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如何監測血糖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最頭疼的事情之一。每天要測幾次血糖,怎麼測,是飯前測、飯後測還是睡前測?怎麼樣的血糖算好?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關心的話題。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測血糖,我們專業上稱為“自我血糖監測(SMBG)”。自我血糖監測一直以來都是糖尿病綜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即通稱糖尿病防治的“五駕馬車”之一。血糖監測對於糖尿病患者及時瞭解血糖水平,指導醫生調整用藥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它同時也是另外“四架馬車”- 即飲食控制、合理運動、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使用降糖藥物之間的橋樑,也是醫患雙方溝通的重要橋樑。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於2015年也發佈了《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以規範我國糖尿病診療行為、促進糖尿病的有效管理。但對於每位患者而言,自我血糖監測方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個體化實施。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十大要素

首先,新買的血糖儀、每次啟用新的試紙條及血糖儀更換電池後都應用隨血糖儀所帶的質控液進行儀器校正,當懷疑血糖儀不準確時,應隨時進行儀器校準。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第二,開啟試紙以前,要看清試紙上的批號是否與血糖儀相符,並將血糖測試用品(血糖儀、 血糖試紙、採血器等)存放在乾燥清潔處。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第三,採血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可用肥皂和溫水將手(尤其是採血部位如指腹側面)洗乾淨,並用乾淨的餐巾紙或棉球擦乾;切勿擠壓手指來獲得血樣,否則組織間液進入會稀釋血樣而干擾血糖測試結果。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第四,要記錄血糖測試結果,同時要詳細記錄飲食、運動等多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用以評價血糖控制趨勢及藥物、飲食和運動對血糖控制的影響,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第五,要明確什麼是達標的,控制良好的血糖。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血糖的控制目標應為:空腹血糖4.4-7.2 mmol/L,非空腹≤ 1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 7 %,但強調血糖控制目標應高度個體化。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第六,監測血糖頻率要應人而異,應根據患者不同的治療方案以及血糖控制情況選擇不同的監測頻率。糖尿病患者要明確自己目前的治療方案,是注射胰島素還是口服藥物治療。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第七,除了自我血糖監測以外,糖尿病患者應堅持至門診隨訪,每三個月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長期血糖控制最重要的評估指標,也是臨床決定是否要調整治療的重要依據。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第八,血糖監測指標除了糖化血紅蛋白外,尚有糖化白蛋白這一重要指標,代表患者採血檢測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在瞭解相對短時間的血糖水平,如評價降糖方案是否合適、識別應激性高血糖、針對特殊人群的血糖評估——孕婦及腎衰人群時具備顯著優勢。糖化白蛋白和糖化血紅蛋白一樣,檢測都非常方便,可以非空腹抽血。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第九,除了利用血糖儀進行血糖監測外,還可以利用動態血糖監測儀(CGMS)進行3-14天的連續監測。動態血糖監測儀被譽為血糖監測的“Holter”,每5-15分鐘可以自動監測血糖值,可以顯示糖尿病人的血糖“全貌”,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第十, 血糖監測方法既往還包括尿糖監測,目前已較少使用。但有時受條件所限無法作血糖時,也可以採用尿糖測定來進行自我監測,它包括單次尿糖監測和分段尿糖監測,尿糖的控制目標是任何時間尿糖均為陰性。但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如腎糖閾增高(如在老年人)或降低(妊娠)時,尿糖監測沒有意義。因此,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量採用血糖監測。

「健康說」糖尿病患者科學血糖監測十大要點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執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醫院 周健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