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果賤傷農&吃不起,究竟為何,速來圍觀!

水果產業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果農賤賣水果,另一方面消費者卻大呼吃不起,到底問題出在哪?

“果賤傷農”,是指市場上水果價格過低,單位面積果樹的市場收益等於或小於單位面積果樹的投入,導致果農增產不增收,嚴重損害了果農的經濟利益。“果賤傷農”並不是今年才出現。從全國範圍看,幾乎每年都有果賤傷農事件的發生。2毛錢一斤的蘋果,3毛錢一斤的香蕉,賣不出去的柿子……

果賤傷農&吃不起,究竟為何,速來圍觀!

廣東徐聞:菠蘿7分錢都沒人收,已經到了不要錢的程度。

果農種出的水果為什麼賣不上價:

一、短時間供給量過多,種植成本上升,水果品質低

近年在全國各地屢次發生果賤傷農現象,其中一根本原因就是近年水果供給量短時間內過大,前幾年的蘋果,近幾年的獼猴桃,以及目測後幾年的藍莓,無一不是在市場好的年份盲目擴張,造成之後的供大於求。再加上成本如化肥、種植、農藥等價格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入不敷出時有發生,“種植擴張—果品滯銷—含淚砍樹”,這樣的悲劇年年上演。

果賤傷農&吃不起,究竟為何,速來圍觀!

滯銷大爺竟成網紅,反應滯銷的普遍性

二、市場信息不暢,導致果農盲目種植

在每次“果賤傷農”事件中,信息的不對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大部分消費者真的不知道果農在賤賣水果。因為農戶種植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各自為戰、跟風盲從、靠天吃飯,類似賭博和靠運氣,增產不增收成為農業生產的常態。

果賤傷農&吃不起,究竟為何,速來圍觀!

賣不出去,只能倒掉

三、小農生產方式,難成規模效應

果農沒有定價權,果農雖然是產業鏈的上游,但經營銷售這一塊兒幾乎沒有自己的渠道,完全受制於人。現階段農民的生產方式普遍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只靠著自己有限的力量,進行小規模的種植,導致其單位產品成本較高。農業合作社、農超對接等方式還沒有普及,農民的“小生產”與現代經濟的“大市場”之間,缺少有效的產銷對接,沒有規模化的集中生產資料和統一的種植計劃,導致滯銷頻頻。

果賤傷農&吃不起,究竟為何,速來圍觀!

辛辛苦苦一整年,遇上滯銷就玩完

四、流通環節過多,物流成本較高

目前我國的水果流通一般採用的渠道模式如下:生產者――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消費者。在這條供應鏈條上,物流運輸貫穿始終,流通成本大,物流運輸成本的居高不下。不管是批發商還是經銷商大家都是為了賺錢,在利益的驅動下,收購商在果農手裡拼命壓價,以提高自己的收益;在農貿市場,零售商需要支付攤位費,工商稅費、衛生費、水電費等各種費用,最終這些都由消費者買單。“果賤傷農”而消費者依舊“吃不起”。

果賤傷農&吃不起,究竟為何,速來圍觀!

一車西瓜40元&半個西瓜40元

為什麼與市場差價這麼大?

1、成本:除了人工成本、運輸成本、存儲成本、損耗,還有過路費、罰款、進場費等潛規則、明規則產生的費用。

2、結款方式:農戶和經紀人之間是現款,而經紀人和城裡的經銷商之間一般都有一定的賬期,所以經紀人承擔了很大的資金壓力,他要想方設法榨取足夠的利潤來支撐他的日常運作。

怎麼應對和防止“果賤傷農”?

因為水果通常含水量佔到90%左右,不耐儲藏,運輸成本高,保鮮決定了銷售半徑通常比較小,比較容易出現滯銷。如何擴大它們的銷售範圍、順利賣出去?

1. 政府&市場方面

我國水果的滯銷,更多的原因還是產銷脫節。由於獲取市場信息的通道閉塞或市場行情預判能力不高,農民容易受當前價格引導進行盲目種植,造成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從而導致價格直跌卻仍然無人問津的局面。這就需要政府層面進行引導,依靠市場的力量,

建設全國性的農產品種植和銷售平臺、農產品市場信息發佈平臺。

首先,通過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的力量,監測各個地區的種植情況,對供給和需求做出及時分析,進行全盤的調配和調整,幫助產銷精準對接。並且,將這些信息通過網站、手機、廣播電視及時推送給農民,讓農民可以及時瞭解到各個地區都在種什麼、種了多少、哪些地方賣得好。另外,政府還應發動村委會、農民合作社的力量,對農民的種植進行及時引導。

許多地區的發展規劃都在打造當地的“拳頭”農產品、特色農產品,但是很容易出現“一窩蜂”的情況。這就要求政府在項目論證的時候要多做調研、慎之又慎;在規劃時,不僅要面向生產,還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冷庫儲藏、物流、銷售環節,通過訂單農業、農超對接等方式,為農民疏通產業鏈。

2. 農民方面

一是要關注政策,政策鼓勵的項目,做起來就容易獲益。

二是要選擇種植一些高質量的農產品,即便市場有時候不景氣,好東西也絕對有銷路,能賣個好價錢。

三是要學習科學種植,改善農產品的保存方法以延長其保存時間,減少投入成本。

四是要學習一些網絡技術,打好“互聯網+農業”的牌,在網上尋求一些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