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什麼人在種地?種地一年到底收入多少錢?你的能力還能種多少年地?以後誰來種地?

李風佔


現在農村裡絕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種地,由於勞動力有限,丟荒非常嚴重,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經濟不發達,道路不通暢,種地效益不高。以前還有四十幾歲的中年人在家種的,但是因為看天吃飯,收益不是很好,還抵不過工地幹一個月的工資,所以現在都往城裡打工。

我前面回了一趟老家,村裡面有80%的都是老年人帶著一個或者兩個小孩,在村裡轉一圈,看不到一個年輕人,好多都搬到縣城或者直接在外面安家了。光說傳統的種地,一年收入也就是四五千塊,還是算好的了,玉米、土豆、大豆、辣椒,農村價才多少?很不容易。

現在都是成片的種植,有承包戶承包,國家有相應的補貼政策,統一種植和收割,種植的品種也多了,由本地區形式決定,有的就是大棚蔬菜,有的葡萄西瓜等水果,偏遠地區有的種藥材。現在水稻技術可達到畝產1100–1300公斤左右,沒必要都去種,種本地有需求有市場的東西,提高農民的收益,我覺得非常好。

手機手工打字,如有錯別字,見諒!





zt張淘淘


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作為華北平原南部我們那裡前幾年我們小隊不種地了,家裡面土地都被我們村人給承包了,好像在2017年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說出,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即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期限後延長三十年的好政策。也是有這政策有些種田大戶承包大片土地來種植經濟作物。當時給我們村的村民說每畝地一千五還給大家籤合同村支書給村民做擔保。剛開始幾年承諾給村民都給村民錢,但是過了幾年由於地裡面種的樹木賣不出去所以資金週轉就慢了很多。給村名今天拖明天這樣天天拖著。後來就給村民商量說承包有點高就是降了一些。承包人說樹木賣了給錢,有些村民等不及就直接把樹木拋了種糧食。拋樹的都是年齡大的出不來的,就在家裡種一些小麥和玉米。總體說種糧食由於農資價格高,現在都是機械化人工費都比較高,所以種地也就收成一季的錢吧。感覺年齡大人種田都比較辛苦的。因為他們身體身體不太好種田也是操心事比較多一些。也希望國家出臺政策讓糧食價格穩定增長,村民糧食賣個好價錢生活更美好。祝願全天下農民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大民快樂生活


其他地方不知道,我就說說自己能看到的情況吧,因為我就是個在家種地的農民!

就我住的村子來說,種地的都是些中老年人了。村民們經常在一起開玩笑說:村裡就剩些老弱殘兵了!

年輕人,誰願意在家種地呢?村裡人多地少,水利條件又不好,所以只能靠天吃飯了。地裡播種的是希望,收穫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因為一年忙到頭,地裡也收入不了幾個錢啊!因此,年輕人都各顯神通出外謀生活去了!

七八十歲的老人想種地,也沒那個勞動能力了,所以種莊稼的大都是些中年人了,他們除了照顧了家裡的老人,還得管孫子上學的,也抽不出身子出外打工,所以只能選擇在家種地了!

至於說種地一年能收入多少錢?

我們村周邊地裡主要就是花椒樹了,一畝地的毛收入也就五六千塊錢吧!扣除農藥、化肥以及中耕除草的費用,還有僱人採摘花椒的工錢,一畝地的真正收入也就兩三千塊錢的樣子。如若遇著自然災害甚至都會絕收的,這個是沒有固定收入的,所以我無法說出具體的收入數字。不過經濟林還是能比糧食作物收入高點吧,所以村民們種糧食的就很少了!

農民種地就沒有個退休年齡,那天你扛不起鋤頭了,種地也就種到頭了!誰也不知道不自己還能種多少年的地,天,只有天才知道吧!

這是地頭拍的照片!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農人老蘇


1、座標湖北恩施州,山地水田都有,氣候冬冷多雨,春夏秋還好

2、早先本村出產水稻、玉米、菸草,隨著時代發展,農產品價格低,入不敷出,鄉村主要外出務工,我村出門以修高速路為主

3、留守人員多為五六十歲,或者身體欠佳,稻田去年全村種植面積不到二十畝,其中三畝是我的。油菜近三年種植面積逐年增長,因為山櫻合作社提供油菜育苗,一月齡油菜苗供附近村民免費使用,全村油菜一百多畝。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勞力收益比不合算。耕地主要變為茶園,中老年人採摘茶葉。

😂我就是全村最年輕的幹農活的,比我小的多數不會幹。我不做了就剩老大爺老大媽們採茶。

茶葉、油菜,施肥的大爺





農藝猿雷大楊


種地人大致有兩部人:一,人比較老實,交際不是很廣,沒有更多的選擇,只能守那一畝三分地。二,上了年紀又沒有一技之長。年輕時在工廠打工,上了年紀沒有工廠錄用只好回家種地。

種地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勉強吃飽,遇到旱災,洪澇災害,一年除了人工不算還要倒貼。

記得有一次回村上和多年不見的表哥聊天,聊到種田的事,他說已經十幾年不種,當時很驚訝,好好的田地不種?後來算了一下,辛辛苦苦種一年田地比不上打工一個月的收入,不如把它丟荒。


河池老袁


看到你提出的問題,分類歸納共有四點,回答起來可能話長,只要有耐心看完我的回答,你就會悟出道理。

一、先說農村什麼人種地?目前的農村,種地的多是五十歲以上的農民,這些人文化程度偏低,一輩子沒有其它技術,只知道把自已承包的地種好,到底能收入多少,全憑老天爺照顧以及糧價的高低,多收了高興,少收了嘆氣,年復一年,春天播種了希望,秋天收穫著期盼。年輕人看到種田很難致富,多數人選擇了出外打工,村子裡看到的多是老人和婦女,偶而有玩耍的孩童。

二、種地到底能收入多少錢?這件事情,各戶情況不同,地多地少不一樣,自已出力種地和全部用人也不一樣,很難說到底收入多少錢。不過我可以給你算一算,假如全部用人,一畝地純收入大概多少。這個由於各地情況不同,我也單指我村。就從種地流程,一步一步慢敘。我們實行秋耕,首先要粉碎玉米的秸稈,每畝20元,再進行深翻,每畝30元,第二年春天刮堰,每畝10元,春澆地人工費,每畝50元,水井費每畝大約20元左右,實行的是計時,或多或少看用的時間長短。地一適合播種,首先撤肥,現在大多施用化肥,有專門撤肥的機器,一條龍服務,連拉帶撒每畝地10元,那麼化肥使用多少,成本又有高低,按一般計,每畝地施複合肥一袋半,大約需要200元左右。地要旋耕耙磨,每畝又要30元,這樣地已整好。那麼下一步就是播種,每畝種子一袋,4200粒裝,每袋種子一畝,需要55元左右,機播一畝20元,苗出齊長到一尺多一點,就要除草,除草使用滅草劑,也要機器噴霧,每畝又需20元。那麼一般在玉米生長期間,要澆一次水最少,有時天旱了二次,我們只按一次,又要人工和水費70元,追施尿素二十斤,自已出工不計價,尿素錢20元總的計算吧。不說中間發生蟲害等,收穫還要每畝100元,這樣總共一算,每畝投資大約需要525元,如果天旱澆個二水,遇病害用些農藥,每畝就的投資共計600元左右。我們土地比較好,每畝按正常年景計,可產玉米1500斤,每斤按8毛,共可收入1200元。那麼去掉投資,每畝純收入也就600元左右。

我們村每人分了土地2.4畝,也就是說一年每人純收入可達1440元左右。如果沒有早年開墾的荒地可以彌補一點收入,真正農民的收入可憐。我們村在附近還算作好一點的村,土地平整,全部是水澆地。

三、再回答第三個問題,我已60有幾,估計不出問題,還能種十多年地吧,因為現在一切不需要出多大的力,只要很好地管理,我目前有十五畝耕地,是長輩和子女留的。

四、最後說一說以後誰來種地?這個問題因為是以後的事情,所以說也是個猜測吧。就目前情況看,真正種地的利潤不大,農民靠種地實難致富,況且每家每戶擁有的土地不多,只能解決溫飽也成問題。2018年農民人均收入14600元,也不知怎麼來的,可能就是加上了打工的收入與以平均,我想很多人又拉了後腿。土地的前景是少數有能力之人通過土地的流轉,進行集約化管理,農民可以得到部分租金以至紅利,但要讓農民真正富裕恐怕還是問題。三農工作真還值得認真探討。





李增喜3


咱們來梳理一下農村的現狀。

誰在種地?

兩個極端。種田能手種一部分,老弱病殘種一部分。傳統的一個農村壯勞力種自己家幾幕地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矛盾嗎?不矛盾。

一少部分人包了很多地,是指望種地賺錢的,將種地當成職業。這就是所謂規模化種植,代表農村未來發展的方向。



大部分人進城打工了,家裡的地有兩種安排。一種是把地租出去,收地租,也不作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另一種,是家裡有老人或者婦女能夠照顧一下,就自己種,反正現在種地也簡單,種地收低都有專業機手提供服務,比租出去沒畝多得一兩百元,老人婦女也能有機會為家庭增加收入,體現自己的價值。

將來誰種地?

種田大戶成為農場主;資本下鄉包地成為農業資本家;土地託管公司以提供服務的形式承擔部分土地的耕種管理;一部分家庭除了種自己的土地,再承包幾家的地,自給自足維持生計。只種自己家的幾畝地,在將來的家庭收入所有的比重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不值得(效率太低),終將推出歷史舞臺。


種田博士後


農村人為什麼在農村裡面種地?種地難道一年有很多錢的收入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看法,畢竟我在這邊農村這邊已經做老師做了10多年了,那麼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是看的很明白很清楚的。



為什麼留在農村裡面種地?

這個得分為兩種情況來看,一個是耕種自己的土地,一個是剛種別人的土地。

前面呢,這一個問題是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本來農村裡面分得土地的人,平均的土地就比較少,那麼種植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有的可能多幾畝水田。

這種情況下,因為的家庭經濟條件或者各種原因,自己沒能夠空出勞動力來,到外面去打工賺錢。

只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在農田裡面摸爬滾打,又或者自己本來就是一無所長。人太過於老實,沒有更多的選擇性,沒有各種能力外出打工,只能夠留在農村裡面耕種自己的土地。

這種人往往在農村裡面不要談,掙不掙錢,能不能夠養活自己,養活家人還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所以掙錢這個東西似乎不要跟它們貼得太近。

另外一種人在農村裡面,種地的基本上是屬於創業,常把別人的土地來進行搞種植。

這種人呢,基本上屬於創業型的,那麼賺錢的就看這種人能不能賺錢,如果遇上好的年份賺錢還是比較容易的,如果遇上不好的年份,賺錢就比較困難了。

就比如這兩年水果滯銷的情況出現,那麼對於種植業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困難和挑戰。


一年在農村裡面能夠賺多少?

城市掙錢城市花,農村掙錢農村花。在農村裡面雖然賺不了什麼錢,但是,有的地方如果能夠有錢賺的基本上都只是夠自己的生活開銷。

那麼有些地方呢,如果賺不了多少錢,可能一年下來還會負債。

所以在農村裡面,如果賺的多的,可能對於個人而言,一年下來一個家庭裡面最多能夠存下一兩萬塊錢。

那麼對於小的來說像我們小時候那時候一家人都在家裡面耕田種地,過年的時候還得借錢過年。

如果是在農村裡面耕田種地,他承包的,規模化種植的,就像別人創業的時候規模化種植的情況。

這些人呢,他們所賺的錢還是比較多的。一年下來,有的年份比較好的時候可能賺到十幾萬,如果不好的時候也有可能賠本。


以我們自己的能力能夠種多少年呢?

雖然我不是本地人,我是另外一個鎮的,來到這個農村裡面任教。那麼家裡面還是種有水田的。

但是他實際上不屬於我個人種的,但是每年到收穫的季節,還是需要回家幫忙的。

對於我們的能力能夠種植多少年呢,應該說能夠種多少年就種多少年,畢竟重點現在來說,已經大大的簡化了各種流程,所以種田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

因為自己種植的口糧吃起來不僅放心,而且還綠色環保。味道也是比其他的好像很多。


以後誰來種植這個就很難說了,有可能進行區域性承包流轉,也有可能有規模的公司來徵用或者國家徵用回收,這種情況都很難說。


江南農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農村什麼人在種地?種地一年到底收入多少錢?你的能力還能種多少年地?以後誰來種地?

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人,看到這個問題時深感無奈。首先,農村什麼人在種地,在我們村,以及我周圍認知的農村中,現在種地的都是父輩的了,比較勤奮,老實一點農村人,因為他們沒有多大本事,就會種地,打工。種地最起碼能保證自己的口糧,還能帶來一點收入,年輕人在種地的幾乎看不到了,因為每年春收,秋收的時候,都要回家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自己在外掙的錢,可能就會比回家春收,秋收掙的錢還要多,所以,年輕人也就不會去選擇種地了。

種地一年到底收入多少錢呢?這個要分地域,當地地形地貌,以及水利條件適合種什麼農作物。我是山東的,山東大部分農村都是種的小麥和玉米,我家有十幾畝地,除去買種子,播種,施肥,澆水,農藥,收割等等,一年到底的話也就能掙一,兩萬吧。糧食價格最近幾年都不是太高,所以,這也是很多人不去種地了的原因之一。而我也是這其中之一,我雖然是農村的,平常也幫著乾乾農活,但是,如果種地的話,以我的能力,可能連一年都種不了,因為不會種,也沒有時間去打理,而且工作的地方不可能,春收,秋收的時候都放假給我。

那麼,父輩他們終有老去的那天,而年輕人又不會種地,那以後誰來種地呢?現在合村並鎮和土地流轉正一些地方已經做試點進行著了,未來最大的可能,就是以土地流轉的形式成立新型農業合作社,讓會種的人去種,培養一些現代化職業農民,而且隨著機械化的大力普及,未來誰又能猜到是不是小型機械工具種地呢,只需幾個人操控機器就好了,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想。但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誰又能知道呢?


古怪的飛魚


農村裡種地的人年紀基本都在45歲以上了,現在年輕人在農村種地的已經很少。單純種地收入不高,以種玉米小麥為例,10畝地一年也就能剩下一萬多元錢,地越少越沒多少收入,往往都是農民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幹賺了忙活,手裡攢不下錢。

以後種地得轉型,成方連片的大塊土地可以種,這樣機械化操作以後,能減少成本,也容易操作,省時省力,還得依靠精細化管理,比如澆地,大塊土地值得用滴水灌溉設備,小塊土地還是靠人工大水漫灌,很浪費水源,還增加了農民的灌溉成本。

以後農場主估計會來種地,大片的土地成本低,操作簡單,就是前期投入比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