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設計道——設計行業的入世、避世與出世

一篇思考設計行業現狀的文章......

“悟道”設計道——設計行業的入世、避世與出世

設計之路就如同人生,在不斷的入世、避世與出世中不斷的修煉“悟道”,而最終完成華麗轉身的那一刻。

儒家是入世的,道家是避世的,佛家是出世的。三種處世態度沒有高低之分,只是一種人生的設計文化,是一種人生價值觀的差異表現。在中國,三者相互吸收,相互互補,在長期的碰撞與融合中構建起了中國傳統人生哲學體系。同時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可以進退的安身立命基地。設計行業應當借鑑中國傳統文化體系,構建自己的文化思想體系。

然而現代人普遍有入世太深的的問題,因為入世太深而無法在避世的哲學思維中得到很好的思考,因而也無法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沒有超然的態度,便無法更好的提高做事水準,無法整體的改善設計行業的現狀。

設計的入世——嚴謹做事

構思——實現,四個字之中,涵蓋了太多作為設計師的心血。設計師從前期溝通實地考察項目入手,到巧妙的構思,表現儘可能形象、直觀,這還只是眼前的準備工作。

掌握全面的知識體系,對每一個可能設計會有需要的東西深入研究,用聯繫的觀點、歷史的觀點看待眼前的項目工程,根據經歷的事物、關注的焦點著手設計,可能這一點,才是最難的。

畢竟,作品是一個設計師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東西。

項目,形形色色的客戶,要求各不相同,有人時尚,有人傳統,時尚和傳統之間,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繫。化腐朽為神奇,擺正姿態,用立體全局化的思維做設計,就算是混搭,也有著別樣的內涵。

設計所表達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比如住宅總歸要求舒適,設計營造的空間,一重實用,二重人文,三重壽命,四重美觀。比如品牌,要求簡潔凝練,注重後期實用推廣。

“所以設計不一定要追求創新,而是關注嚴謹”。前段時間,公司為一家餐廳做設計,前後做了三稿才通過。許多不可控的條件加入展覽工程,設計師的作品就要依據現實的變化而變。若時間急促,做工花哨,便毫無意思。

設計的避世——靈感

武俠之中,高人悟道,會躲在清淨處,長日不出,直至心胸明快,招數迭出方可。尋求靈感,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

做設計更適合在一個生活節奏慢,信息暢通,民風淳樸的城市中進行,在這種城市,腦海中的設計圖示能不斷更新,做自己的設計,不受外界干擾。尋求靈感,是要在一個絕對有歸屬感的時空當中。

讀書和看作品也不一定非要看設計類的讀物,有時候武俠、夢幻、動漫等,都能激發出靈感來。

當然,最終靈感還是需要深入現場觀看。若思維能與現實感產生共鳴,那麼作品自是水到渠成。作為設計師要勇於嘗試各自的風格,實踐才能出真知。

設計的出世——體驗

設計的出世,應該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品味,經過了不斷的做事,經過了清淨沉思,設計師還是要回歸現實,只是沒有先前那樣的猛烈,一切都是以一種體驗的心態去做一件事,懷著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經常以局外者去統觀全局,並默默的深思,而獲得更獨到精準的作品。

擁有出世的心態,設計師不再計較每個作品的高下,而是學會了品味每個設計,品每個設計是否粗糙,品每個設計是否有獨到的風格,品每個設計是否能打動自己。

擁有出世心態的設計師也努力賺錢,但不賺讓自己著急上火的錢,不賺完全沒有思想的錢。而是更有一些道骨的味道,誠然這樣的設計師很少,通常都是在經歷大喜大悲,大病大痛之後才能慢慢的領悟。

有的設計師在入世之初便掌握不好度,全心全身,粗放的的做事,不去深度思考,以至於最後身心疲憊,如果幡然悔悟,可能會在以後更上一個層次,如果緊繃自己的身心,不去停下腳步思考一下,便有可能落得出身未捷身先死的悲慘下場,行業裡已經有很多的精英設計師因為這樣的原因而英年早逝,讓人悲痛和唏噓。

故而應經常停下腳步休息思考一下,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方式去繼續自己熱愛的設計事業,豈不是一種更好的成長體驗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