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傍名牌”花樣百出,經營混淆行為被嚴查

四川工商提醒:日常消費擦亮眼 當心“傍名牌”產品

自己的商品沒有名氣,一些商家就想通過“傍名牌”、“搭便車”等侵權行為,讓商品名稱、包裝等看起來和知名品牌相似,讓消費者誤以為就是某名牌商品,從而擴大銷量獲取利潤。這種行為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對辛苦站穩市場的知名品牌而言也是極不公平的。

哪些行為屬於“市場混淆行為”?據省工商局競爭執法處處長楊鍵介紹,新《反不正當競爭法》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規定,經營者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包括簡稱、字號等)、社會組織名稱(包括簡稱等)、姓名(包括筆名、藝名、譯名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域名主體部分、網站名稱、網頁等,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繫的行為都屬於混淆行為。經營者實施上述混淆行為,情節嚴重的將被吊銷營業執照。

在全省剛剛結束的“紅盾春雷行動2018”專項行動中,我省多地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查處了一批市場混淆違法案件。其中,南充市嘉陵區工商和質監局查處一起利用二維碼使用他人有影響力的企業字號名稱實施混淆的違法案件。當事人銷售假冒標稱深圳市新黑豹建材有限公司生產的“黑豹HB”牌防水塗料,同時張貼了二維碼防偽標籤,掃描二維碼會出現“深圳市黑豹建材有限公司”公眾號鏈接(“深圳市黑豹建材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新黑豹建材有限公司”是兩家不同企業,“深圳市黑豹建材有限公司”是業內知名企業,而“黑豹HB”商標是“深圳市新黑豹建材有限公司”的註冊商標)。當事人涉嫌利用二維碼使用他人有影響力的企業字號名稱實施混淆行為,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混淆手段,同時還存在侵犯商標專用權和偽造廠名廠址等多種違法行為,已分別受到相應行政處罰。

另外,還有一種是與知名品牌商品外包裝、裝潢近似的混淆行為。阿壩州紅原縣工商質量和食藥監管局查處一起擅自銷售使用與可口可樂包裝、裝潢相近似的混淆違法案件。 “可口可樂”註冊商標為紅底白字,經長期使用,已為廣大消費者熟悉,紅原縣一家商店銷售的奏山可樂味飲料包裝裝潢與可口可樂包裝裝潢相近似。調查過程中,紅原縣消委會將產品以實物圖文進行對比,並向公眾發放隨機調查問卷,結果表明當事人行為已造成消費者誤認。當事人受到相應行政處罰。

“傍名牌”發展不是長久之計。楊處長提醒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就要有屬於自己的商標品牌,以真材實料獲得消費者認可。另外,消費者日常選購商品時要仔細辨別產品名稱、包裝等,不能貪圖便宜忽略質量,最好到專賣店等正規門店選購。購物後保存好發票等購物憑證,以便日後發生糾紛及時維權。

張茜 成都日報 劉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