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報復性消費”或將來臨!LED顯示屏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疫情結束後,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有人說,我要去吃吃喝喝、逛街、旅遊......而有的人已經用行動給出了答案,2月20日,廣州“陶陶居”開門迎客,門口大排長龍;21日,鄭州一家胡辣湯店恢復營業,人山人海的排隊場面,迅速刷屏微信朋友圈;2月22日,蘭州一家烤串店復工,一天狂賣6000多串;類似的場景在全國各地上演。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報復性消費”或者“補償性消費”。形象講,經濟現狀完全等同於一個被壓縮的彈簧,在“後疫情時代”,被壓抑的消費需求會超常態釋放。那麼,在這些商業消費領域出現的“報復性消費”是否能映射到工業製造業層面?應對這種可能到來的“報復性消費”,屏企應該做哪些準備呢?


01、疫情之下 需求“被延遲”


當前,此次疫情對LED行業帶來的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產業鏈上、下游的供需平衡能力受損,有47.73%的LED顯示產業鏈企業表示,材料供應跟不上,供貨緊張,也有供應商雖然還可以正常供貨,但是價格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漲幅。而這其中中小企業佔了絕大多數,短期內呈現“缺貨物料缺口更大,庫存物料持續緩增”的局面;LED相關展等均全部延期,企業在年初制定的各種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的推廣活動也延期;企業營銷活動受到疫情的影響,訂單也相應減少,尤其以娛樂產業為主;招投標採購信息也相應延遲......但是“延遲”並不是“取消”,正如商業消費上所出現的觸底反彈現象那樣,LED顯示屏行業會有產業鏈的壓抑後反彈的大需求,整體產業鏈的產值都進入報復性增長狀態。


從目前來看,短期內的挑戰非常嚴峻,但疫情對產業鏈的影響主要聚焦於第一季度。根據目前疫情的綜合信息,樂觀預估到產業鏈在,三四月份會逐步恢復到正常供給。伴隨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LED顯示屏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工廠陸續恢復產能,物流成本的影響將逐漸降低,企業將陸續恢復產能。隨著前期被抑制的終端需求釋放回暖,產業鏈龐大的產能必然尋求快速釋放,以彌補前期的損失。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一場激烈的市場大戰也許再所難免。


02、報復性消費或將受到大力推動


調查研究顯示,從2003年非典的經驗看,2003年三四月份是一個“大大的深v”趨勢,當年6月份開始經歷了9個月的反彈行情。尤其是2004年春節市場“格外景氣”。但從整體的、宏觀的格局看,消費反彈都不是人人可吃的“大鍋飯”。同時,如果在細分消費領域看,消費反彈更不“均衡”:例如,2003年疫情後,小額消費、社交性質的消費、餐飲行業等的反彈明顯更劇烈、更快速。


當前外界一致認為,今時不同往日,以中國巨大的體量,中國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力遠大於2003年,其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作用也更大,這就意味著,疫情影響過後中國經濟或許會出現V型或U型反彈,對於LED顯示屏這種類型的製造業來說,反彈和恢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復工的企業多數為生產製造型企業,代理商、工程商、系統集成商等很多企業沒有復工,市場採購需求沒有釋放,終端市場依然被壓制著。此外,大型工程項目所依託的建築業、新零售產業、文娛產業都屬於勞動密集型、人口聚集型產業,政府審批覆工會相對延後,與LED顯示屏相關的產業需求也將相對延後,一旦各行各業與LED顯示屏相關的產業全面恢復,也將帶動著LED顯示屏開啟一波新的增長浪潮。


03、應對市場集中爆發企業應早做準備


當前,LED顯示屏行業開工總體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被鋪天蓋地的悲情輿論所渲染,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其實,越是這種時候,我們在天災人禍面前,越要保持理性。面對目前的市場狀況,屏企最重要的是,管控好現金流,有計劃地逐步恢復生產,生產線開多少,要與市場恢復程度及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要攀比,更不要盲目全面組織生產。其二,要有計劃地生產,準備一定的產品庫存,在4-5月市場需求爆發時能夠保證工程、經銷商等集中發貨的需求,力保銷售順暢,儘可能地把損失的時間搶回來,同時,對於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投入不能停滯。


與此同時,為應對疫情帶來的損失,不少企業展開了一系列動作進行補救。在開拓新客、維護老客方面,直播、短視頻賣貨、線上社群無疑是使用最多的手段。不少企業表示之前對線上營銷投入不足,這次應對顯得匆忙而混亂。經此一“疫”,企業也更加意識到,用數字化互聯網手段對客戶進行服務管理,線上進行品牌宣傳尤為重要,那麼接下來,克服各種挑戰,把人、貨、場集中到線上來,關注線上獲客,也是屏企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


有一句雞湯這樣說: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總而言之,疫情是一把雙刃劍,它在考驗著國家凝聚力與企業自我調節能力,提煉出高質量的企業軟實力。我們在為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惋惜的同時,也要考慮積極影響因素,對於經濟發展和行業未來抱有信心,面對未來可能會爆發的“報復性消費”需求,屏企應該儘早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在市場爆發式,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