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潘安:一千七百年过去了,若论容貌,我还是NO.1

潘安,这位翩跹少年的身影,如同黑暗历史夜空中的一颗耀眼的流星,尽管只有一刹那的光芒,却幻化成了一个最美丽的符号。

潘安:一千七百年过去了,若论容貌,我还是NO.1

人美在骨不在皮,好看的皮囊终究容易逝去,高洁的人格与风骨,才与世长存。

潘安这个名字注定是和帅气连在一起的。在历代帅哥排行榜上,他绝对是个宗师级别的人物,没有更美,只有最美,旷古绝今。

韦庄《江城子》里的万人迷潘安: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

王实甫《西厢记》里也提到了潘安之美:“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潘安就是中国古代的贝克汉姆,他的俊美精致已经成为千年美男的标准,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审美文化符号。

潘安还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公子。他在河阳县当县令时率领老百姓种植桃花,整座城邦宛若世外桃源。清风徐来,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清新雅致,优雅醉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站在时光隧道深处的潘安款款地朝今人走来,他的风姿神采依然是那么蕴藉潇洒,俊逸不凡。

潘安:一千七百年过去了,若论容貌,我还是NO.1

花样美男

潘安到底有多美?

据史料记载,潘安身材修长(野史称一米八五),眉目如画,脸型轮廓分明,肤色白皙,一脸的胶原蛋白。气质三分阳刚,七分儒雅,宽袍长袖,飘逸绝伦,玉树临风,灿若云锦。

《世说新语》记载: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意思是说少年潘安只要走到大街上就会被妇女们围起来仔细端详,因为他长得实在太惊艳夺目了。

潘安大窘,想拔腿溜走,妇女们就手拉着手围住他好看个够。

潘安的人气比任何一个大明星都旺。明星的人气靠长相和演技,而潘安全凭那鲜花般的容貌打动人心。

不仅仅是妇女,就连老太太也被潘安绝好的容貌给迷住了。刘孝标在《语林》中写道: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就是说每当潘安驾车出行到大街上,不光是妙龄少女,就连老太太也会情不自禁地朝他车上扔鲜花和水果,等他返回家里时,水果和鲜花已是满满一车了。

潘安不但长得好看,生活中也是个极其爱美的人。他后来到河阳当县令期间,率领全县老百姓种植桃花,因为大家都很喜欢潘安,于是家家户户争相种植,河阳县被称为“花县”,潘安也被称作“花县令”、“花样美男”。

潘安:一千七百年过去了,若论容貌,我还是NO.1

《潘安传奇之桃花劫》剧照

说到潘安之美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个和他同时代的旷世才子左思。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成语洛阳纸贵就是指他写的《三都赋》。

左思才华横溢,可做人却缺乏自知之明。看到潘安有这么多粉丝,他竟然效仿潘安“挟弹出游”,结果招来无数老妪“齐共乱唾之”,左思不得不“萎顿而返”,一部男版的东施效颦,让人喷饭。

才子美男

潘安的才华和容貌一样惊艳世人。

公元247年,曹魏时代,潘安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官宦家庭。本名潘岳,字安仁,小名檀奴,今河南郑州人。

家境还算不错的潘安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晋书》称“潘岳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神童。”

少年潘安跟随父亲游历河南河北等地,并在洛阳太学念书。他念书非常刻苦,加上天资聪慧,年轻的潘安就已拥有惊人的才华。

潘安的《秋兴赋》、《藉田赋》以及《悼亡诗》等文笔优美,词藻华丽,还饱含深情,是那个时代的巅峰之作。

潘安的《藉田赋》是一篇颂扬晋武帝司马炎亲自下田躬耕的马屁文。但通篇文章写得含而不露,分寸拿捏恰好到尺寸,辞藻文雅清艳,令人读完口齿留香。

如此传世佳作却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因为文采太过斐然,本来在京城当小官的潘安被一些高官忌恨,被贬到河阳当县令。

特别是《悼亡诗》,这首诗是潘安在结发妻子杨氏早逝后怀着悲痛欲绝的心情写就的,情谊真切,缠绵悱恻,诉不尽的恩爱缠绵,道不尽的相思愁肠。

潘安:一千七百年过去了,若论容貌,我还是NO.1

《潘安传奇之桃花劫》剧照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杨氏死后潘安一直没有再娶,潘安的痴情成为千古佳话。

这首《悼亡诗》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连后世的大文豪苏轼都模仿,成为中国古代文坛的一大奇观。

潘安和同时代的“太康之英”陆机二人引领了之后百年的文坛风格,成语潘江陆海就是赞誉两人在文学领域的成就。

忧郁美男

然而这么一个完美的男人仕途却异常坎坷。

年少时的潘安恃才傲物,耿介不俗。他天真地以为只要文采好就能得到赏识和重用,根本不懂才华在讲究实际利益的官场里只不过是一道可有可无的摆设而已。

潘安因为《藉田赋》写得太好而被排挤出到河阳县当后,依然我行我素,不思悔改。桀骜不驯的他居然把几位实权派大人物(如山涛、和峤等)骂了一顿。

有一次上朝,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的潘安在朝廷的廊柱上写了一首诗: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意思是:你们这几位所谓的朝廷栋梁,其实只是一头笨牛和放牛拉犁的农夫而已。

背地里发发牢骚也就算了,竟然还要写在朝堂的柱子上。潘安于是被放逐到更偏远的怀县去当县令,而且这一贬就是十年,使得年仅32岁的他就已是满头白发,成为一名典型的忧郁美男。

在怀县呆了十来年后,潘安终于被调回京城的财政部门,没过多久他又因犯事被免官。好在当时的朝廷权臣杨骏因为欣赏其才华,把他调任到自己门下,当一名太傅主簿。

可是好景不长,杨骏在宫廷内斗之中被贾南风(就是那个秽乱宫闱、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又黑又丑又恶毒的皇后)夷三族。潘安也在被杀之列。

潘安:一千七百年过去了,若论容貌,我还是NO.1

《潘安传奇之桃花劫》剧照

万幸的是好友公孙弘替他求情,潘安才得以捡回一条性命,但却被贬到偏远的西北——长安县城当县令,去做胡人的邻居。

心灰意冷的潘安只得辞官回家。这位曾经豪情万丈的美少年,高傲的身躯被官场的惊涛骇浪吹打得遍体鳞伤。

功利美男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多见的“尚美时代”,道德沦丧,追求享乐,儒家思想衰落。

加上司马懿父子多次屠杀士人,以及混乱的政局,使得当时的人们普遍缺乏信仰和价值观,只知道追名逐利,期盼过上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西晋第一富翁、同时又是一位士人的石崇讲了一句名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文人的心态:

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牖语人!

意思是说,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名利双收,如果像颜回那样尽管学问好却生活困顿,又有什么资格向别人夸耀自己呢?

经历了宦海沉浮的潘安,终于也蜕去了桀骜不驯的旧壳,开始依附权贵,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势利之徒,直至生命的结局。

就在潘安辞官回家后不久,命运终于对他展开了笑靥,他的好友石崇将他引荐给权臣贾谧,这位贾谧是皇后贾南风的亲外甥。

贾谧欣赏潘安的才华,将他升迁为黄门侍郎,潘安重新回到洛阳的政治中心。

此时已步入中年的潘安已完全没有了少年意气,他明白自己拥有的一切完全依仗于权贵的赏赐,潘安和石崇一起,居然对贾谧远去马车扬起的尘土跪拜。

《晋书》给潘安的评价是“轻躁、势利、谄媚”。

潘安:一千七百年过去了,若论容貌,我还是NO.1

《潘安传奇之桃花劫》剧照

就这样,潘安和贾谧、石崇等一起,成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这在文人圈子都是当时一流的大文豪。

在金谷二十四友里,石崇不但富有还很慷慨,他在洛阳修建了一座豪华无比的庄园,名曰“金谷园”。

据记载,金谷园里不仅有各种奇花异草和参天的大树,还豢养了不少祥纹瑞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以及各种奇珍异宝,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整座园子极尽奢华,天上人间。

公元296年,为给征西大将军王诩饯行,金谷二十四友等人在金谷园举行了一次流芳百世的特大规模、高级别的雅集,汇聚了当时天下最顶端的文人。

在偌大的金谷园里,文人们纷纷鼓瑟吹笙,弹琴击筑,吹弹拉唱,载歌载舞,玩累了就写诗作赋,一时写不出的罚酒三斗,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这次雅集持续了几天几夜。潘安自然也不甘落后,写了首著名的《金谷集作诗》。

其中诗的最后一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颇具神秘色彩,大意是石崇兄啊,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能够天长地久,直到白发苍苍!

这句诗一语成谶,似乎在冥冥中预示着潘安即将遭遇的厄运。

悲剧美男

晨露微熹,好花凋零,在风雨如晦的西晋政局里,命运对潘安露出了獠牙。

潘安:一千七百年过去了,若论容貌,我还是NO.1

《潘安传奇之桃花劫》剧照

公元299年底,嚣张跋扈、大权独揽的贾南风为了自己能够长期握有权柄,决心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太子司马矞下毒手。

贾南风以傻皇帝司马衷生病为由(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召太子司马矞进宫探病。宫女陈舞假称圣谕,强行将司马矞灌醉。

这时另外一名宫女呈上一份手稿,谎称奉皇帝指令,让司马矞重新誊写一份。烂醉如泥的司马矞哪还有神志细看手稿的内容,于是就稀里糊涂地把手稿誊抄了一遍。

手稿的内容大意是要傻皇帝司马衷自杀,否则我将和母亲谢玖一起来杀你,谋逆之心昭然若揭。

这份手稿就出自大才子潘安之手。为了荣华富贵。潘安做了贾南风的帮凶。如此帅气又多才的美男,却缺了一副撑起人格尊严的脊梁!

结果太子司马矞一家全部被杀,朝野震惊。

贾南风以为除去了太子这个心腹之患,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令她始料不及的是司马矞除去之后带来的“八王之乱”,各路王爷为夺王位纷纷粉墨登场,整个西晋的政局从此深陷动荡,神州大地乱成了一锅粥。

贾南风很快被齐王司马冏杀掉,结束了她祸国殃民、荒淫罪恶的一生。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贾南风倒台,潘安自然也未能幸免。

当时赵王司马伦手下有一个名叫孙秀的谋士,人很聪明,却是一个十足的势利小人。为人奸诈恶毒,怂恿赵王干了不少坏事。

孙秀曾经在潘安父亲手下做事。当时年少的潘安鄙夷孙秀为人,曾经毒打过他。这个耻辱一直深深地烙刻在孙秀的心里。

孙秀在赵王司马伦面前诬陷潘安、石崇以及欧阳健(石崇外甥,金谷二十四友之一)等人是淮南王司马允的心腹,潘安那颗美丽的头颅终于到了落下来的那一天。

公元300年,当石崇看到潘安也被押赴刑场时,大吃一惊,问你怎么也来了?

潘安苦笑:“想不到当年那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今天竟然应验了。”

潘安被杀时年仅53岁,夷三族。

潘安:一千七百年过去了,若论容貌,我还是NO.1

《潘安传奇之桃花劫》剧照

人生有时充满荒唐,当你费尽心机终于达到期盼已久的目标时,那个目标却变成了令人恐怖的深渊。

门第不高的潘安在豪门世族天下的西晋时代就像于连,梦想拥有一份与优秀的自己相匹配的荣华富贵,可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嘲弄了他,销蚀了他的理想和尊严,最终使得他蜕变成汲汲于功名利禄的现实主义者。

耀眼的荣华,转瞬间便是江山日暮,寒鸦夜啼,留下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这位才貌双全的大才子,犹如西晋天空中的一抹艳阳,消失在深沉广阔的岁月里。

尽管如此,后人还是更情愿赞叹潘安的美貌和才华,而不乐意审视他的过失。

潘安,这位翩跹少年的身影,如同黑暗历史夜空中的一颗耀眼的流星,尽管只有一刹那的光芒,却幻化成了一个最美丽的符号。

想起一句话:“夕阳残照,天地苍茫。这一世,人如孤鸿,谁不是谁的过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