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就蘊含在這一章裡

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就蘊含在這一章裡

第十六章 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就蘊含在這一章裡

經解

致虛極:

要把自我空掉,放下自我,放下所有的成見、習以為常的論斷、判斷、審判,讓我們的心來到廣大無邊。

守靜篤:

很寧靜、很安靜,這時候才會觸及到我們清淨的心靈。“致虛極,守靜篤”是老子悟道的心法。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大自然現象界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此起彼落、此消彼長,不斷地生生滅滅,我們如能夠很客觀、用清淨的心靈品質來如實觀,才會看到真正的真理實相、宇宙的運轉法則。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當我們能夠很客觀地去看萬事萬物的呈現,就能發現它的運轉法則。比如一棵樹,春天的時候開始生出新的枝葉,不斷成長,到秋天就會不斷地落葉。老子看到最具代表的落葉歸根,並且看到萬物都是這樣在呈現。

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就蘊含在這一章裡

歸根曰靜,是謂覆命:

當了解了宇宙的真理實相、最深的生死問題解決之後,就能夠體道、悟道、行道而與道合一,整個生命會很明顯地蛻變成長,開啟高等的智慧,整個思維、心胸、度量、格局跟以前都會不一樣。

“靜”含有很多的深意:

1. 就像落葉歸根,很安靜地躺在大地上,一種安靜祥和。

2. 人一直打拼、衝刺、奮鬥很辛苦,很放鬆地躺在大地上跟天地父母合一的時候,就會很知足、寧靜,說不出的喜悅、祥和就會呈現出來。

3. 深刻的寓意:包括一個人一期生命的結束時,回到山河大地也是一樣的寧靜。

4. 更深的含意:我們的生命是由物質跟心靈(陰跟陽、有形跟無形)組合起來的,如果你不知道心靈的家在哪裡,就會惶恐不安;如果你的生命跟源頭--天地父母連接上,內心的惶恐不安就會消失,會安心、快樂、自在。

覆命:

1. 終於找到了生命的源頭,回到了生命的源頭。

2. 更深的一層含意是:一個人的生命終於重新復活了。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覆命曰常:體會到了宇宙恆常不變的真理實相、運轉法則。

知常曰明:當你瞭解到宇宙的運轉法則之後,就是真正的“明”,也就是所謂的大徹大悟、開悟。

不知常,妄作兇。

不知道宇宙的恆常真理、運轉法則的話,就會背道而馳、胡作非為,無意中種下很多惡因。會用錯誤的觀念對待自己的生命、對待家人,所以親子之間的衝突、親戚朋友的衝突就是這樣引起的。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知常容,容乃公:“知常”你就會有非常廣大的包容量,甚至來到無邊無際,像太陽一樣普愛天下眾生。因為那個自我已經淡化,自私自利沒有了,所以你的作為會很公平、公正,不會偏頗、不會偏私。

公乃全:考量事情會比較周全,不會偏袒、偏心,能夠秉公處理,大公無私。

全乃天:展現出來的特徵、特性跟天地父母的德行、特徵越來越接近了。

天乃道:體會道的特徵、特性之後,很自然地就會展現出與道一樣的心靈品質。

道乃久:如果你真的能夠展現出道的心靈品質——無我、無私為普天下眾生,你的所作所為會影響著後代子子孫孫,你的生命能夠與天地共存。

沒身不殆:雖然你的身體在這個世間緣盡了,但是你的精神不會消失,會在宇宙中永恆的存在。

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就蘊含在這一章裡

智慧分享

如果你沒有突破、顛覆掉很多傳統的觀念認知的話,你沒辦法瞭解無界線的宇宙真理,沒辦法體會到超越二元對立的真理實相。所以你要真正瞭解到裡面的深義,必須要用清淨的心靈來學習。這是能否真正體道悟道很重要的先決條件。所以,我們能學到高等的智慧,進一步能夠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應用出來,才是真正的學會。

老子跟我們講:如果你能夠真的看懂真理實相,你的所作所為就會順天之道而行;如果你看不清楚或是被自我所欺騙,那你看的不是真正的真理實相。很多作為就會跟宇宙的運轉法背道而馳,你會累積很多的錯誤,你以為這樣做是正確的,結果到後來換來的是很多的痛苦,甚至家破人亡。

老子的方法是來到沒有方法的方法---無為。這個方法不容易做到,所以一般人還是要透過一些有為的方法慢慢地把心靜下來,然後才能夠契入這個無為的方法。如果你真正要了解真理實相,一定要做到這樣的層次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