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程默:用鏡頭聚焦歷史的攝影家

王 榮 王抒灩

程默(1916—2014),攝影家、電影藝術家。他用鏡頭聚焦了歷史,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為記錄我黨我軍的歷史活動作出了貢獻。在幾十年的電影生涯中,他拍攝了許多影片,其中《紅旗漫卷西風》《太平洋和平會議》等影片獲得國內國際等重要獎項。2014年5月27日,在北京病逝。

夏衍“賜名”

1931年,16歲的程勤生跟隨親戚一路坐船來到上海,進入明星影片公司學徒,從此走上了攝影的道路。

聰明、勤奮、不多話的程勤生引起了明星公司編劇顧問夏衍的注意,夏衍幽默地對程勤生說,你不愛說話,沉默寡言,不如就叫“程默”吧。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形勢十分複雜,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異常激烈。各種思潮並存,思想上的鬥爭更是尖銳。那時候,負責上海地區黨工作的是夏衍,他很注重在文藝界發展進步青年,宣傳革命的思想。程默在那種激進的革命潮流中,如飢似渴地汲取著先進文化的營養。

珍貴的影像資料

1936年10月,程默拍攝了魯迅先生的葬禮和悼念儀式,紀錄片《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是目前我國唯一記錄魯迅先生葬禮的電影史料。

1941年,震驚中外的“重慶較場口大隧道慘案”發生時,程默用攝影機和照相機記錄了侵華日軍對重慶進行野蠻大轟炸的滔天罪行。

1945年,程默拍攝了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及返回延安的全過程,這些珍貴資料之後分別編入紀錄片《紅旗漫卷西風》和《還我延安》。

1947年,國民黨胡宗南部隊大舉進犯陝甘寧邊區,毛澤東等中央首長撤離延安、轉戰陝北,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指揮著決定中國命運的解放戰爭……程默拍攝了大量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首長轉戰陝北的珍貴資料;解放戰爭時期,冒著槍林彈雨、馬不停蹄地奔波於各個前沿陣地,拍攝戰爭紀錄片,用攝影機真實地記錄瞭解放軍英勇奮戰的場面,以及攻克太原、解放濟南、活捉王耀武等珍貴的歷史鏡頭,後來分別編入《解放太原》等紀錄片。

1949年2月3日,在人民解放軍舉行的“北平入城式”上,程默又用鏡頭真實生動地記錄了入城式部隊浩浩蕩蕩、威武雄壯的英姿,以及北平人民熱烈歡迎人民子弟兵的隆重場面。

1949年3月5日,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程默用攝影機和照相機完整地記錄了大會的全過程。

1949年10月1日,作為拍攝開國大典的主要電影攝影師,程默在天安門城樓上拍下了激動人心的開國大典盛況和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風采。

新中國成立後,程默曾拍攝《毛主席二次視察安徽》《劉少奇主席視察安徽》等紀錄片。

購置周公館、梅園新村

1946年,在籌拍陳波兒同志編寫的《邊區勞動英雄》影片前,程默和周從初被派往重慶、上海購置電影器材。他們到上海後和陳波兒同志會了面,並很快聯繫上了上海電影進步人士蔡楚生、孟君謀等同志,在他們的幫助下,秘密搞到了一臺小型“艾姆”電影攝影機和部分膠片、照明等器材。之後,周從初去東北電影製片廠,程默便留在上海幫助地下黨為周恩來購買了“周公館”。程默回憶說,當時他用了10根金條買了這幢房子,地址就在法租界馬斯南路。名義上是周公館,其實是我黨在上海的辦事處。開始派他一個人看管房子,兩個星期後辦事處才來人接管。

1946年5月,程默帶著攝影器材回到南京。接受了組織上委派的新任務,要他在南京聯繫購買中共辦事處的辦公用房。於是程默通過在南京的親戚,幾經周折才購到了“梅園新村”大院子。

任務完成後,程默立即向周恩來彙報。周恩來聽後非常高興,當即指示他帶著來之不易的電影器材,與他一同乘坐馬歇爾的專機飛回延安。

2012年10月,程默回到家鄉鎮江市寶堰鎮。程默帶來珍貴的130多張經典歷史照片,捐贈給“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還有一樣極為珍貴的禮物——一把特殊的鑰匙。當年程默用在16毫米的電影攝影機上的鑰匙有2把,一把發條鑰匙存放在延安博物館,還有一把帶回了故鄉鎮江。

鎮江市“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內設立“程默攝影陳列室”,室名由顧秀蓮題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