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量小微企業關門歇業,你們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嗎?

大爺已不再是你大爺


所有的行業都有三個週期,初期無競爭,中期狠競爭,到後期沒競爭(也就是沒法競爭了,已經有行業領袖了,他們已經很厲害了),所以初期階段沒什麼競爭,代表這個生意非常好做,也就是暴利期,很多人在這個時候發現你掙錢了,發現這個生意很好做,接著會有無數的人湧進來,競爭對手變多了,慢慢從暴利期慢慢變成微利期,我們用微商舉例。

微商到今天也已經進入微利期,競爭極其激烈,有人在四年前做微商,跟我說,我也不知道怎麼掙的,反正就是跑到廣東拿了幾樣產品,搞了幾張圖片,然後在朋友圈發一發,就有一堆人衝過來做代理了,給他打錢,他說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掙錢,他說,但是現在還像原來那樣做已經不行了,現在已經開始談團隊戰了,規範化管理了,再慢慢競爭到最後,進入無利期,我們把這個稱為行業週期。

所以正向盈利普遍適合在暴利期,所以在正向盈利時代能夠掙到錢,核心原因是,你用正向盈利的方法,是你的行業還屬於暴利期,代表著競爭不夠激烈,競爭不夠激烈的時候還能用過去的方法掙到錢,之所以過去能掙到錢的原因是行業還可以,可是隨著今天,行業週期從暴利邁向微利了,而今天95%以上的行業都在這個方向走,也就是說全中國95%以上的行業都在從微利向無利期過渡,所以最近幾年小微企業紛紛倒閉。

以前做企業,不懂經營,管理做不好也能掙錢,現在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高,團隊強,產品好,為什麼生意難做了呢,就是行業週期。

我們發現,行業明明從暴利往無利方向走,無數人還在用正向盈利的方法,用了另外的一個口號,轉型升級,無數的人轉型升級是怎麼轉的,就是原來做服裝的人,轉型成做鞋去了,難道做鞋子就比服裝好做?接著升級,別人投資兩百萬,他投資五百萬下去,所謂的轉來轉去只是轉產品,所謂的升級升級來升級去只是升級你的設備,真正的轉型升級轉的是什麼,轉的是你的盈利方式,升級的是你的盈利能力,讓你的盈利方式能轉型,讓你的盈利能力能升級,這是逆向盈利。

正向盈利認為做大做強,是把資產做大,我們認為不是要把資產做大,而是要把用戶做大;正向盈利認為做強是把員工做強,逆向認為要追求把你的銷售網絡做強,這就是正向盈利和逆向盈利。

正向盈利是在暴利期特定的產物,正向盈利之所以有效不在於你的投資,也不在於你提高收入,不在於你追求利潤最大化,它有一個非常核心的外在因素,就是這個行業週期必須在暴利期,一旦行業進入微利期和無利期,你會發現你之前的所有的方法都不靈了,四五年前行業週期還不夠無利,還能混一混,很多人還在追求用過去的方法如何做得更好,終於在這兩年崩潰了,徹底覺醒,發現以前的套路不行了,為什麼不行了,主要原因有三個:

1,利潤找不到出路。

2,資產找不到出口。當你開飯店你一百萬的投資投下去,等到過了三年後,你再投資三百萬,你把這個叫做大做強,你這三百萬投下去,之前的一百萬敲掉了就沒了。

3,投資永無出頭之日。我們用兩條曲線表示,一條叫投資曲線,一條叫利潤曲線,越是行業初期,投資少,利潤高,盈利空間足,隨著行業發展,發展到中期,後期,投資從少開始慢慢加大,利潤開媽從高到低,很多公司普遍卡到這個節點上,投資變大了,利潤變低了。



商業同盟會


被逼無奈到角落沒容身之地了,國人富裕了沒有人喜歡去工廠實業上班工作了,做老闆與打工賺錢的多少己經差不多了,年輕人既不想去工廠也沒有做老闆的打算了,你們想好吧誰還在做小微企業這樣高風險的事情了,而且整個社會都尊尚輕輕鬆鬆入手高薪,現在都是年令稍大點甚至是退休了再進工廠領一份工資補貼家裡用了,這幾年是年老休息,年長的在做工幹活,中年的努力培養下一代,壯年的在送外賣和麻將撲克,年輕的點著外賣玩著手機,少年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養育,還有多少人在工廠上班,種地農活更少有人做了,小微企業己經是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活著的也是稅收社保利息費用支岀外,存餘的也就有個工資了不起了。


高山人高俠


個體經濟曾經搞活整個經濟,大街小巷,一片繁榮昌盛,拯救了當時大量的下崗職工,這幾年電商起來,地產起來,個體經濟倒了,倒了就倒了,可是市場蕭條,大量店鋪關門,小廠關閉,大街小巷,只有小吃,(小吃大部分也不賺錢,別行不好做,都擠進小吃,供大於求)。市場死氣沉沉,這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嗎?我的哥?



桂林李白


座標武漢市,工業園裡有大小加工廠及倉庫五十多家商戶,這個星期消防來檢查接到園區領導通知關門停電停業一星期,下個星期一開門接到通知環保局檢查又關門停業一星期,再過一星期城管部門來檢查雷歷風行把所有商戶招牌全拆再統一更換寬五十釐米長一米的招牌,一個一千多平米的廠房搞個這麼小的統一招牌,再又過一星期稅務部來檢查…………


手機用戶54183333763


這麼打比方吧:我有一個山頭計劃要種1000棵果樹,由於不知道樹苗的成活率加上地方夠大,我在所以能種樹的地方都播下了種子。

樹苗一天天長大,而且顯然數量驚人。我開始思考了:我就要1000顆樹,多出來的不要了吧。於是我在感覺位置比較好的地方留下來1500顆小樹,因為我這時並不確定每棵樹都能開花結果。

終於開花結果了,看著開滿了花的果樹,我想我只要1000棵就夠了,多了管不過來,於是又把漲勢相對差點的500棵樹砍掉了。


駕校c1c2教練


記得我們村是全國最大的果丹皮基地,最早時候就在村裡各家各戶的院子裡開廠,產品行銷全國;後來不知為啥,統一給挪到村邊集中建廠,有開不起的就倒閉了一批。剩了三十多家。然後前年又因為環保問題小廠並大廠,還剩下兩三家的樣子。以前方圓幾十裡的姑娘小夥都來我們村上班,現在我們村姑娘小夥都要去外邊找活幹。


互聯網創業江水平


過剩造成的!

很多人都去創業,開店。一個街道上是有極限容量的。

說大點,就以某省會城市購物中心為例,方圓1公里有四座購物廣場,和街道上的各種密密麻麻的小商店。最後三年時間不到陸續倒閉了兩家,剩下兩家一家半死不活。其實在三四年前,這個一公里方圓也才一家而已。那時候生意還是比較紅火。後來通過稀釋和各種渠道的分流,也就導致了這一切。

我家樓下一圈四面都是街道,五六年前只有兩家藥店,三家早餐店,兩家麵館,兩家超市…現在呢?所有種類的小店直接翻倍,X2,甚至X3倍,藥店5家,早餐店9家,超市13家!還有其他很多種類…

你說這樣的密集的惡性競爭,過於飽和,它肯定加速死亡啊!所以這幾年不停的倒閉—裝修—開店—轉讓 循環!

我朋友家門口,一個比較偏僻的小區,門口一條街300米,早餐店連著開了10家!超市6家!就看誰熬不下去!它們不死誰死!

這才是真相!



酒盞花枝


微小企業關門倒閉,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我是做五金機床配件的,我來說一下自己倒閉的原因,個人覺得第一,是網上衝擊很大,網上價格低物流也方便,第二,是市場上同類型的實體店增多競爭激烈,第三是客戶欠款付款不及時造成了資金鍊斷裂,第四是國產貨一出現價格衝擊很大,第五上門客戶明顯下降,在五金市場裡一天到晚基本上只看到店主看不到客戶,多方面原因吧



好運老志


是這樣的:跑運輸的被運管盯上了,開店的被房東盯上了,辦實體的被環保局盯上了,做生意的被稅收盯上了,擺攤子的被城管盯上了,創業車子被交警盯上了,創業資金被上線盯上了,上線被融資公司盯上了!最後小微商被銀行盯上了,相互挖坑,矇眼者下跳,摔不死上來再摔,不怕你摔死,就怕你摔不死!金錢利益敵友關係,父子爹孃對薄公堂,世間虎狼不可怕,就怕伴虎闖天下!羊入虎群偽裝虎,不裝就得死,獨橋擁擠擠著過,不擠更難過!


張騰中


我瞭解很多企業,也有很多企業的財務數據,也認識很多企業家和小微創業者,極少成功,大部分只能說“活著”。客觀情況是,絕大部分民營企業越折騰越累,負債越多,越陷越深。原因眾多,情況各異,挑重點整理如下:1. 目前絕大部分工業品價格透明,毛利不高,競爭慘烈。直接結果就是,非細分龍頭企業或優勢品牌企業或有特殊資源的企業或原創極強的企業,其餘99.9%一般工業品企業都活的艱難。 2.農業產品,目前價格波動因素太大,很多核心品類進口到岸價對本土產品衝擊也非常大,農業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無數企業、作坊、合作社等等,都活的很艱難,不含政府補貼的話,99.99%涉農機構都虧損。關鍵是 波動風險過大,盈利3年,虧1年都能把家底賠完。 3.零售行業和各種開店的(含餐飲美容美髮等服務行業和其他各種普通零售),簡單的說就是租金貴、用工貴、引流平臺費率死貴,但消費端漲價難度大,極度擠壓了零售行業的利潤,增加了虧損比例。 4. 其他因素: 融資難 融資成本高(至少是國資盤 融資利率的1倍以上,大部分行業企業或店鋪的年度淨利潤都低於10%,8%+以上的融資成本直接幹掉了幾乎全部淨利潤)。 用工成本高,現在的勞動法不區分企業性質,就實際出現了銀行工作人員和麵館的服務人員 企業都要交幾乎一樣的四險一金,而麵館老闆和銀行承擔能力其實完全不可比,約佔員工工資40%的交金比例比英美都高,這個極大的提高了在勞動用工密度較高的行業的創業成本。 房地產吃掉了太多的社會資源,極大的抬高了商業租金、辦公租金,等於其他所有行業的企業在每月向房地產行業交錢,被房地產行業“吸血”。 最後就是過度發達的電商平臺,讓每一次交易都有多家競爭者,打穿了大部分行業企業的毛利空間,小微企業當然首先面臨壓力,生存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