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散文】父亲的职业:篾匠

作者|蒙鹏

别看父亲身材高大,手却巧得很,撮萁、背箩、花箩、甑篦等竹器,都会编。父亲编竹器,全是家用,不外卖。

平时上山干活,父亲便喜欢“相树”,哪些适合做锄头把,哪些适合做撮萁框,哪些适合做连枷,哪些适合做犁弯……相中了,砍回家,火烧后,去了皮,磨得滑溜溜的,收好备用。父亲说:“闲时捡着急时用嘛!”

家里的撮萁快掉了框,背箩快穿了底,父亲便张罗着编新的。

【散文】父亲的职业:篾匠

父亲从门后角落里拿出秃头刀,打了半盆水,抬到磨石边,右手按住刀把,左手拿住刀头,将刀按在磨石上,不慌不忙的来回拉动。

偶尔,父亲从盆里勾些水洒在磨石上。磨了一阵,父亲抹去刀上的石浆,将拇指在刀锋上拉一下,听一听那发出的声响,判断刀磨得快不快。

那时候,我喜欢凑在旁边看父亲磨刀。父亲不失时机地教育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好家什!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砍来竹子,父亲在一头对角砍开四个口子,加入两根木棒,用刀背叭叭叭拍打木棒几下,竹子便破成四块。随后,父亲按照需要,将竹块削成大小薄厚不同的竹片,竹条。

父亲编得最多的是撮箕。有些撮箕虽然坏了,但撮箕框还是好的。父亲旧物利用,用就撮箕框编新撮箕。编出来的撮箕,感觉怪怪的。

【散文】父亲的职业:篾匠

编好了花箩、背箩,母亲把肥料口袋拆开来,缝成背带,栓在花箩和背箩上。母亲又找了些破布缝成垫子,栓在背箩和背接触的地方。这样,背起东西来舒服多了。

父亲无论是编撮箕,还是编花箩和背箩,编着编着就编大了。“大了装的东西多嘛,能少跑几趟。”父亲有父亲的道理。

也难怪,父亲的气力大。年轻的时候,父亲找人在以且河上游的磨石沟打了一个大碓窝,约有四五百斤中重。在几个人的辅助下,父亲歇了几肩气,一个人将大碓窝背回了家里。

小时候,父亲编的撮箕上粪,我们只背得了半撮箕。栽洋芋、栽包谷,父亲端着大撮箕放粪,一撮箕粪要放去大半边土。一是山区的土地小块小块的,再就是父亲的用的撮箕大。

父亲不光编来自家用,还帮邻居编。编的最多的,是甑篦。

【散文】父亲的职业:篾匠

贵州人煮饭用甑子。蒸出来的米饭,不干也不稀,夹杂者竹子的清香,味道好得很。甑子中间用的那个隔板,就是甑篦。那甑篦常年受蒸汽熏蒸,加上时常有饭粒敷在里面,透气性就不好,一年得换一两回甑篦。

邻居们只需砍棵金竹来,或是金竹也不用拿来,只需在路上遇到的时候说一声,父亲便抽闲等空编好,给邻居送去。

2018年3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