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晚輩眼中的梁啟超:重手足情、常囑子女尊重長輩 竟然做到這樣

“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這是對我大伯梁啟超一家的貼切形容。大伯不但熱愛並教育自己的子女,而且對兄弟姐妹也是關愛有加。

大伯共有兄弟七人、姐妹四人,二姑四姑未婚早逝,大姑三姑的婚事由大伯精心操辦並置嫁妝。我三伯年幼讀私塾時睡著了,遭老師拍案驚嚇而死,四伯不成器,五伯病亡,六伯痴呆,大伯身邊只有二弟啟勳和七弟啟雄。


晚輩眼中的梁啟超:重手足情、常囑子女尊重長輩 竟然做到這樣

快雪堂(松坡圖書館)梁思永之女梁柏有(左一),前排右起梁思達之女梁憶冰,梁思禮之女梁紅,梁思美,梁思

常囑子女尊重長輩

二伯梁啟勳比大伯小三歲,兄弟感情極深。大伯流亡日本時,經濟並不寬裕,卻送二伯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經濟。民國初二伯隨他回國後,大伯每天演講開會,整天賓客盈門,忙得不可開交。二伯則負責家裡事務,大伯外出時,二伯隨行左右護衛。1914年二伯買下北京南長街54號宅院,這裡曾經是大伯進京會客地點,也是梁家大聚會的場所。

1923年5月8日大伯致長女思順函中寫道:“昨日是你二叔生日,那三個淘氣精都跟我進城來了,約摸十一時,思成思永同乘菲律賓帶來的摩托車出門,正出南長街口被大汽車橫撞過來,兩個都碰倒在地,思永滿臉流血飛跑回家,他說快去救二哥吧,二哥碰壞了。等曹五將思成背到家來,臉上一點血色也沒有(兩個孩子真勇敢很可愛,思成受了重傷忍耐的住,還安慰我們,思永傷的亦不輕,還拼命看護他哥哥。你三姑丈和七叔乘汽車請大夫,差不多一點鐘才把醫生捉來。全身檢視一番,腹部以上絲毫無傷,只是左腿斷了。隨即送往醫院,思永也送醫院,也是腹部以上一點傷沒有,不過把嘴唇碰裂了一塊,今朝我同你二叔三姑七叔去看他們,他們哥倆已經說說笑笑又淘氣的不得了。昨天中飯是你姑父和三姑請你二叔壽酒,晚上是我請。”

大伯在世時,梁家常聚會,他還特別關照兒女尊重二叔。1921年函告思順:“聞汝到菲,尚未有稟寄汝二叔,太疏忽了,可即寄一稟”。1925年10月致國外子女:“你們二叔的勤勞真是再沒有別人能學到了。他在山上住了將近兩個月,中間僅入城三次,都是或一宿而返,或當日即返,內中還開過六日夜工,他就半夜才回寓,因為多方工程他一處都不能放鬆。他最注意的是壙內工程,真是一磚一石都經過目,用過心了。我窺他的意思不但為媽媽,因為這也是我千年安宅,他怕你們少不更事,弄得不好,所以他趁他精力尚壯,對於他的哥哥盡這一番心,但是你們對這樣的叔叔,不知如何孝敬,才算報答哩。今天我叫忠忠達達向二叔深深行個禮,謝謝二叔替你們姐弟擔任這一件大事,你們還要每人各寫一封信叩謝才好。”

1929年,大伯過世後,我二哥思成、三哥思永忙於野外考察,與二叔來往不多。在我記憶中,僅是在二伯生日時,思順大姐參加慶壽。我爹很尊重二伯,每年春節一大早,就帶領我們兄妹去南長街54號拜早年。二伯及其子女在解放前為革命做過貢獻,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發佈黑名單迫害革命學生,當時我在北大學習,曾把三位被通緝的同學藏在二伯家七天,當時伯父伯母在圓明園避暑,是思明姐負責接待的。陳凱歌的父母陳懷凱、劉燕馳在南京藝專也受到通緝,南方通往解放區之路不通,思叡哥通過我把他們送到華北局城工部。

關愛幼弟,長兄如父

戊戌變法失敗後,祖父逃亡澳門,1900年生了我爹梁啟雄,比我大伯小27歲。長兄如父,大伯對我爹的關愛如同父子。

我爹年幼時,祖父親授古文,伯父說“先君子以幼子最見鍾愛,傳家學獨劭……”我爹14歲時,大伯接弟妹三人來京學習,我爹1915年就讀英國教會學校崇德中學,1916年就讀南開中學。當時梁家還有我大姑的兩個女兒,以及李夫人的侄子侄女多人。伯父伯母看到我爹隨父親流亡澳門時,生活清苦營養不良,身體瘦弱,梁家孩子每個月發零花錢時,都發我爹雙份,供他營養健身。

1923年祖母病危,我爹回廣東尊母命與我媽成婚。1924年夏迴天津時,李夫人病危,大伯收入也不如前,我爹不願給大伯增加負擔,讀到南開經濟系二年級後輟學。大伯從1925年開始,在百忙中多次抽空給我爹講先秦諸子,並鼓勵他研究荀子,我爹隨大伯到清華大學研究院旁聽,1926年任助教,一年月入百元。1927年大伯迴天津養病,我爹隨侍兄疾,在南開中學任教員,並繼續接受兄長指導。1929年初大伯逝世後,我爹邊做教員邊繼續研究。1935年任北平圖書館館員時,我爹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後的時間,到書庫通讀3000餘卷,編成二十四史傳目引得(索引),1936年與社會上頗具影響的《荀子柬釋》同時出版,從而可以被燕京大學等名校聘請為講師和教授。我爹大學沒畢業卻成為頗有名氣的學者,全賴我大伯的教導,他對長兄終生難忘。1959年中國革命博物館展出大伯的照片,我爹十分高興,不顧身體虛弱,抱病從西郊北京大學住所跑到天安門觀看。

大伯去世後,其子女對我家仍然照顧有加。二哥思成介紹我爹在東北大學附中任教,後來到大學任講師。九一八事變後,又介紹到中國營造學社。1938年祖母病危,大姐思順請來北平四大名醫之首蕭龍友來家診治,只是一副藥即病癒,一直活到1957年。我因為患有嚴重的氣管炎久治不愈,大姐思順和三姐思莊一個為我訂牛奶,一個供我吃魚肝油。

七七事變後,日軍想借大伯新民說的盛名籠絡人心,以鞏固其統治,成立了新民學會,擬高薪聘請我爹為其工作。當時我爹是大學講師及圖書館員,上有年邁母親下有三個子女,還供我六伯之子梁思敬讀大學,經濟拮据。但我爹說他絕不能出賣大哥的名譽,拒絕接受聘請,為此日軍曾派多人日夜守在我家居住的新會會館門前。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任燕京大學講師的父親徹底失業,且患有肺病吐血,日方送來偽北京大學的乾薪,仍被我爹拒絕。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我哥梁思乾初中畢業失學,重視子女教育的爹,培養六伯之子梁思敬到大學畢業,親生兒子只讀到初中,他堅守並維護了大伯的名譽。

這時大伯在京津的後人又伸出援手。思順大姐把我哥介紹到天津河北銀行當練習生,住在大伯王夫人飲冰室家中。我媽做廣東香腸,由思順大姐代銷給她的闊朋友,使我家略有收入,王夫人還為我提供貝滿女中名校的學費,使我打下了堅實的學業基礎,1947年我只溫習了十天書就考入了北京大學。

晚輩眼中的梁啟超:重手足情、常囑子女尊重長輩 竟然做到這樣

作者與奶奶葉氏(梁啟超的庶母)及父母兄妹。時間是1935年左右

培養七弟,為庶母養老

大伯除了關心兄弟們的成長,對其他家人也多有關照。他在1926年9月4日的家書中說:“我不但傷悼四姑,因為細婆太難過了,令我傷心,現在祖父祖母都久已棄養,我對於先人的一點孝心只好寄在細婆身上。”細(注:廣東話音“小”)婆是他庶母葉氏,原來是他生母的陪房丫頭,我的祖父前兩任妻子過世後娶葉氏為妾,葉氏生有二子二女,大兒子(我六伯父)痴呆,大伯在戊戌變法失敗逃亡期間,曾接六伯父到日本治療。大伯關心庶母今後的生活,刻意培養七弟(即我父親梁啟雄),以便她老有所養。

1927年2月家書:“我從今天起每天教達達,思懿國文一篇,目的還不在於教他們,乃是阿時寒假後要到南開當先生了,我實在有點不放心,所以借他們來教他教授法,卻是已經把達達們高興到了不得了。”達達、思懿是我大伯的五兒子和五女兒,阿時是我早逝的大姑的女兒,大姑去世後,大伯把她接到身邊教養,從這件事看出他對外甥女的關懷不亞於親生兒女。

幾十年來,我們與大伯後人的親情延伸至今:

1965年初我爹去世,三姐思莊年輕守寡,僅有北大圖書館微薄工資,卻每年給我媽100元,1981年她患腦溢血不省人事,她女兒吳荔明每年仍送錢來,直至1986年三姐去世。

1971年二哥思成病危時,我媽去北京醫院看望,他當時經濟並不寬裕,還堅持要給20元錢,我媽不肯接受,他說:“七嬸你如果接受了,我心裡就舒服了。”我媽只好收下了。

王夫人晚年與兒女失去聯繫,由我哥梁思乾照顧,曾接到家中居住一段時間,但她非要回手帕衚衕自己家中,只得由我哥託人前往照料並送去日用品。1968年王夫人病故家中。我哥1983年去世,嫂子2018年初也走了,子女處理遺物時發現了大伯穿過的黑呢子銀狐大衣,經大伯後人辨認商議,於今年4月27日捐獻給了家鄉新會梁氏紀念館。

2010年我孫子李繼周從北京大學畢業後,要到美國繼續深造理論物理,我認為離實際應用太遠,想請我八哥梁思禮院士說服他改變方向。沒想到八哥與我孫子深談後說,這樣的孩子太難得了,理論物理對科學發展十分重要,你們如果不是等著他掙錢養家就要支持他。在八哥的鼓勵與支持下,現在我孫子的研究已經小有成就,英國物理學會把他的論文評為2017年亮點之一。美國華爾街某公司看中他的計算能力,高薪聘他搞金融,他仍然遵守梁思禮院士的教導搞研究,“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是他的座右銘。

2013年起,我用了3年多時間,在八哥梁思禮的支持和具體幫助下,爭取到了北海快雪堂,在蔡鍔殉國百年忌日時,建立了松波圖書館舊址的銅牌,以紀念梁蔡師生情誼,並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也是為回報我大伯一家如山一樣之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