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悟道:從乾卦體悟職場晉升、發展之道!

《周易》悟道:從乾卦體悟職場晉升、發展之道!

《周易》悟道:從乾卦體悟職場晉升、發展之道!


《彖傳上·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此句是對《乾》卦“元”的解釋,陽為大,乾卦六爻純陽,故為大。全句意思是偉大的的乾元之氣,是萬物賴以創始、化生的原動力,這種剛健蓬勃、生生不息的動力是統貫於天道運行的整個過程之中的。

“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這是對“亨”的解釋,由於乾元之氣,與地氣相交的配合,呈現雲行於天,雨潤於地,布徳澤於四方,眾物周流而各自成形,茁壯成長,暢達亨通。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漢鄭玄注:“大明,日也。”“大明終始”,指《乾》卦初爻到上爻皆為陽,陽為日,故始終有日普照,象徵天道的運行。“六位”,六畫卦的六個爻位。全句是說,日代表的天道運行終始,六爻得時而形成,表現出不同的方式,初爻為潛,二爻為見,三爻為惕,四爻為躍,五爻為飛,上爻為亢,因為乾卦六爻皆為陽爻,就好比六條龍,以駕馭天道。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此釋《乾》卦“利貞”之義。“乾道”即天道。“各正性命”指各守性命之正。“正”是解釋“貞”。“性命”乃指本性。《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天道的變化使得萬物各自正定其本性與命理。天賦為命,物受為性,萬物由此具有各自稟賦,成就各自品性,呈現一幅儀態萬方、多姿多彩的景象。通過萬物協調並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稱之為“太和”的和諧景象。天道的變化長久保持“太和”狀態,而萬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這就是“利貞”了。


《周易》悟道:從乾卦體悟職場晉升、發展之道!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這是把天道運行的規律應用於人事所創造的業績。“首出庶物”是言物質生產的管理,“萬國咸寧”是言社會政治的管理。“天地無心而成化,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儘管通過自然的運行“保合太和”,卻缺乏自覺的管理行為,管理行為是人類所特有的,必須設定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及目標,自覺地經營謀劃,合理安排。天地無心,人類有心,天地無為,人類有為,這是宇宙的自然史與人類的文明史的根本區別所在。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載人而不能治人,天與人各有不同的分職。

上文闡述了事物發展的四個階段,用以解釋“元、亨、利、貞”。“元、亨、利、貞”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質,核心是一個“生”字。《繫辭》:“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四個發展階段,“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配以四時之序,則元為春生,亨為夏長,利為秋收,貞為冬藏。這個過程並不終結,而是貞下起元,冬去春來,開始新的循環而生生不息,變化日新,永葆生機。

事物發展不能違背基本規律,人的行為也要遵循客觀規律。“元、亨、利、貞”是事物發展的基本四個階段過程,人的發展,也必然遵循這個規律,但又可按爻位進行更詳細的分解,來指導發展的路徑,這個規律可從《乾》卦來管中窺豹。


《周易》悟道:從乾卦體悟職場晉升、發展之道!


《象傳·乾》:“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以乾卦為例,六爻分野與職務模擬:

上爻:二線領導(亢龍有悔)

五爻:總裁總經(飛龍在天)

四爻:副總高管(或躍在淵)

三爻:中層幹部(終日乾乾)

二爻:基層主管(見龍在田)

初爻:新人鮮肉(潛龍勿用)

初爻:潛龍勿用

在初爻,事態剛剛起步,一切都剛剛開始。“勿用”不是不用,是時機未到,露能力還很弱,要等待時機,積極的心態去做準備工作,以求提高實力,不做無謂的工作及犧牲。

二爻:見龍在田

已經有所長進,此時為陽爻居下卦的中爻位置,需要積極去提升自己,適當的展示自己,博得他人的欣賞,並謀求新的提高。

三爻:終日乾乾

謹慎小心的度過每一天,需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態警醒自己,因為已經到了下卦的上爻,這裡是危險的邊緣,但也是與機遇並存,不應因有些小的成就而荒廢學業,要警醒自己,時刻提醒自己。

四爻:或躍在淵

這裡突破下卦,來到上卦的初爻,也就是跑到了外卦,有了某種突破,但這時如果不努力,就會跌回原來的下卦。現在已經有了一個較好的平臺了,要把握時機展示自己的才華,建功立業,將事業推向頂峰。

五爻:飛龍在天

這裡來到了五爻,這是君爻的位置,已經得到極大的重視,光芒四射,得到最好的資源跟權利,要大展宏圖,開疆擴土,做一番大事業。

六爻:亢龍有悔

處上爻為最高位置,“日中則昃,月滿則虧。”需要順應天道,天道“忌盈忌滿”,此時要懂進退之機,當心功高蓋主,招致不測之禍,當急流勇退,方為惜福之道。


注:如您喜歡,歡迎點贊、關注、轉發。


上一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