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家长必看」手足口病将进入流行高峰,预防刻不容缓!

是的,“手足口”又开始作妖了。这种形势下,要保护宝贝免遭罪,爸妈务必加强警惕。


「家长必看」手足口病将进入流行高峰,预防刻不容缓!

日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正式发布,认识手足口的正确姿势,这里都有!

家长如何及早识别重症?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李兴旺表示,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个别患儿可无皮疹或仅表现为疱疹性咽颊炎,呈自限性,7-10天可痊愈。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循环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目前手足口病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肠道病毒属于RNA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

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并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对于3岁以下、发病在3天内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包括是否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易惊、抽搐、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冰凉,还要注意孩子的呼吸和心率是否明显加快或减慢,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家长必看」手足口病将进入流行高峰,预防刻不容缓!

焦点关注

EV-A71疫苗是预防重症关键

有家长反应,孩子打了手足口病疫苗(EV-A71疫苗)后仍得了手足口病,是不是这疫苗没用?

对此,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钱素云表示,手足口病病毒有20多种,相互之间没有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这些病毒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柯萨奇病毒A6型(CA6)和柯萨奇病毒A10型(CA10)较为常见。

其中,重症和死亡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目前我国自主研发上市的EV-A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尽早接种,适龄接种儿童为6月龄-5岁,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

手足口传播渠道广,勤洗手很重要

李兴旺表示,手足口病的传播渠道非常复杂,主要通过接触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因此,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孩子和家长都要勤洗手。

有些成人虽不发病,但身上可能携带手足口病毒,因此回到家后应先洗手、换衣服再跟孩子亲密接触,千万不要一回家就亲吻孩子的嘴巴和手。

温馨提醒

因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得了病的宝宝就别回学校/托幼机构了,也不要到公共场所游玩,还是好好在家休息养病吧。

等到症状完全消失7天后,宝贝便可以愉快地出门玩耍和上学啦。

因此托幼机构/学校要从三方面做好防控:

「家长必看」手足口病将进入流行高峰,预防刻不容缓!

1.落实每日健康检查制度

晨检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孩子方可复课。

「家长必看」手足口病将进入流行高峰,预防刻不容缓!

2.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

登记报告工作

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家长必看」手足口病将进入流行高峰,预防刻不容缓!

3.搞好学校环境卫生

定期开展环境消毒

● 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

● 教室、宿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