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智能系統可徹底杜絕人為隱患麼?從22路公交事故說起

高度60米、水深71米、70多艘救援船、耗時86小時、15條生命瞬間消失……這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事件,竟然源於兩人的爭吵!

智能系統可徹底杜絕人為隱患麼?從22路公交事故說起

11月2日,重慶萬州22路公交車墜江的事故原因已經查明:乘客劉某與司機冉某因激烈爭執導致車輛失控……這一消息從一大早開始,就佔據了所有的信息渠道,成為今天最熱議的話題。

除了對遇難者表達哀悼之外,熱議的話題非常多,但焦點集中在一點上:公交車是否應該設置隔離板,將司乘分開,避免乘客過激行為影響駕駛安全?

應該說,萬州公交墜橋是近一年來,公交車司乘矛盾後果最為嚴重的一次,且不去想多少家庭因此遭受重大打擊,其他13位乘客有多麼無辜,單就公交車上乘客干擾司機駕駛的事件,全國範圍內已經不止一起兩起,就在今天萬州公交墜江事故原因查明的新聞一同成為熱點的,還有10月29日北京57歲女乘客用奶箱扔向678路公交車司機……甚至網上都開始流傳各種防範乘客干擾司機的方法視頻,包括其他乘客暴力制止干擾司機的行為等等。

應該思考的是,道德風險,如何用技術或機制去防範或杜絕?

最簡單的辦法,當然就是像出租車一樣設置隔離板,把公交車司機與乘客隔離,這種方法從技術角度來講,最容易實現,看上去似乎也最為有效。

但這個方法杜絕了乘客干擾司機,能防範司機突發疾病?司機個人行為異常麼?

萬州公交墜江的新聞一同曝出的視頻中,司機與乘客之間的爭執可見之外,很多人其實都在疑惑為何司機突然向左側急打方向,難道他首先應該採取的措施不該是踩剎車麼?

智能系統可徹底杜絕人為隱患麼?從22路公交事故說起

道德風險之所以叫道德風險,是因為很多行為具有不可預料性,這種情況並非第一次發生——還記得2015年3月24日,德國之翼航空公司4U9525航班的空難事故麼?那起事故的原因,最終查明是副駕駛安德烈亞斯·盧比茨的“自殺”。

說到德國,順勢就聯想到了德國製造,事實上,在德國製造的理念之中,有一條“儘量降低人為誤操作”,即通過技術和設備,提高機器精度與可控度,使其沿標定的狀態運行。從汽車工廠,到路上的智能駕駛,實際都是基於這些思路,在儘量避免人為的誤操作。

當然,不排除機器也有故障率,所以迄今為止,包括自動駕駛技術等多項人工智能都還在研發和驗證過程之中,就目前來看,甚至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也還存在不完善,甚至導致車輛事故或傷亡,但總體來看,與人為事故相比,自動駕駛技術發生的事故率可謂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一是此類車型尚未普及,其次是現有的驗證,都是在固定路線進行,通常會選擇車輛相對較少的路段。

智能系統可徹底杜絕人為隱患麼?從22路公交事故說起

從以往無論是體驗長安汽車的無人駕駛車,還是凱迪拉克的超級巡航,可以看到這項技術正在飛速成熟的過程之中,相信不久的未來,部分技術就可以應用到一些場景之中了,類似公交車這樣定線行駛的車輛來說,應用自動駕駛技術也比私家車更適合,像深圳就已經在測試無人駕駛公交車了,希望這些技術早日成熟,讓流血不再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