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在机关单位干临时工,领导赏识可过渡成公务员,待遇也同工同酬?

机关单位干临时工,一边干一边考公务员。朋友就此事征求我的意见。

笔者说,最好不要到机关单位干临时工(简称“临工”)。要么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要么继续读研深造。

举个例子:某区直机关委托某管理咨询公司物色职员,派驻到区直机关工作。应届毕业生第一年月薪7000—8000,定向招聘本地某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专业不限(中文、行政管理等文科类专业优先)。

而这种用人形式称为劳务派遣,实际上就是俗称的临时工,而这种用人单位临时工笔者是不赞同去的。(无体制内身份的临工、雇员、劳务派遣人员统称为合同工)

若无体制内身份,最好不要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还是另找一份同工同酬的工作为佳。毕竟对普通人来说,到机关工作,只有一条路可称正路:考上公务员再去。

在机关单位干临时工,领导赏识可过渡成公务员,待遇也同工同酬?

其中原因,待我细细道来:

一是同工不同酬。

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内外薪酬差别巨大。与编制内人员相比,合同工的工资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也就是这个单位的合同工,大部分人的工作内容与公务员并无二致。工作水平也相差不大,有的甚至干得比公务员还好,但月工资只有公务员工资的一半以下。

如果这些临时工在消费水平高的大城市,他们要如何精打细算才能过日子?更要命的是,公务员随着工龄的增加,有很大机会成为科长、局长等等,而合同工没有任何晋升机会。即使是那些所谓的在编工人,由于没有干部身份,也是不能担任领导职务的。

没办法,政策规定就是这样,部门领导也没权给他加薪。可以说体制内唯一想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就是稳定的编制和体面的工作单位。那么合同工唯一的优势也就剩他工作的单位在他眼中有多么体面了。

在机关单位干临时工,领导赏识可过渡成公务员,待遇也同工同酬?

二是工资涨幅缓慢

完全跟不上物价水平。与企业相比,公务员的工资增长速度不算快,但也随着物价的上升、经济的发展在逐步提高。合同工的工资水平几乎没有变动,很多地方合同工的工资标准是十多年前制定的。十多年来,只增长了几百元。对比物价的上涨,购买能力反而有所下降,实际上相当于减薪。合同工在薪酬问题上又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这就是他们在政策上的劣势。

在机关单位干临时工,领导赏识可过渡成公务员,待遇也同工同酬?

三是容易消磨斗志,失去市场竞争力。

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乡镇,经济比较发达,为弥补人手不足,每年都会招聘一些应届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些人都没有公务员身份,也没有事业编制,大多采用挂靠在集体企业的方式招录。还有一些政府部门,也会采取招聘政府雇员的方式,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由于地方经济发达,这些体制外人员的工资待遇还过得去。但与体制内人员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特别是在职务晋升方面,与体制内人员根本无法相比。囿于此,他们往往首选报考当地的公务员,这样就使得他们的选择范围大大缩小。由于这个因素的影响,这些名校毕业生,不少人工作近十年,仍未获得体制内身份。

四是对取得体制内身份并无实质、明显的帮助。

现在进入公务员队伍,绝大部分要公开招考。那种靠领导赏识过渡为公务员的事,二十年前可能有,现在基本绝迹。与一般经验不同的是,在机关工作,对公考并无特别帮助。很多工作十年的机关合同工,考试成绩还不如应届生。往往是那些毫无机关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或社会人员考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