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閱卷老師強烈推薦的高考滿分作文時事素材:年味,究竟去哪兒了?

每一個新年伊始,人們彷彿都會問一句:“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

老一輩的人嘆惋傳統節日的沒落,追憶從前熱鬧團聚的時光;新生代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厭倦傳統的過年方式,相較於陪著父母走街串巷,我們更願意約上三兩好友結伴出遊,或者徹夜“開黑”。

一年一度的春節,漸漸褪去記憶中那些熱烈的、明媚的、令人著迷的色彩,慢慢變成一個尋常普通的節日,變成一段持續時間稍長的假期。

但我們還是懷念曾經的年味,那些純粹的、鮮活的、充滿生命力的快樂,因為那才是年的真正意義,才是屬於年的真正情緒。而不是機械地刷著手機,群發著千篇一律的祝福短信。

年味究竟去哪兒?為什麼桌上的大魚大肉越來越多了,我們卻漸漸不快樂了?

閱卷老師強烈推薦的高考滿分作文時事素材:年味,究竟去哪兒了?


媒體評論

告別了娛樂匱乏和物質貧瘠的年代,讓溫潤文化生活、慰藉人倫情感的“文化糧食”豐富起來,我們才能進一步告別靈魂信仰的睏乏。繼承與創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輕視。過去以真竹“著火爆之”即為“爆竹”,如今更為環保的電子爆竹有替代傳統爆竹之勢。過去拜年講究作揖、磕頭,如今短信、視頻、微博都可以成為心願的承載。過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豐盛年夜飯,如今全家一起看場電影、拍張合照,同樣定格幸福團圓。變化的是年俗形式,不變的是文化追尋和情感慰藉。正所謂,“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喚醒儀式感並不僅是發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義,而是不斷挖掘承載文化傳統和節日內涵的時代載體。如此,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能回味無窮。

——人民日報《喚醒傳統節日的儀式感》


傳承不易,創新猶難。文化終歸是一種深層次的精神追求,當下流行的許多春節娛樂活動,很大程度上還屬於“淺文化”。雖然紅包大戰等新生事物賦予春節接近全民參與性的文化娛樂形式,但在精神文化方面,互聯網尚沒有增加國人所冀望的“年味”,缺少那麼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內涵。網絡文化泥沙俱下的缺陷,也增加了文化更新的隱憂。但是,技術演進的影響無遠弗屆,互聯網能帶給傳統文化怎樣的新變,值得我們珍視和培護。

——人民日報《審視“年味”裡的文化命題》

閱卷老師強烈推薦的高考滿分作文時事素材:年味,究竟去哪兒了?


“儀式感”需要被不斷注入活力

許多人將年味的消失歸咎於傳統儀式被忽略,但那些所謂的“儀式”,真的能給現代人帶來快樂與幸福嗎?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兒捏餃兒,初一撅著屁股亂作揖兒!”

類似的民諺曾經如二十四節氣一樣成為老一輩人的“過年準則”,近年來又隨著社交媒體傳遍大街小巷,卻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活力。

它屬於那個已經消失了的農業社會,那個有原始自然信仰的農業文明,老一輩的人或許還能從泥土的記憶中和它藕斷絲連,但對於從小生活在急速發展的工業社會,接受了無神論和互聯網洗禮的年輕人來說,它們不僅喪失了本身的意義和價值,而且顯得不合時宜。

一頓大餐,不必等到過年再去吃;一件新衣,不必等到過年再去穿。打掃房子或許是惟一一個還有存在意義的“儀式”,但相較於享受,它更像是一個負擔,“逼迫”著人們在竭斯底裡、埋怨焦躁中完成所有衛生死角的清理。

馮驥才說:“‘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然而,傳統儀式或許是年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但它們並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成為束縛人的“清規戒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有些儀式需要在保留自身基本形態的情況下,因時而變,與時俱進。


用法解析

適用於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等主題,如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韌性》,2014年江蘇卷《關於不朽的理解》。

示例:

有人將年味的缺失歸結為煙火禁令,甚至認為“禁放煙花爆竹,是對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年俗文化的嚴重打擊”,但

文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水,隨著時代發展,各種元素理應不斷地流出和湧入。這不僅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正因為這種流動,文化之海才能始終保持豐富的活力。“年味”不是用繁複儀式堆砌而成的產物,它源於每個人對“年”的無私付出和奉獻,源於每個人對“年”的美好感受與體驗。

閱卷老師強烈推薦的高考滿分作文時事素材:年味,究竟去哪兒了?


用心去愛,年味就在

事實上,除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變了物質環境,使原本富有年味的食物失去誘惑力,更深一層的原因是,現代社會個體意識的崛起與傳統意識發生衝突,使得“團圓”這個亙古不變的年味核心受到質疑。

“團圓”本是一個快樂美好的意象,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快樂”不再必須通過它才能滿足,甚至許多人的“痛苦”正是來源於此。“考了多少分?”“年級排名第幾?”“準備上哪個大學?”成為許多小夥伴難以逃脫的恐懼。

對於有的人而言,一場年夜飯,彷彿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那個比小時候更加渴望愛、關懷和理解的你,卻不得不遭受一輪又一輪的“拷問”。

“團圓”本是過年的核心,卻已經變成了壓力。與其說年味越來越淡了,不如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再是一個天真的孩子,我們開始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更多的期待,不能再像兒時那樣只享受無憂無慮的單純快樂了。

與其去埋怨那些詢問和攀比,將苦悶和抑鬱鎖在心裡,不如在春節聯歡晚會的背景音裡,跟長輩們做一次真誠的溝通。

兩輩人之間觀念差異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難以逾越,要知道,並不是每個父母都能細膩地體察到孩子的心思。倘若你一味地封閉內心,他們根本無從瞭解你的變化、痛苦和渴望。

“年”永遠是最適合溝通的時機,家永遠是最包容你的港灣。當你敞開心扉,用心去愛的時候,“年”便會給予你今冬最熱烈的溫暖。


用法解析

適用於兩代人的交流、愛與情感等主題,如2017年天津卷《重讀長輩這部書》,2013年上海卷《更重要的事情》。

示例:

“團圓”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詞彙,但它真正意義上的實現,需要每個人互相包容與理解。

共處一室,只是存在的客觀聚合;知心知意,才能營造一個“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的結界,連空氣中都充盈著淡淡的甜。這個世界,除了家人,再也沒有誰能無私地愛我們。或許代際間有溝壑,但這道淺淺的距離,會被那種發自靈魂的真誠的愛所填滿。或許表面上會有些許嫌棄,但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更接近你的心。

閱卷老師強烈推薦的高考滿分作文時事素材:年味,究竟去哪兒了?


從遠古的臘祭、漢魏的祭祖守歲、唐宋的拜年放炮到明清的請神賞燈,從古至今,春節的風俗在歷史中不斷演變,卻從來沒有離開過團圓。

你們家過春節有什麼習俗?年夜飯一般會吃什麼?快到評論區聊聊吧~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寫在最後

喜歡這篇閱卷老師都點讚的最新時事熱點素材?可以評論催更呢~

更多學霸尖子生都在偷偷摘抄的小眾名人名言句子、中考高考滿分作文範文、高考中考作文真題解析、高分寫作秘籍,都在【作文紙條App】裡呢~

閱卷老師強烈推薦的高考滿分作文時事素材:年味,究竟去哪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