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中国人的“鬼婚”习俗之谜

在五百多年前的一天早晨,过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的普通百姓仍旧一大早就起身下地去干活了,每个村子里都静悄悄的空无一人。可是这一天早上的周庄却是例外,原本应该很寂静的村子从太阳还没出山时就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原来是这个村子中住的周家儿子要娶新媳妇,新娘是隔村李家的女儿。不过这个婚宴很是特殊,热闹是很热闹,但是周家却没有在家中到处扎起喜庆的红绸缎,门前也没有贴上大大的红喜字,更没有在家中大摆喜宴,反而是将到来的宾客们都请到了村子西头的家族坟地中去。等到吉时到了李家的新娘子终于被接来了,不过来的可不是坐在花轿中的娇滴滴的美娇娘,而是被装在一副大红棺材中被抬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周家娶妻的儿子早就已经死去多时了,这李家的女儿则是刚刚病死的,他们结的是“鬼婚”。

中国人的“鬼婚”习俗之谜

中国民间很早就有定鬼婚的习俗,尤其以明朝最为兴盛。因为明朝从朝廷到民间,都最为推崇朱熹的道统,每个人都一板一眼地按照圣人的教诲去过生活。民间的礼教尤其严谨苛酷。未婚的男女经过双方家长的商议定下了婚约,就无论如何都要履行,没有特殊的理由是不能无故解除的。这其间对女子的要求更为严格,即使是订婚的对方在还没有完婚前就死了,女子也已经是泼出去的水了,不能再许配别的人家。很多这样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女子就要为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的“丈夫”守一辈子的活寡。当然也还有另一种情况的存在,这就是结“鬼婚”。这种“鬼婚”又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上面提到的已经定了婚的男女,一方先死,一方后死,等两人都死了,就把他们葬在一起,让他们到阴间再做夫妻。还有一种鬼婚,就是根本没有婚嫁过的青年男女都不幸早死之后,家人怕他们到了阴间寂寞孤独,就由他们的亲属在阳间为他们挑选一个合适的伴侣,当然是找另一个条件相当的死者,双方家人为他们举行婚礼,好让他们在阴间可以互相依靠照顾。

据说“鬼婚”的习俗最早起源于周代。在那个科学极为不发达的时代里,几千年来,淳朴的人们世世代代的相信着人死了之后,会进入另一个不同于阳间的世界就是阴间,人们会在那里以鬼魂的形式继续过着另一种生活。既然相信有阴间的存在,人们当然也相信自己死去的年轻孩子仍以另一种形式活在那个世界里,为了使孩子在那个世界里不感到寂寞,有能力的父母就会为死去的孩子操办一场奇异的“鬼婚”,这也是寄托父母哀思与怀念的一种方式。说穿了,这种做法和当年秦始皇大造兵马俑,并把其全埋在自己的陵墓附近,以供自己死后可以驱使的道理是一样的。

中国人的“鬼婚”习俗之谜

在我们这个时代看来,为死人举行鬼婚当然是十分可笑的,但是在过去的年代里却被视作是很正常、很正当的行为,而且在举行鬼婚时还颇为庄重严肃。首先不可缺少的就是媒人,这种情况下又叫做鬼媒人。鬼媒人为“鬼”说媒,也不能胡乱凑合,也要讲究八字合不合,门第配不配,两个人的年纪是不是差不多。等双方的家长都同意这门亲事之后,定下婚礼的日子,到了那一天,男方就在男子的坟前摆下酒席,等待新娘的到来。女方家里则要提前准备糊一些纸衣物为自家女儿做“嫁妆”。最有趣的是,在举行鬼婚的时候,要在当场插两个代表男女双方的风幡,如果那日有风,两个风幡都迎风飘扬的话,就说明男女双方两个当事人彼此一见钟情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如果只有一个风幡在飘动,另一个不动,则说明不动的那个不喜欢对方。这时就要由鬼媒人出马,在坟前细细开导一番,直到说的那个不动的风幡也摇动起来为止。这门亲事才算最终结下了。这可真是媒婆的嘴把死人都“说”活了。结了婚以后,男女双方两家就成了亲家,以后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来往走动了。

中国人的“鬼婚”习俗之谜

明代这样的例子很多,就如尽人皆知的祝英台出嫁路过梁山伯的坟墓,坟墓裂开,祝英台踊身跳人,两人双双化蝶而去,其中也未尝没有鬼婚的影子,很可能只是这种习俗的一种演化和升华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