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在何鴻燊的合夥人當中,霍英東是個另類人物,但是他有獨特的本事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有講述上海大亨杜月笙,如何利用身邊的女人,一步步登上事業高峰的《杜月生對女人的權謀藝術》

有如果防備社交場所中牌局老千騙錢,破解演練老千手法的《社交場合中麻將撲克千術手法20招》

也有澳門賭王何鴻燊,如何逆境崛起,靠著自己的智謀,成為澳門首富的《澳門賭王的傳奇人生和賺錢之道》

更有平民小子曾國藩,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悟性,成為晚清國柱,一代聖賢的《曾國藩的大智慧30課》


在何鴻燊的合夥人當中,霍英東是個另類人物,但是他有獨特的本事

在回香港之前,何鴻燊先給霍英東打了一個電話,進行試探。

果然,霍英東在電話裡驚叫道:“老何!你是吃了豹子膽了!賭場是萬萬搞不得的,弄得不好,命都要送掉!……”

何鴻燊沉著地說:“你先別急著下定論,等我回去,仔細跟你講。”

當天,何鴻燊便乘船返往香港,開始了鼓動霍英東加盟竟競投聯軍的活動。

何鴻燊回到香港,極力遊說霍英東入夥競投澳門賭牌,但霍英東遲遲不肯答應。這與霍英東的身世和已取得的成就有關。

霍英東既不同於“職業賭梟”葉漢,也不同於“只愛賽車和美人”的花花公子葉德利,又不同於出身於豪門望族的何鴻燊,在四人中,霍英東是個非常特殊的人物。

說到底。霍英東出身貧寒,到眼下的1961年,能由一窮二白變成千萬富豪,完全靠他個人拼死拼活地賺錢,他希望穩穩當當地發展,不願再拿自己汗水和生命換來的財富去冒險。

為了對霍英東有一個比較具體的瞭解,這裡也不妨講一講他1961年以前的經歷。

1923年5月10日,霍英東出生於香港一戶水上人家的小船上。他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霍英東的原籍是廣東番禺縣練霞村,但從祖父霍遠潮那一代開始,霍家就在香港落戶,從事駁運行業。祖父死後,父親霍耀容繼續以船為生,霍英東幼年時期,他的家便是一條兩米多長的小舢板。直到7歲,霍英東還沒有穿過鞋子。同是7歲這年,一場颱風奪去了他兩個哥哥的生命,幾個月後,父親又因病死去。母親劉氏領著7歲的霍英東及他9歲的姐姐和5歲的妹妹,棄舟登岸,在熟人的幫助下,搬進灣仔水渠街一間房子裡。當時的灣仔水渠街是香港的貧民窟,霍家所住的那間房子只有20平方米,卻住著50多個房客。

劉氏是一位堅強的女性,她深知目不識丁難有前途,便送霍英東入讀一所免費小學,後來又含辛茹苦地以每個月5元的“高昂”學費,送兒子入“名校”皇仁書院唸書(何鴻燊與霍英東是皇仁書院的校友,何比霍高三班)。霍英東原名叫霍官,“霍英東”是進入皇仁書院後取的學名。

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軍佔領香港,霍英東在皇仁書院唸到中三便輟學了。

18歲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渡輪上加煤,但不久便因不稱職被辭退。他聽說太古船塢需要苦力,便到大船塢幹了一陣子打鐵工,接著到船塢的風炮鉚釘處幹活,終因幹不了這份重活,又辭職了。不久,日軍公開徵召大量勞工,擴建啟德機場,霍英東又到機場當苦力。有一天,為了搬一隻大油桶,由於不小心,將自己一根手指壓斷了。總之,在日軍佔領香港時期,霍英東到處打工,但由於種種原因,乾的時間都不長。

霍英東學會做生意,始於他的母親與人合夥的灣仔開設雜貨店的時候。1943年底,一間名叫“有如”的雜貨店開張了,霍英東開始當小老闆,幫助母親料理店務。也就是19歲的這年,霍英東依順母親的安排,和一個名叫呂燕妮的女子草草地結了婚。

呂燕妮是霍英東的第一任太太。

1945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香港百業待興,霍母劉氏認為海運業大有可為,決定重操舊業,從事海上駁運生意。她把“有如”雜貨店頂讓給別人,霍家分得7000港元,然後自置小貨輪,再度出沒水上。

在何鴻燊的合夥人當中,霍英東是個另類人物,但是他有獨特的本事

這時,霍英東已生下第一個兒子霍震霆,為了自食其力,他寫信到老牌英資洋行——太古行,要求當文員。太古行復信錄用了他,答應給他300元月薪。但霍母需要人手管理來往賬目。勸他放棄了這個職位。

在管賬之餘,霍英東處處留心,尋找發財的機會。有一次,仙在香港政府的《憲報》上,發現了一條拍賣戰時剩餘物資的通告。因為《憲報》全是英文,一般市民不會留意,霍英東中學時讀的是英文書院,英文基礎不錯,因而佔了這個便宜。這次,他看中40臺輪船機器,參加投標只須付100元的費用,於是他設法向外人借了100元,幾天後,港府通知他已經中標,讓他準備1.8萬元去取貨。霍母認為錢沒這麼好賺,因不信任而不借錢給兒子。於是霍英東和一個朋友達成協議,以4萬元把這些機器轉賣給朋友,霍英東不費吹灰之力,便賺到了2.2萬元。

這是霍英東賺得的第一桶金。

嘗過買賣物資的甜頭之後,霍英東深深體會到,從享貿易盈利高、賺錢快,是發家致富的一條捷徑。

幾年之後,美國發動侵朝戰爭,又給霍英東提供了從事貿易發財的好機會。

1950年12月,美國商務部宣佈對新中國實施全面禁運,規定“凡是一個士兵可以利用的東西都不許運往中國”。接著,1951年5月18日,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的操縱下,五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對新中國實施全面封鎖禁運的決議,以制裁新中國援助朝鮮。此後,有43個國家接受了這個決議,並付諸實施。1951年6月16日,英國就此採取措施,禁止13大類物品從英國或英屬地(包括香港)輸往中國。

在當時,與中國內地通商是向聯合國挑釁,一旦被抓獲便可能受到嚴懲,但霍英東“膽大包天”,只要有錢賺便敢於冒風險,因為他當時是個“窮光蛋”。像汽油、橡膠、輪胎、藥品等物資,當時內地極為緊缺。霍英東便在香港組織大批貨源,然後設法從海上運往內地。

這樣一直幹了3年多,霍英東人累瘦了,膚色更黑了,但口袋也撐鼓了。

在此之前,霍英東還有過一次海上冒險的經歷,那是1948年的事情。他聽說日本人高價收購一種製藥用的海草便和友人合資購買了一艘61英尺長的機動船,率領80多個工人.前往東沙島收集海草,結果,由於缺糧、缺水及缺藥,加上氣溫高逾華氏100度,在島上如置身地獄,6個月之後,帶回的海草只夠彌補開支。這是霍英東自己策劃的一次失敗的生意。

韓戰時期,霍英東做水上生意發了大財。

1950年前後,地產業開始在香港首度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香港人口只有50萬,到50年代初,人口已超過150萬。人口劇增,工商業勃興,使房地產業興起成為必然趨勢。當時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一直被英資財團所壟斷,但霍英東決心與他們一比短長。

1954年6月,霍英東創立了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會465萬元。這時,霍英東已獨立門戶,與妻兒住進了富人聚居的跑馬地藍塘道11號豪宅。

同年,霍英東動用120萬元鉅款,另向銀行借貸160萬元,買下了位於港島銅鑼灣的一幢大廈,並將其出租。這是霍英東購進的第一幢大廈。

50年代以前,香港的樓宇買賣方式與現在不同,那時都是以一整幢作為買賣單位的,1954年底,霍英東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做法,他把整幢大廈分拆,分層、分單元出售。這使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其後,霍英東又興建了一棟高17層的大廈,成為當時香港最高的樓宇。為了讓市民改租房為買房,並加速資金運轉,霍英東又發明了“賣樓花”的創舉。香港人稱正在興建中,或還沒有動工興建的樓宇或其中的單元為“樓花”。霍英東的辦法是,在樓宇正式動工興建前,買家只要預付總樓價的10%的訂金,然後逐月支付一部分錢,到樓宇建成時便可擁有自己當初預訂的樓宇或某個單元。霍英東還率先利用宣傳小冊子和廣告推銷樓宇。這一些,都是霍英東在打出“立信置業公司”的旗號之後進行的。

“立信置業”不僅經營地產,還專營建材。到50年代中、後期,霍英東的財產已超過1000萬港元,成為香港有名的大亨。

在何鴻燊的合夥人當中,霍英東是個另類人物,但是他有獨特的本事

1958年,香港爆發了戰後第一次房地產危機。當時空置的樓宇超過兩萬個單位,地價大幅度下跌。霍英東看準行情,逆市而行,以低價大量吸納樓宇和地皮。危機一過,他又猛賺了一大筆。

由於霍英東在地產界聲譽日隆,他曾一度被推舉為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後來還一直擔任該會的永遠名譽會長。當時,叱吒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商,主要有何東、利希慎、廣生行、陸海通等人。至於被稱為地產業“鐵三角”的郭得勝、馮景禧和李兆基,則是50年代末期以後的事,而像當今的李嘉誠、鄭裕彤等人,則又比前幾位晚好些年。

50年代後期,霍英東看準大興土木使建材供應商大有可為,於是創立“有榮船務”,從泰國購進淘沙船,成為香港淘沙業的巨擎。但是由於到海底淘沙,投資巨大,而相對沙價比較低賤,這種生意最終不僅沒賺到錢,而且虧了本。

據說,霍英東時至今日還時常感嘆說,他一生中有過兩次錯誤的投資,一是到東沙島採集海草,二是海底淘沙。

以上便是1961年秋天以前霍英東的主要經歷。

這年秋天,何迪燊極力勸說霍英東加盟,談話進行了幾個小時,霍英東漸漸地鬆動了。他臉露難色地笑著說:“我說老何啊,現在什麼生意不好做,何必偏偏要跑到澳門去開賭場呢?”

何鴻燊說:“這還用說嗎,開賭場能賺大錢啊!比搞房地產、黃金生意賺頭大得多啦!”


霍英東搖搖頭,說:“開賭場能賺錢,這誰都知道,可這賭博總不能算一個光明磊落的事業吧?幾個錢,從你口袋裡跑到我口袋裡,然後又跑到他口袋裡,除了這幾個人在忙碌,又不增加財富,能為社會做什麼貢獻呢?我們在香港這邊,眼下大小還算得一個人物,港府禁賭大家都知道,我們這麼跑到澳門去開賭場,不怕別人背後戳脊梁骨,罵我們賺黑心錢嗎?我總覺得這是一件有損名譽的事情。”(預知後事,請看下一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