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一元”為何叫“一塊”,“一角”為何稱“一毛”?

“一元”為何叫“一塊”,“一角”為何稱“一毛”?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被人約定俗稱的叫法或是稱謂,我們總是習慣於這樣或那樣的表達,卻很少想過為什麼。只是偶爾會腦洞大開,就比如想一想:人民幣上明明都標註了的一元,為何我們老是叫它一塊?還有人民幣上明明是一角、五角,為啥又要叫一毛、五毛呢?

人民幣有主幣、輔幣之分

主幣,又稱本位幣,是一國貨幣制度中的基本通貨,是國家法定的計價、結算單位;輔幣,即輔助貨幣,是指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輔助大面額貨幣的流通,共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使用。《中國人民銀行法》第16條規定:“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

因此我們看到的一元即為主幣,一角即為輔幣。

“塊”之稱謂從何而來

“一元”为何叫“一块”,“一角”为何称“一毛”?

對於我國的主幣單位,人們口語中常習慣使用“塊”這個量詞。“塊”作為主幣量詞,大致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從寫作“塊”,釋為“土塊也”;引申為塊狀物的通稱,如石塊;引申為量詞,如《宋史·瀛國公紀》“楊太后聞昺死,撫膺大慟日:我忍死艱關至此者,正為趙氏一塊肉爾,今無望矣。”而外國銀元進入中國,“塊‘則開始被視作銀塊稱量使用,一塊洋鈿”、“兩塊大洋”、“三塊袁大頭”即是其客觀表現,量詞“塊”長期與銀元相聯繫計量使用,關係逐漸凝固,而被當作主幣單位量詞使用,後雖紙幣取代銀元,但“塊”的這種用法被保持下來,成為今天群眾使用的一種非正規的主幣單位量詞。

說完”塊“,不妨再來說說”毛“

“一元”为何叫“一块”,“一角”为何称“一毛”?

”一元“,”一角“既已作為貨幣單位固定下來,便不再探究其背後的名詞意義。然而,我們常常稱“一角”為“一毛”,又是何故呢?

毛本義指毛髮,《說文》中解“毛,眉發之屬及獸毛也。”毛引申有粗糙、未加工義,如毛坯、毛樣等中國北方所稱貨幣單位之“毛”則與這一引申義有關。因為角幣之作為輔幣制造出來的,成色比主幣低,雖名義規定十角可兌一元,實際兩者含純銀量並不相等。

據民國三年九月幣制局總裁梁啟超呈大總統文:“依《國幣條例》以鑄各種輔幣,鑄一元主幣及五釐、二釐銅輔幣,皆須虧耗,鑄其他輔幣,皆有贏餘,此其大略也。”這種情況下,各造幣廠大量生產角幣以謀利,有的更生產劣質銀角,以至角子在社會上須打折扣流通,須以十一角、十二角以至更多方能兌換大洋一元,故一角、二角被稱為一毛、二毛,形成了民間對輔幣單位“角”的又一稱謂。

【相關文章導讀】

♦ 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是怎麼誕生的?

♦ 中國男左女右的傳統是怎麼來的?

♦ 中國傳統文化中龍圖騰是怎麼來的?

《非常歷史》

verydaily

長按右圖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鑑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