言。敖包有单个的,也有成组的,成组的敖包数目为单数。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人造草原特色四:落日余晖

不多说看图: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第三天

从阿拉善城区驱车到阿拉善英雄会场大概56公里,预计一个多小时!建议出发前加满油,买够水,带上轻便点的些,最好是带上眼镜。

蚂蚁森林

在驱车去英雄会场的过程中需要穿过大片沙漠,其实勉强说是沙漠,由于开始近城区的地方开始有治理,所以最开始还是属于草原地貌,一堆堆小小的沙丘上面长满植被,沙丘里面布满小小的空洞,再往里面走,发现了我们蚂蚁森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腾格里沙漠

在去英雄会基地的路上是横穿腾格里沙漠的,英雄会是在腾格里沙漠腹地里面,即使身在广东海边城市珠海见过沙的我,一进入真正的沙漠里面,也不得不感慨沙漠虽然无情,但是真的很美,因为你一眼望不到边,因为一眼的荒芜,因为沙丘的此起彼伏,因为沙漠的延绵就像海浪一样波澜起伏。你即使穿着鞋踩在上面,你也能感受到沙的细腻跟沙丘那种踩空的感觉。握在手里时,你会发现沙漠里的沙极至细腻,几乎感受不到一粒粒的颗粒感,直接反馈到神经的是粉末都不为过,风起时候你会发现沙脊上面的沙会随风移动,这就是为什么说沙丘会移动,人会迷路啦!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英雄会场

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盛会结束一个星期后,一到会场门口有几个保安在守门口,本以为不开放,一问竟然放行啦!进去才发现如此之大,有梦想沙漠/车特技表演区/电音区/越野区/有餐饮区/有休息营区/有加油区!建议如果真想看看不是凑热闹还真可以会后过去,空无一人,可以自己尽享会场风景!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沙米调和

从英雄会所回来后,毛哥带我们找了一家正宗的当地餐馆,给我们各点了一碗:沙米调和!有机会到阿拉善请务必试试,实在是好吃!这是一种面食,但又不是一种面食,因为面里面有羹还有米。是面食,但是又不属于汤面更不属于拌面,因为不像汤面那样有汤水,也不像拌面那么干,而是糊状,这样每根面上面都充满羹味道均匀,极其容易入口,我们三个人都连最后的碗底都舔干净啦。建议如果太热可以沿着碗边不断来回吸吮。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蒙古包吃羊背子

蒙古人请客人吃羊背子是最高的待客之道,这次吃羊背子才让我深深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内蒙人的礼节文化,内蒙人的情调,让我觉得原来吃还是能吃如此有趣。

何为羊背子,乌查也称羊背子,是蒙族人民的传统佳肴,不单是美食,也是非常传统的礼节用品。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婚娶、节日招待亲友时的传统佳肴。是把全羊卸成七大件(不含胸叉),放入锅中,加上凉水,待锅开后,加上少量的盐,讲究火候(过了则老、不可食用),待煮好后,取出后,在大盘子中摆成羊的爬卧姿势,即可上席。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为什么说是礼节用品呐?

吃羊背不在于吃,而在于吃过程中的各种礼节!

礼节一挥刀分解羊肉:

长辈或者地位最高者一边唱歌一边拿到来分解羊肉,因为上来是就如图上所示,是一整只羊上来的,内脏部分是已经切好放在一个大盆里面:杂碎拼盘。整只羊就得拿到来拆解,不同部位切成块好让在座宾客能更加好食用。关键在于一边唱歌一边挥刀,整个气氛无比活跃。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礼节二:献哈达

选一个人双手捧哈达,左手上面放着一个酒杯,说是酒碗倒更加契合一点!在酒碗里面倒满酒,周边的人开始歌唱,歌声不断酒不断,开始的时候为了表示豪爽直接一口干,后面被告知歌声不断酒不断,又只能入乡随俗再行献哈达之礼!每个宾客都需要如此礼仪来一遍,也都是要喝完才能作罢。喝完酒之后来几口大口的羊肉,你会发现刚喝的酒被压下去啦!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礼节三:吸羊尾巴

将羊尾巴切成长条状,一人放在手掌跟手臂上,另外一个人一口气吸进肚子里面,要求一口气不能断,而且不能用牙齿咬,而是直接顺喉入肚子!

出差地方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第一次的阿拉善之旅,也是我的第一次内蒙古之旅,让我感受到内蒙不仅地方辽阔,人的心胸更辽阔,不仅热情好客,更是豪情万丈,不仅风土人情淳朴,更是文化价值淳厚!希望以后还能再次到内蒙,如说的有任何不对还请见谅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