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非洲鹈鹕在南沙安家,掉队小鹈鹕跟他的“人类爸爸”最亲

非洲鹈鹕在南沙安家,掉队小鹈鹕跟他的“人类爸爸”最亲

身躯像白天鹅般优雅

嘴巴又长又尖

身上羽毛颜色有黑灰色、白色和粉红色

捕食时张开翅膀身形像一张撒开的“渔网”

嘴下却长着一个橙黄色的喉囊……

非洲鹈鹕在南沙安家,掉队小鹈鹕跟他的“人类爸爸”最亲

在南沙湿地水鸟世界,一群非洲鹈鹕(tí hú)已经在这安家四年了,四年来,这些非洲坦桑尼亚来客从最初的60多只繁衍到了现在的120多只,种群数量翻番的同时,水鸟世界还成功人工孵化出三只鹈鹕幼鸟。

非洲鹈鹕四年数量翻番

南沙湿地水鸟世界,湖中有二三十只外形像“天鹅”的水禽正优雅地在湖中漫游,走近仔细观看,才发现这些水禽体型更大,有的羽毛洁白,有的羽毛则是粉红色,还有些是灰黑色,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们的嘴巴又粗又直,而且有30多厘米长,特别是嘴下还有一个橙黄色的喉囊。这些便是四年前从坦桑尼亚引进的水禽,叫非洲鹈鹕。

非洲鹈鹕在南沙安家,掉队小鹈鹕跟他的“人类爸爸”最亲

每只鹈鹕都张开大嘴,喉囊立即就张得又大又宽,整个嘴巴俨然成了一个袋子,稳稳地接住工作人员扔出的一条条罗非鱼。

非洲鹈鹕在南沙安家,掉队小鹈鹕跟他的“人类爸爸”最亲

“如果它们不张嘴,它们的喉囊在一般状态下并不显露,不容易被看见。但一旦捕鱼或者觅食,喉囊就成了它们最好的捕食工具了。”

小南了解到,这群鹈鹕到南沙水鸟世界四年来,通过自然繁衍种群不断扩大,已经由60只繁衍到120多只,它们每天早上会展翅飞到附近“游山玩水”,傍晚再飞回来休息。

非洲鹈鹕在南沙安家,掉队小鹈鹕跟他的“人类爸爸”最亲

工作人员告诉小南,“非洲鹈鹕每年有两个繁衍季,但在南沙我们发现它们一年四季都在产蛋繁衍,没有特别明显的繁衍季区别,南沙的自然环境和温度都特别适合非洲鹈鹕的种群繁衍。”

人工孵化鹈鹕成人类朋友

去年十月,工作人员罗远鲲在鹈鹕栖息区的空地上看到一颗从窝里滚落出来的蛋,他马上将蛋带到了人工繁殖区观察。

罗远鲲说:“可能是种族竞争被其他鹈鹕踢出了巢,也可能是被自己父母不小心踢出来的,总之这只蛋‘落单’了,在多次尝试把它放回巢失败后,我们决定人工繁育它。”就这样,在恒温恒湿的保温箱中孵化了30天后,一只半个巴掌大小的小鹈鹕挤破蛋壳来到了这个世界,工作人员欣喜地给它取名叫“康康”,小心翼翼地饲养起了它。

非洲鹈鹕在南沙安家,掉队小鹈鹕跟他的“人类爸爸”最亲

从最开始用剁碎的鱼肉几克几克地喂,到慢慢可以吞食小块的鱼肉,再到现在,5个月的康康可以像成年鹈鹕一样吞食整条的罗非鱼了。

非洲鹈鹕在南沙安家,掉队小鹈鹕跟他的“人类爸爸”最亲

“与群居的鹈鹕相比,康康显然更亲人,虽然它暂时回不到自己的种群,但它和工作人员、游客都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小南看到,康康亲昵地跟在自己的“人类爸爸”罗远鲲身后,叫它名字时也会呼喊应声,它挥着大大的翅膀和罗远鲲嬉闹的样子就像是一个调皮的5岁小男孩。而有游客时,康康也喜欢和人并排走在一起玩闹。

非洲鹈鹕在南沙安家,掉队小鹈鹕跟他的“人类爸爸”最亲非洲鹈鹕在南沙安家,掉队小鹈鹕跟他的“人类爸爸”最亲

在成功救助孵养了康康之后,水鸟世界又成功人工孵化了“乐乐”等其他两只鹈鹕,它们现在都很健康。罗远鲲告诉小南,鹈鹕是喜欢群居的鸟类,经常成群结队活动,种群意识也非常强,人工孵化的先例在国内很少,他们也是摸索着才孵化成功的,随着它们逐渐长大,工作人员正尝试着让它们回归种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