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角色互換 昔日僱主打零工照顧尿毒症保姆10年

角色互換 昔日僱主打零工照顧尿毒症保姆10年

牟昌瓊(左)和劉興碧(右)一路外出

她來自農村,因為逃婚想進城立足,最終陰差陽錯當了保姆。

她是城裡人,和丈夫在水泥廠上班,因為一句玩笑話,家裡無緣無故聘了一個主動上門的保姆。

這是一段始於32年前的保姆與僱主的故事。32年前,僱主劉興碧自己掏錢,將保姆的戶口從農村遷到城市,並將其當成家人一樣對待,而保姆牟昌瓊為了感恩,領了兩個月工資後,便開始無償照顧僱主一家人感恩,即便後來結婚,也將女主人接到自己家裡一起生活。

如今,昔日的保姆牟昌瓊患上尿毒症,而曾經的僱主劉興碧又角色互換,扮演起“保姆”角色,和牟昌瓊的丈夫一起照顧牟昌瓊。她說:“要讓你(牟昌瓊)一直治下去,你能活到哪一天,我就把你管到那一天。”

結緣

因為一句玩笑進城,當了水泥工人的保姆

21日中午,太陽出來照得萬源城裡暖暖的,一盤瓢兒菜和一盆白菜湯,劉興碧和牟昌瓊兩人簡簡單單地吃了午飯。飯後,牟昌瓊洗碗涮筷,跑到陽臺上接電話,生怕吵著劉興碧。2018年春節,兩人還是在一起過的。無山珍、無海味兒,但是牟昌瓊“覺得心裡踏實”,兩姐妹就這麼一起過了30多個年。

在萬源市城區裕豐街169號門市旁,穿過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這就是劉興碧和保姆一家的臨時住所,一段塵封了32年的保姆與僱主的情義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時間回到1986年。當時還不滿17歲的牟昌瓊正在為自己的婚事而苦惱,家裡人已為她看好了一門親事,男方是農村的,家庭條件不錯。“我不想一輩子待在農村。”牟昌瓊說起當初進城的初衷,想到了“逃婚”一詞。她來到萬源城區的么姑家裡住下,並希望儘快找到一份工作,在這座小城立足。

么姑的丈夫在城裡的水泥廠上班,么姑平時和水泥廠的工人也比較熟。一次偶然的聊天機會,在水泥廠上班的劉興碧聽人聊到請保姆,便隨口說了一句,“我也要去請個保姆”。這句話到被牟昌瓊的么姑當了真,第二天便領著正為工作發愁的侄女上門去應聘保姆。

“其實當時說請保姆,就是我的一句玩笑話,沒想到被她們當真了。”劉興碧事後說,當時家裡有一個癱瘓在床的哥哥,還有一個正在上幼兒園的兒子,儘管家裡的經濟條件還不錯,但是當時還沒有下定決心,是否請一個保姆住進家裡。

第二天午飯過後,牟昌瓊被么姑領著前往水泥廠職工宿舍的劉興碧家。到達僱主家裡時,牟昌瓊沒有見到劉興碧,而男主人正在廚房洗高壓鍋,“當時我就曉得,這是一家愛乾淨的人”。下午時分,劉興碧回來一進門,便看到牟昌瓊在家裡正在用抹布擦拭傢俱,屋子裡也打掃得乾乾淨淨。看到眼前的這個姑娘聰明、勤快,先前還對請保姆一事搖擺不定的劉興碧決定,讓這個來自農村的姑娘留下來,並主動提出每月給40元工資,這比當時的保姆行情價要高出10多元。

情深

“從來沒把她當保姆,她就是我們的家人”

水泥廠宿舍那套三四十平米的宿舍裡,牟昌瓊的保姆生涯正式開始,每天在家裡照顧僱主的兒子、以及其癱瘓在床的哥哥。

牟昌瓊一直希望有城鎮戶口。“當時姐姐(劉興碧)就說,可以先把戶口轉到城裡來。”最後,劉興碧拿出4000多元積蓄幫牟昌瓊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牟昌瓊的戶口直接轉到劉興碧一家頭上,與戶主關係則是劉興碧的“表妹”。

等到第三個月給牟昌瓊發工資的時候,牟昌瓊直接拒絕了,她覺得,姐姐一家幫自己轉戶口花了錢,自己這些年就不要領工資了。在接下里的10多年裡,牟昌瓊一直在劉興碧家當保姆,照顧一家人的起居生活,期間,即便劉興碧的哥哥、丈夫相繼去世後,牟昌瓊仍留在劉興碧家裡照顧劉興碧的生活,沒有領過一分錢工資。

“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的,水泥廠職工宿舍很多人都羨慕我們家裡,逢年過節,我們都要給她(牟昌瓊)買新衣服新鞋子。”劉興碧說,從牟昌瓊走進自家門來,慢慢家裡人沒有將其當成是一名保姆,而是將其當成家人,雙方一直相處得很好,牟昌瓊叫她姐,她習慣叫牟昌瓊為“瓊兒”。

感恩

結婚次日與丈夫商量,將僱主接到自己家

2003年4月份,牟昌瓊結婚了,搬進了丈夫在萬源城區買下的新房。結婚的前一天,她仍在劉興碧家裡生活。牟昌瓊說,結婚第二天,自己和丈夫商量後,就回到水泥廠宿舍,將當時已失去丈夫的劉興碧接到自己的新家一起生活,互相也有個照應。

牟昌瓊的丈夫林祥明介紹,在和牟昌瓊結婚之前,牟昌瓊就給他講過劉姐的事情,“這麼多年,劉姐幫她不少,人要懂得感恩,喊她(劉姐)過來一起住,我同意了的”。

牟昌瓊的心裡,一直對僱主一家心存感恩,“她們對我好,從不把我當外人,感覺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自由自在的。現在她兒子常年不在身邊,只剩下她一個人了,我還是要懂得感恩,讓她和我們一起生活。”接下來的幾年,牟昌瓊的丈夫在外面打工賺錢償還購房欠下的債務,她和劉興碧則在城裡租下一個門面房經營一家小麵館,“家裡的經濟收支都主要是姐姐在負責,我們從來沒有因為經濟上的事情吵過架。”

“她就是男孩子性格,心腸很好,像我女兒這樣大的很多孩子,都是叫她‘劉爸爸’,她當年對我不好,也許我早就跑了,只要她對我好,我也會對她好,這個大家都是相互的。”坐在一旁的牟昌瓊插話道,家裡人對這個自己的姐姐也很認可,老家父母將這個姐姐當成女兒一樣,自己平時回鄉下老家,都是姐姐陪著一路,兩人儼然一對親姐妹。

劉興碧說:“她(牟昌瓊)家裡人對我也好,以前我說想吃葛根,她父親跑到好遠的山上去給我找來了才放心。”一次,劉興碧在家突然胰腺炎發作,痛苦異常,牟昌瓊問詢後,將幾個月大的女兒丟在家裡,趕緊下樓去找侄兒過來,幫忙將劉背到附近的醫院接受治療。牟昌瓊說:“她生病了我著急,我生病了,她也著急”。

角色互換

保姆身患尿毒症,昔日僱主變“保姆”

這對姐妹的平淡生活,在2008年被打破。這一年,牟昌瓊被查處患有尿毒症,1年後開始透析治療。

牟昌瓊說,這些年為了給自己治病,賣掉了家裡的房子,因為找不到地方住,姐姐劉興碧便找到朋友的一處閒置房子,供一家人免費居住至今。

牟昌瓊說,自從患病之後,姐姐劉興碧並沒有離開她,而是仍在一起生活照顧她,而家裡的生活開銷也主要是姐姐負責。每隔兩三天,劉興碧就會用背篼裝上四個4.5L的空礦泉水瓶子,然後步行1個多小時到去一處水井裡背山泉水。“這個水質好,用來做飯和燒開水,也可以節約水費。”

放置在煤爐上的茶水壺,正發出咕嚕咕嚕的響聲,煤爐是劉興碧幾年前專程去買回來的,因為牟昌瓊冬天怕冷,煤爐可以讓屋子裡24小時都暖烘烘的,重要的是,這比烤電爐子省錢,“我以前是從來不吃剩飯的,現在已經習慣了,倒了就可惜了。”

劉興碧所在的新華社區主任童偉介紹,劉興碧和牟昌瓊這兩家人,確實在一起生活多年,這對保姆與僱主的故事,周圍的人都知道。

對話劉興碧

“沒算過為她花了多少錢 至少10多萬吧”

成都商報:很多人不理解,牟昌瓊當初只是你們家的保姆,你們為什麼對他這麼好?

劉興碧:我們從沒有把她當成保姆看,就當一家人。

成都商報:為了給這個保姆妹妹治病,你前前後後拿了多少錢出來?

劉興碧:沒用計算過,一年打一萬塊錢算,至少也是10多萬元了吧!

成都商報:過去是牟昌瓊照顧你,現在她生病了,你有反過來照顧她,適應了這種角色轉變沒得?

劉興碧:沒有覺得自己是保姆在照顧她,她生病我著急,我生病她著急,雖然我們是沒有血緣關係,但是這種親情還是很濃。

成都商報:對於未來,你有什麼打算?

劉興碧:(轉頭望向牟昌瓊)要讓你一直治下去,你能活到哪一天,我就把你管到那一天。

對話牟昌瓊

“如果我先走了 丈夫也承諾會照顧她”

成都商報:想對當年的僱主,現在的姐姐說些什麼?

牟昌瓊:我丈夫給我承諾過,如果我先走了,姐姐老了走不動了,他即便金錢上幫不到他,其他只要能夠辦到的一定努力辦到,洗衣服,做下力活兒,背姐姐上下樓這些,完全沒有問題。

成都商報:這些年,你們兩姐妹的感情如何?有吵過架嗎?

牟昌瓊:感情好,也吵架,但吵過一會兒就算了,從來不上心,(劉興碧笑著插話:家裡的事情她從來不管,都是我來操心)。

成都商報記者王超 張楊 攝影報道

原標題:“你能活到哪一天,我管你到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