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濱海新區衛健委發佈新冠肺炎社會防控指南(第二版)

昨日,區衛健委發佈《濱海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社會防控指南(第二版)》,此前印發的《濱海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社會防控指南(第一版)》廢止。

濱海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社會防控指南(第二版)

1.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目前為止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

這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樣,不同病毒之間雖然是近親,但性情、態度、處事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狀病毒雖然是SARS近親,但還未表現出SARS那麼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為此感到恐慌。

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臨床表現有哪些?

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並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表現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個別“不典型”病例有的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噁心嘔吐、腹瀉等;有的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有的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有的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還有的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但多數患者為中輕症,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與發病病例(疑似或確診病例)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屬於密切接觸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4.為什麼要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14天?

目前對密切接觸者採取較為嚴格的醫學觀察等預防性公共衛生措施十分必要,這是一種對公眾健康安全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

參考其他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潛伏期、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相關信息和當前防控實際,將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定為14天,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觀察。

5.如果出現早期臨床表現,是否意味著自己被感染了?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

如出現發熱、乏力、乾咳表現,並不意味著已經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3℃)、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且有武漢旅行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出現小範圍聚集性發病,應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6.如果接到疾控部門通知,你是一個密切接觸者,該怎麼辦?

按照要求進行居家或集中醫學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居家醫學觀察的要單獨一個房間,生活用品與家人分開,勤開窗通風,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社區醫生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3℃)、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請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就醫時,應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尤其是應告知醫生近期到武漢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觸史、動物接觸史等。特別應注意的是,診療過程中應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護自己和他人。

8.家中出現患者後,該採取何種措施?

患者及時就醫,並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患者離開後,應對患者家及交通工具進行終末消毒處理,具體消毒方式應諮詢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配合專業人士完成終末消毒處理。

9.患者其他家庭成員應注意哪些事項?

當出現發熱或疑似患者後,其他家庭成員應注意做好隔離防護措施,及時就醫診斷、排查。當出現如下情況時,需及時消毒處理:

(1)皮膚若被汙染物汙染時,應立即清除汙染物,然後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劑或75%醫用酒精和3%過氧化氫消毒劑擦拭消毒3分鐘以上,使用清水清洗乾淨;

(2)衣物若被汙染物汙染時,按患者衣物處理,若無肉眼可見汙染物的可選擇煮沸消毒15分鐘,或70℃以上熱水浸泡30分鐘,也可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然後清水洗淨晾乾。

貴重衣物可選用環氧乙烷滅菌法進行消毒處理。

10.公眾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1)目前正處於冬春季傳染病高發季節,公眾要增強衛生健康意識,加強鍛鍊,規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2)勤洗手洗臉,保持手衛生。外出回來後及時洗手、咳嗽、飯前便後、接觸或處理動物排洩物後,要用流動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對於手機、公共電腦鍵盤要注意定時定期消毒。

(3)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經常開窗通風。

(4)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特別強調減少家庭聚會;

不參加集會和聚餐,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和人群集中地方,必要時一定戴醫用口罩。

(5)提倡口罩文化,外出時請佩戴口罩,對於使用過的口罩不要隨意亂扔,放入垃圾袋封口處理。。

(6)咳嗽和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屈肘遮掩口鼻,嚴禁隨地吐痰。

(7)醫院就診或陪護就醫時,一定要佩戴好合適的口罩。

(8)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飲食清淡,不暴飲暴食,不吃野生動物,生熟分開,加熱食物要徹底,規律作息,不熬夜,經常體育鍛煉,提高抵抗力。

(9)儘量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

11.湖北武漢來津和返津人員應注意哪些事項?

武漢來津和返津人員請主動到居住地社區居委會登記,自覺居家隔離14天,14天內不走親訪友、不與外人接觸。14天后如無症狀可解除隔離。出現發熱、咳嗽症狀時,第一時間戴好口罩直接到衛生健康委指定的發熱門診就診,不要到其他科室。就診時請主動告知醫生武漢旅居史。同時,做好家庭成員的防護,儘量不要參與社會活動,家中不待客。室內勤通風、勤換氣,家居用品每天清潔並定期消毒。

12.怎樣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選擇醫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預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醫用口罩佩戴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

戴口罩前應洗手,或者在戴口罩過程中避免手接觸到口罩內側面,減少口罩被汙染的可能。分清楚口罩的內外、上下,淺色面為內,應該貼著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屬條(鼻夾)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定期更換、不可戴反,更不能兩面輪流戴。

13. 口罩個人防護基本知識

(1)應該配戴口罩的情形

去醫院看病、探望病人時,尤其是去醫院的發熱門診或呼吸科就診時;去超市、商場、影院等人員密集的場所時;為防止將疾病傳染給他人,有發熱、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疾病症狀時應及時戴口罩;霧霾天氣在室外活動時,建議戴口罩。

(2)口罩的選取

普通棉布口罩、各種網紅口罩:材質可能為棉布、紗布、毛線、帆布及絨等,主要用於保暖。由於材質本身不夠緻密,無法起到預防感染目的,不建議佩戴。

帶呼吸閥的普通防護口罩:存在呼氣閥,用於防塵防霾,但是不能用於防止呼吸道感染。

一次性醫用口罩:一般情況下,外出去人員密集場所,可用一次性醫用口罩。

醫用外科口罩: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呼吸道感染。注意是醫用外科口罩,並不是普通的防護清潔口罩。去醫院的發熱門診或呼吸科,或與呼吸道疾病患者接觸,建議用醫用外科口罩。

醫用防護口罩:相比於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的級別更高,是口罩中的“戰鬥機”,但同時價格也更高。適用於接觸患有空氣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如肺結核患者;或接觸有明確建議使用醫用防護口罩進行防護的疾病的患者,如鼠疫、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等。

(3)佩戴口罩的方法

分清正反面:口罩分正反面、上下面,正面(朝外)多為淺藍色或深色,反面(朝內)多為白色或淺色,內有鼻夾金屬條的為上方。

洗手:戴口罩前需要洗手,因為口罩是相對無菌的,如果手比較髒就去觸摸口罩,會把手上的髒東西蹭到口罩上。

戴上:確保口罩反面朝內,有金屬條的一端朝上,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用雙手緊壓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皺,更好覆蓋鼻子、嘴巴。

(4)摘下口罩的方法

不要接觸口罩外面(汙染面);先解開下面的繫帶,再解開上面的繫帶;用手指捏住口罩的內側將外面摺疊到內,用塑料袋包裝好放垃圾桶內,摘掉口罩後應洗手。

(5)口罩使用過程中的3個“要點”

①必須要進行鼻夾塑型,用口罩仔細遮蓋口鼻並繫牢,儘可能減少面部與口罩之間的空隙;②必須要在使用中避免接觸口罩外面(汙染面),戴前、摘前後、接觸外面(汙染面)後要洗手;③必須一次性使用,用完就扔掉,避免重複佩戴,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溼氣後,換上新的清潔並乾燥的口罩,最好每隔2~4小時更換一次。

(6)特殊人群選擇防護口罩務必小心謹慎

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佩戴前應向專業醫師諮詢,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體狀況各異,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後,可能造成不適感,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兒童處在生長髮育階段,而且其臉型小,一般口罩難以達到密合的效果,建議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兒童防護口罩。

14.怎麼洗手?

在餐前便後、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後,要記得洗手。洗手時,要注意用流動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時間不少於20秒。為了方便記憶,揉搓步驟簡單歸納為七字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15.中醫藥預防方案

成人預防性用藥:

藥物組成:桑白皮15克 地骨皮15克 生黃芪15克蘆根20克 桔梗10克 炒白朮10克 玄參20克 黃芩10克生甘草10克 防風10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連服5至7天。

食療方案:

荷葉、鮮百合、胖大海、金銀花、麥冬,各少許,水煎,半滾燙沖泡綠茶少許,代茶頻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