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罗永浩的创业课:给一个品牌起名字到底有多重要?

欢迎来到奇迹,这是一个让思维碰撞擦出火花的地方。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2000年年底,有一个并不是职业教师的青年想加入新东方谋求一个教师的职位,新东方给了他两次试讲的机会,但是都失败了,他仍然不死心,第三次给俞敏洪写信,得到了第三次的试讲机会。

这个高二就退学,卖二手书、倒卖走私车,后来加入新东方、创办牛博网、砸冰箱维权、创办锤子科技,和方舟子、王自如互怼,因为手机降价食言被称为“公孙永浩”的,就是罗永浩。

罗永浩的创业课:给一个品牌起名字到底有多重要?

基于他的经历,很多人把他当成是一个笑话,但是从一个企业家和创业的角度去观察,这正是一个内心异常强大,在那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的不怕失败的创业者。创业成功只是结果,也许罗永浩缺少的只是一点运气。

罗永浩在《得到》APP上发表了《罗永浩的干货日记》,记录了他创业时遇到的找人、找钱、管理、踩坑等各种问题和困难,从这篇日记中,不仅能学到很多创业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多的是,通过创业,让一个人变得成熟、理性和靠谱。

从这星期开始,我会整理并连载一些《罗永浩的干货日记》中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文中的方法和思路对每一个追求进步、准备或者是已经走在创业路上的创业者给予一些帮助,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加靠谱。

注:下面文出出现的“我”指的就是罗永浩本人。

创业者如何给品牌起一个好名字?

给品牌起一个好名字到底有多重要呢?

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哈马群岛现在有一个著名的热门景点,叫天堂岛。它以前叫猪岛的时候完全无人问津,中国也有这样的例子。

现在云南著名的旅游景点—香格里拉,以前叫中甸县。英国小说家詹姆斯谢尔顿写了一本书《失去的地平线》,其中描写了一个中国西南地区的人间天堂,叫香格里拉。90年代,云南政府要搞旅游,就搞了一次很成功的“寻找香格里拉”的营销活动,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并把州内的中甸县改成了香格里拉县,从此它就成了一个热门景点。

“创业”这个词也是一样,你听听下面这四个词:“开公司”,“创业”,“做生意”,“做买卖”,哪个高大上呢?为什么得到会把我这个程叫做“创业课”,而不叫“开公司课”,或“做生意课”,或“做买卖儿“。

著名的市场营销经典著作《定位》中谈到过一个观点:不同的字词之间,甚至人名之间,在审美上,给人的感受上,都是有高下之分的。

比如说,西里尔( Cyril)和约翰(John),在英文里,人们一听就觉得西里尔是个鬼鬼祟祟的家伙,而约翰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如果中国人对英文的名字没感觉,那就看看中文的吧,“刁得胜”和“郭正年”你觉得谁像好人呢?

翻译过来的英文姓名也是一样,比如玛丽莲·梦露,实际上梦露这个姓“ Monroe",就是一个常见的姓,我们通常翻译成“门罗”。美国以前有个总统,就叫“门罗”。你看看,如果写成“马力连·门罗”,就完全不性感了。

中文的姓氏里,一个人如果姓“刁姓“赖”、姓“皮”,姓“苟姓“牛”,姓“羊”,可能比较难取出好听的名字,尤其是女孩。但要是姓“柳 苏 燕”之类的呢,随便起个名字,哪怕只是个数字,都显得挺优雅的。

姓“苟"的人,古代的时候很多都姓“敬”,大多是因为一些历史的悲剧才被迫改姓“苟"的。很多姓苟的人在成长程中,都额外承受过很多不必要的痛苦。2008年,河南某个村子的很多姓苟的村民,为了不再遭受那些无端的侮辱和取笑,也为了让孩子们不必再面对这些集体改回了敬这个姓,可见名字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普通人都这样,演艺界的明星的名字就更重要了。

刘德华本来叫刘福荣,不改名字想红不是不可以,但确实会比较费劲;

张国荣的本名叫张荣发,听起来比刘福荣也好不到那里去;

冯德伦的原名就更夸张了,叫冯进财。

吴红巾和张爱军两位艺术家,当年前后脚来到北京后,不约而同的把名字改了,分别改成了“左小祖咒”和“张玮玮”,这才一个成了地下音乐教父,一个成了著名民谣歌手。

如果他们还叫吴红巾和张爱军会怎么样呢?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他们俩都不应该冒这样的险。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要弄明白,创立一个手机的品牌叫“锤子”,基本上是一个愚蠢的、自杀式的行为。我可以非常沉痛的告诉你,你以后创业的时候,千万不要这样草率的起名字。

罗永浩的创业课:给一个品牌起名字到底有多重要?

创业和给品牌起名字,本质上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那怎样起一个好名字呢?我根据创业经验和读书学习的总结,简单归纳了这样四个点:

1.准确

2.好听好记,有辨识度

3.便于传播,有个性

4.要兼顾价值观和政治正确

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其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准确。

品牌的名字能体现出品牌的功能、气质或调性,所以你要确保这些东西对应到品牌名字上,是与之匹配的,感觉上是准确特别是功能相对单一和简单的产品的品牌,起一个准确的名字相对比较容易,所以一定要想点办法保证这个准确性。

一个品牌的名字,只要准确了,就有80分,甚至90分了。如果还能酷一些,或有意思一些,那当然是额外赚的,但千万不要为了酷一些,有意思一些,牺牲了准确。

你是卖洗衣粉的,就叫立白;

你是分发新闻的,就叫今日头条;

你是烤面包的,就叫味多美;

你是做汽车的,就叫奔驰;

你是卖家具的,就叫宜家。

这看上去好像毫无特点,既不酷,也不文艺,但这样的名字是最直接、最准确。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尤其有文化、有品位的文艺青年,喜欢起一个自以为很酷、很有文化的名字,或者迷信什么好的寓意,结果起的名字完全不准确。那么这个名字就是失败的。

你会发现,老牌企业,比如中国的百年老店,它们的品牌名,完全不需要讲究准确。比如全聚德、瑞蚨祥、内联升、盛锡福、隆庆祥……如果你从没听说过这些品牌,光看名字,你不可能分得清谁是卖鞋的,谁是做帽子的,谁是烤鸭子的,谁是做衣服的。

这有可能来自于当时的商业模式和传播方式,也有可能是商业经验不足。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做那些功能简单的产品,你起这种面目模糊的名字,如果你不是一家已经由于种种原因成了名的老字号的话,一定是相对吃亏的。

另外,除了这种不知所云、面目模糊的名字,还有一种“不准确”,是你的名字让人误会。

比如美国有一家很大的航空公司,叫东方航空,曾经是美国第四大的航空公司,后来倒闭了。它实际上飞遍全美而且有很多国际航班。但很多消费者都以为它是一个地区性航空公司。类似东方航空公司的,还有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全盛时期是全美第五大航空公司,但是听起来也像一个地区性航空公司。后来也是逐渐走下坡路,2008年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并入达美航空在中国。

如果一家航空公司叫东方航空,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东方”在中国有特殊的意义,它显得很宏大。但如果是南方航空呢,人们也许就会认为它只飞南方的航线。很久以前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其实我在东北老家也能看到南航的飞机,那时候我每次看到“南方航空”的飞机,都忍不住觉得,你们这些在南方混的飞机,怎么又跑这里来啦?

罗永浩的创业课:给一个品牌起名字到底有多重要?

注:本文全部资料来自于《罗永浩干货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