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民间传统滋补酒方,益气活血,通络宣痹

民间传统滋补酒方,益气活血,通络宣痹

冠心活络酒

来源】《刘惠民医案选》

配方】人参15g,冬虫夏草18g,红花15g,川芎15g,当归18g,橘络15g,薤白15g 。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用低度白酒500ml浸泡15天后,过滤,加白糖100g,令化。药渣可续白酒250ml,浸泡7天,过滤后再加白糖适量,两次滤液混合,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10~15ml,每日早、中、晚饭后各服1次。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宣痹。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

宜忌】每次服用不宜过量。

附记

】酒可以活血通脉,是中药良好的有机溶剂,但对冠心病患者而言,饮酒后,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不利于保护缺血心肌。所以制作用于冠心病的药酒时,通常采用低度白酒浸泡药物,每次剂量控制在10ml,并一再强调不宜过量,目的就是为了将酒对疾病不利的一面降到最低限度,让酒中的药物尽量发挥其积极的治疗作用。本方能增加冠脉流量,且对缺血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民间传统滋补酒方,益气活血,通络宣痹

参蛤益肺酒

【来源】中医杂志

【配方】生晒人参60g(或用党参120g),蛤蚧2对,麻黄60g,杏仁100g,炙甘草50g,生姜60g,大枣120g,白果肉20枚。

【制法】蛤蚧去头、足,碾碎,与诸药一起置容器中,用白酒1000ml浸泡,封口,每隔2天将药酒摇荡1次,2周后过滤去渣,加入冰糖100g,溶化后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

【功效】补益肺肾,止咳定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附记】本方根据《御药院方》人参蛤蚧散化裁而成,原方制成膏方,现改为酒剂。古人认为蛤蚧眼有毒,足无药用价值,故入药要去头、足。但现代研究认为此说缺乏科学根据,蛤蚧头、足与身、尾化学成分一致,也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所以可以不去头、足,直接入药。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十分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发作期应以化痰止咳平喘为主,缓解期应以补益肺肾为主。本方适用于缓解期主治。

民间传统滋补酒方,益气活血,通络宣痹

止咳药酒

【来源】《医学心悟》止嗽散

【配方】桔梗30g,荆芥30g,紫苑30g,百部30g,白前30g,陈皮20g,甘草15g。

【制法】上述药物碾成粗末,用米酒750ml浸泡7日,过滤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3次。

【功效】疏风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者。

【附记】原方为散剂,现改为酒剂。若咳嗽痰多,可加法半夏30g。

民间传统滋补酒方,益气活血,通络宣痹

杞圆酒

【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配方】枸杞子60g,龙眼肉60g。

【制法】将上述药物与白酒500ml一同浸泡,7日后即可饮用。可随饮随添白酒,至味薄为止。

【用法】口服。每次10~15ml,每日2次。早晚空腹温饮。

【功效】补精血,养心脾,驻颜色。

【主治】用于心脾不足,头昏倦怠,失眠,心神不安,容颜衰老。

【附记】不耐酒力者,可改用黄酒配制,浸泡时间可长一些,10~14日后开启饮用。《摄生剖秘》所载杞圆膏,即以此方做成膏剂,经常服食,能安神养血、滋阴壮阳、益智泽肤。枸杞子和龙眼肉都是食药两用之品,此药酒也香甜醇厚,所以本药酒可以经常少量饮服,但不可贪杯。

民间传统滋补酒方,益气活血,通络宣痹

玉灵酒

【来源】《随息居饮食谱》

【配方】龙眼肉100g,西洋参20g,白糖100g。

【制法】西洋参粉碎成粗末,与龙眼肉同置纱布袋中,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21日后取出药袋,加入白糖,搅拌均匀,静置,过滤,即得。药袋可再用250ml白酒浸泡,7日后取出药袋,压榨取液,将榨取液并入药酒,静置,过滤,即得。将前后2次药酒合并,装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10~30ml,每日1次,睡前服用。

【功效】益气养心。

【主治】用于老年体弱,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疲倦乏力,自汗盗汗。

【附记】龙眼肉,即桂圆肉,是药食两用之品,大凡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失眠、健忘、惊悸、眩晕都可主治,但单用力薄,所以配伍西洋参同用,以增强益气养心的功能。本方不用人参而用西洋参,其原因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的:“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西洋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抑制中枢的作用更为突出,同时也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特异性防御能力,且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所以,长期小剂量服用西洋参和龙眼肉配制的药酒,对改善睡眠、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具有良好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