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不時不食丨清明風起山野綠,只待青梅嘗煮酒

不時不食丨清明風起山野綠,只待青梅嘗煮酒

不時不食丨清明風起山野綠,只待青梅嘗煮酒

農曆二月二十,清明

行至清明,春光倏忽過半

此時地氣和暖,盛綠滿漲

果子飽鼓成熟,墜滿枝頭

青梅嚐鮮季短

需趁東風未歇時採摘入懷

煮酒烹梅,以寄相思

才不負這一季盛春的光陰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冬日的寒峭早已消盡了痕跡,萬物顯得泰然明媚。此時若是走在輕軟明淨的雨裡,便覺得空氣彷彿是碗甜水,人像泡在碗裡的水鋪蛋似的,顫悠悠的,溫柔四溢。

清明作為“時年八節”之一,正是春耕農事開始的時間。因其與寒食節、上巳日相近,所以清明節不僅需掃墓祭奠,懷思先人,也是人們踏青涉水,祓禊登高,可以暢懷賞春的日子。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梅,獨天下而春,從古至今一直被視為吉慶的嘉卉,也是人們寄託情懷的象徵之一。

《本草綱目》中記載,梅花開於冬,果熟於春夏,得木之全氣。其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果實性味甘平,收斂生津,可生食,也宜醃漬存味,又被譽為“涼果之王”。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作為中國的傳統花果,梅果很早就出現在人們的飲食中。

《書經》中記載的“若作和羹,爾唯鹽梅”便指醃漬後調味的梅子,而後也逐漸有了“謾摘青梅嘗煮酒,旋煎白雪試新茶”的風雅適意,與“糠火就林煨苦筍,密罌沉井漬青梅”的垂涎誘人。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去詔安,摘一枚青梅果

在城市裡生活的人們,感知季節變化最明顯的徵兆,便是餐桌上的食物。草木物候更加懂得順應時令生髮成熟,清明風一吹,如豆的青梅果便被吹漲了似的長大,各個渾圓飽滿,漫山滿樹油綠逼人。

遲鈍的人們卻總是晚了一步:明明總惦記著釀一壺青梅,才不算虧負一季盛春,卻連續兩年錯失了時機,待到青梅褪盡酸澀,黃梅初生才記起。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今年,我們便早早驅車上路,直奔向青梅之鄉,想將那清越的山林靈氣一網打盡,留存住屬於清明時節的好味。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詔安縣有著“中國青梅之鄉”之稱,地處閩粵交界,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最適宜青梅生長。經朋友推薦,我們去到了離詔安縣城約半小時車程的雄雞村,也是青梅採收季最長的種植區之一。

到了村裡,才發現還是來得早了。當地的人們說,此時雖已陸續開始收摘,但青梅還未到品質最佳的時期。若是想釀青梅酒,還需等上兩週才好。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我們這兒不止山上,村子裡處處都是青梅樹”,村民笑著告訴我們,“對門那戶人家,房子還沒蓋起來呢,就先在那塊地上種了棵青梅”。

車子開入山中,青梅林漸漸多了起來,一重一重,枝椏傾斜著幾乎垂到路面。貓著腰走進樹林,陽光在葉面舒展得明熙白亮,幾乎要眯起眼,才能在融成一灘的新綠中瞧見一顆顆滾圓毛絨的果子。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數數能瞧見幾顆青梅?

詔安青梅果形似桃,肉厚汁盈,質脆細,較之其它產區的青梅酸度更高,果核扁圓,更適合用來釀酒或乾製。且當地青梅為富硒青梅,營養價值較高。

在當地,除了村民自家釀些青梅酒待客飲用,大多青梅會製成果脯話梅類的半成品,銷往各地。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因來時太早,青梅尚未收成,預定的釀酒熬醬以及系列料理只得推遲至四月中旬。好的味道總需等待,經過日照的發酵,再下過幾片雨,山林清氣凝結成果,便可以飽嘗這一捧春意了!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雖然青梅未熟,我們卻吃到了……

在半山腰的小飯館裡,我們應邀吃了一桌應季而烹的家宴:山菜與地瓜葉的快火小炒,添了小米辣和醬,爽口清脆;番鴨與藥材同熬,湯水鮮甜,入喉有些胡椒的微辛;羊肉煲熬得軟爛入味,噴香下飯。

“這些都是最新鮮的食材,我們自己有菜園子,想吃啥就去採。野菜比較少見了,今天正好有,這魚也是去溪裡捉的小魚,好吃得很呢”,飯館的女主人見我們吃得香,忍不住向我們介紹起來。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現抓溪魚做的煲

令我們留下最深念想的,還是詔安當地特色的蒸米飯。據說春天一過,這碗飯也就吃不著了。因為蒸飯的食材之一蕎菜,正是屬於清明的時令菜。將它細細切了,與五花肉丁、蝦米同烹,米飯才會黏糯香甜,晶瑩油亮,肥腴的口感也難掩青菜本身的清香。

“你們運氣還真好!過了這陣子,再要吃到就得等明年咯”,女主人笑著說。順循天時耕種勞作,接受自然的饋贈而食,山裡的人們對於食物總有著我們所無法擁有的闊達。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蕎菜肉丁蝦米飯

在縣城裡閒逛,隨處可見掛著“貓仔粥”的小吃店。好奇著“貓仔”究竟是為何物?我們忍不住去嚐了一碗。

貓仔粥並非以貓肉入饌,傳說古人藉著為貓仔備食之名,為辛勞了一天卻因家族規矩無法入席的妻子偷偷準備的飯食。因其做法快速利落,卻清鮮醇美,營養豐富,於是廣為流傳,直至今日仍受到詔安人的喜愛。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熬煮貓仔粥的小鍋,造型奇特

在長柄小鍋裡燒開肉湯,將魚片、海蠣、鮮蝦、肉羹、豬腰等食材與提前煮熟的粥米一併入鍋炊熟,煽起猛火,湯滾撇沫,最後綴些紅蔥油與芫荽。一碗熱騰鮮香的貓仔粥頃刻之間便上了桌。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貼心的老闆會為嗜好重口的食客備好胡椒粉與辣椒醬,隨各自口味取用。最推薦的是直接喝清粥,因海味的甘甜與肉香已盡數化在湯飯中,米粒軟爛,香氣撲鼻,太容易令人忘了咀嚼,囫圇咕咚喝下一大碗,腸胃也被熨帖得舒舒服服。

再過幾日

便是青梅最為飽滿味美之時

我們將著手準備

各式青梅料理

並記錄下料理過程,與你分享

不时不食丨清明风起山野绿,只待青梅尝煮酒

<24節氣明信片·2018清明>

清明將至,此時的你在吃些什麼呢?關於青梅,是否有一些特色的食方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我們也將送出依時而作的節氣明信片。

丨參 與 方 式丨

參與留言互動

告訴我們

你在這個節氣裡吃什麼,怎麼吃

關於青梅的好食方

各選取5位朋友

送出中古廚房 24節氣明信片

/ 截止日期 /

4月7日18:00

特別鳴謝

詔安縣雄雞村的朋友們

攝影|成凱、LING

插畫丨肉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