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鱼不吃饵,这3点钓鱼人不能忽视,调整好了提升20%命中率

“口癖”是首要准备

鱼在长期固定的环境中生存,受水情、季节等因素(包括:人为的饲食习惯)的影响,鱼便有了“口癖”。

在自然水域中垂钓,当断定无口的原因是饵料问题时,定要试着更换其它味型的钓饵。甩竿抽窝、喂窝没效果,那就再换一种饵试试,只要你用的饵料有一条鱼咬钩了,那就说明这款饵料是对路的。

鱼不吃饵,这3点钓鱼人不能忽视,调整好了提升20%命中率

如果在养殖池或者是鱼塘垂钓,钓友会发现,在不同的池塘里,因鱼种不同,所以喂养方法也不尽相同,鱼被人工喂养形成了“口癖”,所以可以在自己的饵料中添加一部分原塘颗粒,增加饵料对鱼儿的诱惑力,增强了鱼儿的摄食欲望。


“泳层”是基本保障

久晴不雨、连续阴天等天气,气温深高、气压降低时,对鱼儿来说,水中缺氧的状况会让它们非常不适,便会浮到水面上或者是水的中、上层游动、觅食,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底钓,往往是收效甚微甚至是钓不到鱼。晚秋的上午,特别是之前一天晚上气温较低,第二天就要在水深处,或深浅交界处垂钓,水深1.5米左右为好,当太阳升起后,气温上升时,再到浅水处垂钓;冬天垂钓则必须是钓深、钓远、钓背风处。其实每个季节垂钓规律都是有迹可循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必有收获。

鱼不吃饵,这3点钓鱼人不能忽视,调整好了提升20%命中率

“以活应猾”是良策

不管是自然水域还是鱼塘,都会有“猾鱼”的存在。钓“猾”鱼可使用逗钓法,将挂钩的饵料微微的移动着,形似活性饵料,增加饵料对鱼儿的吸引力。钓“猾鱼”钩宜小、线宜细、浮漂宜使用灵敏度高的漂。

找准“钓位”是必须

选择钓位、钓点,要掌握好鱼儿生存的三个特性:一是觅食特性,鱼儿觅食是天性,贪恋饵料,哪里有食物就会往哪里聚集;二是爱氧特性,鱼有氧则欢,缺氧则死;三是变温特性,鱼儿是变温动物,怕冷怕热是天性,随着季节、天气、温度的变化,会随时随地游到水温最适宜的地方去。

鱼不吃饵,这3点钓鱼人不能忽视,调整好了提升20%命中率

确实,对于鱼儿的咬钩问题其主动性在于鱼儿自身,我们只能去迎合它,掌握不了主动权。

有的钓友遇到鱼儿不咬钩的现象后不做其他的考虑,会直接选择更换自己的钓饵,可能有时是钓饵的问题,换了就改变了,可有时并不是钓饵的问题换了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当我们在垂钓时遇到了鱼儿不咬钩的问题后,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法。

通常鱼儿不咬钩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鱼不吃饵,这3点钓鱼人不能忽视,调整好了提升20%命中率

第一种是因为垂钓钓线的原因。

可能会有钓友要有疑问了,垂钓时鱼儿咬的明明是钓钩,这跟钓线有什么关系呢?

不错,鱼儿咬的的确是钓钩,可垂挂钓钩的确是钓线,有时我们在垂钓大鱼时会选择使用一些较粗的台钓线组来保证垂钓的效果,可粗的钓线却造成了鱼儿咬钩的困难。

这些鱼可不是什么有困难必克服的,见到咬钩有困难自然是不会再咬的,任凭你的钓饵再诱人,它们也不会去咬钓钩。

遇到因为线组的问题造成的鱼儿不咬钩现象时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更换线组。

鱼不吃饵,这3点钓鱼人不能忽视,调整好了提升20%命中率

第二种可能是因为外界环境造成的。

除去线组,鱼儿之所以不好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鱼儿的警惕性太高,非常的多疑,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迅速躲避起来。

而之所以会说外界环境会影响鱼儿的咬钩是因为如果我们在水库、鱼塘垂钓时总是发出一些声响,不能安静下来,那么本来可能要去咬钩的鱼儿听到了声音就会怀疑自己接下来的动作会不会不安全,自然就放弃咬钩转而逃走,在夜钓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这也是在垂钓时一直强调的要安静的原因。

另外垂钓时也不要来回的走动,可能你自己感觉不到有什么影响,可是水里的鱼儿确是早有警觉,自然不会轻易的去咬钩的。

遇到这种情况造成的不咬钩只能靠“安静”二字解决。

鱼不吃饵,这3点钓鱼人不能忽视,调整好了提升20%命中率

第三种原因也就是饵料味型了。

饵料味型,也就是钓饵的味道和形态,对鱼儿咬不咬钩都是有影响的。如果你使用的钓饵不是垂钓鱼所喜欢的味型,那么无论你用多少的钓饵,鱼儿都是不会咬钩的,另外,如果你不根据天气季节的变化来使用不同味型的钓饵,鱼儿自然也是不会光顾你的钓钩。

若是钓者不按照具体鱼情,来选择合适的钓饵形态,那你怎么要求鱼儿上钩呢?

钓大鱼用细小的颗粒饵,钓小鱼用较大的硬饵,不按照具体情况来配制鱼饵,味型不对,绝对难以钓到目标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