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她是著名話劇演員,也是銀幕上的“雙料”女特務

她是著名話劇演員,也是銀幕上的“雙料”女特務

她是著名話劇演員,也是銀幕上的“雙料”女特務

看過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朋友,都會記得有個日偽“雙料”女特務柳尼娜。這個交際花出身、先後投靠汪精衛政府和日本情報機關的“雙重間諜”, 是一個外表端莊,靈魂骯髒;外柔順內狠毒,既貪婪無恥又佯作豁達的美女蛇。她的扮演者是當年北京實驗話劇團的著名演員陸麗珠。

陸麗珠原名於淑珍,北京人,1926年出生於商人家庭。一家六口,她是最小的女兒,無疑是家中珍寶,於是命名於淑珍。童年的她常常跟著家長出入於遊藝場所,內心深處對戲劇表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43年中學畢業,父母希望她讀大學,而後到國外留學,可是“新中國劇團”招收演員的消息把這一切打亂了。她向父母吐露自己想報考演員的想法,父親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對她又打又罵,並在報紙上刊出脫離父女關係的啟事。迎頭棒喝沒能使這個倔強的姑娘屈服,她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自己選擇的道路,把名字也改成了陸麗珠,她要成為藝壇上一顆美麗的明珠。不久,她粉墨登場,在《梅蘿香》中飾演女主角梅蘿香,與孫道臨、唐若青同臺演出,贏得滿堂彩。

她是著名話劇演員,也是銀幕上的“雙料”女特務

她是著名話劇演員,也是銀幕上的“雙料”女特務

三年後,正當她演藝事業如日中天、蓬勃發展之際,不料劇團解散。失業後,偶爾作為票友在一些劇團演出。曾與南北影星車軒、蒙納、徐風、呂玉堃等合作演出《日出》(飾陳白露)、《雷雨》(飾繁漪)。在這一階段,她經言菊朋夫人高逸安介紹,第一次走上銀幕。在中電三廠拍攝的《楊柳風》中和史寬飾演男女主角。與此同時,厄運來了。一幅羅網開始在陸麗珠周圍編織起來。首先織網的是長安大劇院的少東家。天花亂墜的甜言蜜語,搖尾乞憐的討好神態,老一套的戀愛術一齊上場。陸麗珠開始婉言拒絕了。但是久而久之,一個失了業又缺乏人生經驗的孤弱少女,感情的堤壩終於坍塌了。婚後她成了兩個女兒的媽媽。

她是著名話劇演員,也是銀幕上的“雙料”女特務

她是著名話劇演員,也是銀幕上的“雙料”女特務

北平解放後,她報名參加了西單文化館舉辦的政治學習班,可是出人意料,學習班結束後,她卻沒能重上舞臺,而上了講臺,先後在西單第一中心小學和高碑衚衕小學當起了教員。1956年又是她“吉星高照”的一年。北京實驗話劇團成立了。昔日舞臺引路人唐槐秋盛情相邀。她又一次出現在闊別多年的舞臺上,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的第二個春天。她成功地飾演了《原野》中的金子、《阿Q正傳》中的吳媽、《秋海棠》中的羅湘漪、《我的一家》中的陶承、《右派百醜圖》中的黃月芬、《啼笑姻緣》中的沈鳳喜等不同類型的角色。1957年八一廠導演王蘋為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物色演女特務柳尼娜的演員時,有一個標準:“找一個擅演美麗少女少婦的演員來演柳尼娜。”陸麗珠被選中了。與王心剛一樣,因為一直演正面人物,都不想演反派。但是,他們看完劇本就被劇情及角色所吸引,兩人不僅認為那對自己的表演是一種難得的挑戰,而且還共同研究起劇本,併成為好朋友。

她是著名話劇演員,也是銀幕上的“雙料”女特務

她是著名話劇演員,也是銀幕上的“雙料”女特務

在石油城度過三年艱苦而又意義的生活後,她於1960年隨北京實驗話劇團到大慶油田,並改建為安達市話劇團,為工人們上演了《夜店》(飾賽觀音)、《東進序曲》(飾九姨太)、《膽劍篇》(飾西施)等多個劇目。1963年,安達市話劇團奉命調到鄭州,與鄭州市文工團合併,成立了鄭州市話劇團。在河南,她演出了《針鋒相對》中黨的地下領導人少虹、《赤道戰鼓》中的羅扎麗、《前方來信》中的阿霞、《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曲曼麗、《千萬不要忘記》中的姚母、《豐收之後》中的趙五嬸、《南方來信》中的阿霞、《釵頭鳳》中的唐蕙仙等。特別是在話劇《釵頭鳳》裡塑造的唐蕙仙,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文革”十年,她遭逢了和大多數著名演員相同的命運。她的罪犯之一,就是為才子佳人立傳,反對工農兵佔領舞臺。十年,風華正茂的十年葬送了。

十年後,陸麗珠頭上的帽子,身上的枷鎖解脫了。人過半百,滿口牙齒在十年動亂中因病而未得及時治療脫落淨盡,全換了假牙。當劇團宣佈給她平反時,她不念舊怨,以極大的藝術創作的激情,相繼在《於無聲處》、《彼岸》、《最後一幕》、《雷雨》、《救救她)、《神秘的古城》、《畢竟是春天》、《勞資科長》等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在《彼岸》中扮演的外國女特務蘭賽,活躍、妖冶,簡直無法看出她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了。她在《救救她》裡演的方老師和在《雷雨》裡演的繁漪,都是有相當深度的人物。1980年在河南、北京演出《神秘的古城》飾演女主角、女特務三姨太馬玉茹,在當時影響很大,受到觀眾和專家的高度評價。她對待藝術創造一絲不苟,刻意求新。表演層次分明,分寸適當,在人物造型上灑脫、俊逸,刻劃內心世界含蓄、細膩,語言造型清亮、準確而富音樂感。她是國家一級演員。1989年退休。愛人當年是高校外語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