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線|那些被承諾“保分”的學生,最後真的都考好了嗎?

一線|那些被承諾“保分”的學生,最後真的都考好了嗎?

風險最大者,成了最有可能買保險的人群。最終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而機構他也不傻,他知道有很大概率會損失。那為什麼還要提供保分?

我大一的時候學過微觀經濟學,但很多概念都還給了老師。最近重新讀,學到很多新知識,今天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我最近學到的兩個概念: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在微觀經濟學裡,信息經濟中的“市場不靈”裡面提到了道德風險逆向選擇兩個概念。先講一個小故事,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如果你是個資本家,隨便完成一個億小目標的那種。你是否願意投資一家提供學習成績保險的公司?

這個故事中,你的一個朋友提出一個方案,希望你投資一家叫“g保險”的新公司。這家保險公司給學生提供成績保險,作為一般保費的回報,該公司保證在投保人因為成績不好導致收入損失之時給補償。似乎很不錯。

但你認真思考一下為什麼投資這家公司。

這注定是一個餿主意。

原因是這樣的,成績和個人的努力直接相關。如果提供這樣的保險,學生將被誘惑著,更少參加學習。這麼做就是道德風險。因為他增加了冒險的行為,加大了損失幾率。而且,有更多成績不好學生要買這種學習保險,這個就稱之為逆向選擇,也就是,風險最大者,成了最有可能買保險的人群。最終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這家保險公司要不就沒有業務,要不即使有業務,也都是風險很大的業務,最終要遭受巨大的損失。你作為投資人,投了這家保險公司,註定血本無歸吧。這個故事很耳熟吧?看過《西虹市首富》的,都知道王多餘最後賣脂肪保險給需要瘦身的人,終於按時虧損完了10個億,還成了西虹市“一大傑出青年”。這也是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功勞。

說完這個理論我想結合當下,語言培訓市場推出的一種服務:保分班。跟你簽署一種東西,叫保分協議。比如包你雅思七分。這個機制和學習保險非常相似。實際上這種服務呢,對學生的成績並沒有什麼保障,反而。會對學生有負面的影響,因為我們知道學習成績適合個人能力有關,在你還沒有開始學習之前,就把你自己的這個責任和風險轉交給了另外一家培訓機構,可想而知,你不可能在學習上花很多時間,最終考不出成績。

而機構他也不傻,他知道有很大概率會損失。那為什麼還要提供保分?直接補償錢給你,那肯定會虧的血本無歸。所以為了補償你,最多就是你免費重新上一遍課程,這並沒有造成什麼實質的經濟損失。下一個班本來就招不滿,你正好來湊數,看著還火爆一些,一舉兩得。以下圖片來自知乎,帶大家看看保分班的的本質:

首先,分是保不住的:

一线|那些被承诺“保分”的学生,最后真的都考好了吗?

其次,機構很清楚“學習保險”是虧本買賣,錢不會輕易退給你:

一线|那些被承诺“保分”的学生,最后真的都考好了吗?

但長期以來,根據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提供保分的地方吸引來的會是成績不是特別好的學生。而從教師端來說,成績差一些的學生,他缺少對好老師和壞老師的一種分辨。公司在招人的時候老師用的水平也會不是特別好,因為便宜。這最終是拉低整個行業的沒有了教學質量,劣幣驅逐良幣後,受害的是家長和學生。

那麼,這本質也就是一種割韭菜的行為,割了本身這些學習習慣不好,但最後沒有提升成績的人。花了錢想買承諾,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

教育行業准入門檻低,內容同質化嚴重,最能體現差異化的地方是品牌優勢,品牌需要一天一天的積累。最終立足的,不是能收到學費的機構,而是給學生真正創造價值,迴歸教育本質的教育企業。

入行多年,我教過提分的學生太多了。但是,我從來沒有給學生提供任何保分的承諾。最終走上考場的是你自己,請對自己學習負責,不要指望把責任和風險轉給他人。對於教學端來說,既然選擇了教師行業,遵守道德底線也是一個教書人的本分,不要利用信息不對稱割學生韭菜。《廣告法》裡對誇大宣傳規定的很清楚,不要以身試法。

從事教育培訓行業多年。留學加拿大回國後加入某納斯達克上市的教育集團,雅思寫作培訓多年。應用金融碩士在讀,準備多年後從事教育行業投融資。交流可加作者微信:AllensidaX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