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在機關單位幹臨時工,領導賞識可過渡成公務員,待遇也同工同酬?

機關單位幹臨時工,一邊幹一邊考公務員。朋友就此事徵求我的意見。

筆者說,最好不要到機關單位幹臨時工(簡稱“臨工”)。要麼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要麼繼續讀研深造。

舉個例子:某區直機關委託某管理諮詢公司物色職員,派駐到區直機關工作。應屆畢業生第一年月薪7000—8000,定向招聘本地某大學本科應屆畢業生,專業不限(中文、行政管理等文科類專業優先)。

而這種用人形式稱為勞務派遣,實際上就是俗稱的臨時工,而這種用人單位臨時工筆者是不贊同去的。(無體制內身份的臨工、僱員、勞務派遣人員統稱為合同工)

若無體制內身份,最好不要到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還是另找一份同工同酬的工作為佳。畢竟對普通人來說,到機關工作,只有一條路可稱正路:考上公務員再去。

在機關單位幹臨時工,領導賞識可過渡成公務員,待遇也同工同酬?

其中原因,待我細細道來:

一是同工不同酬。

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體制內外薪酬差別巨大。與編制內人員相比,合同工的工資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也就是這個單位的合同工,大部分人的工作內容與公務員並無二致。工作水平也相差不大,有的甚至幹得比公務員還好,但月工資只有公務員工資的一半以下。

如果這些臨時工在消費水平高的大城市,他們要如何精打細算才能過日子?更要命的是,公務員隨著工齡的增加,有很大機會成為科長、局長等等,而合同工沒有任何晉升機會。即使是那些所謂的在編工人,由於沒有幹部身份,也是不能擔任領導職務的。

沒辦法,政策規定就是這樣,部門領導也沒權給他加薪。可以說體制內唯一想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就是穩定的編制和體面的工作單位。那麼合同工唯一的優勢也就剩他工作的單位在他眼中有多麼體面了。

在機關單位幹臨時工,領導賞識可過渡成公務員,待遇也同工同酬?

二是工資漲幅緩慢

完全跟不上物價水平。與企業相比,公務員的工資增長速度不算快,但也隨著物價的上升、經濟的發展在逐步提高。合同工的工資水平幾乎沒有變動,很多地方合同工的工資標準是十多年前制定的。十多年來,只增長了幾百元。對比物價的上漲,購買能力反而有所下降,實際上相當於減薪。合同工在薪酬問題上又缺乏討價還價的能力。這就是他們在政策上的劣勢。

在機關單位幹臨時工,領導賞識可過渡成公務員,待遇也同工同酬?

三是容易消磨鬥志,失去市場競爭力。

珠三角地區的一些鄉鎮,經濟比較發達,為彌補人手不足,每年都會招聘一些應屆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這些人都沒有公務員身份,也沒有事業編制,大多采用掛靠在集體企業的方式招錄。還有一些政府部門,也會採取招聘政府僱員的方式,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由於地方經濟發達,這些體制外人員的工資待遇還過得去。但與體制內人員相比,仍有相當差距,特別是在職務晉升方面,與體制內人員根本無法相比。囿於此,他們往往首選報考當地的公務員,這樣就使得他們的選擇範圍大大縮小。由於這個因素的影響,這些名校畢業生,不少人工作近十年,仍未獲得體制內身份。

四是對取得體制內身份並無實質、明顯的幫助。

現在進入公務員隊伍,絕大部分要公開招考。那種靠領導賞識過渡為公務員的事,二十年前可能有,現在基本絕跡。與一般經驗不同的是,在機關工作,對公考並無特別幫助。很多工作十年的機關合同工,考試成績還不如應屆生。往往是那些毫無機關工作經驗的應屆生或社會人員考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